李跃 汪娜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内河运输发展下水体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促进内河水运经济绿色发展。
关键词:内河 水运市场 绿色发展 措施
为了保证内河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和对于水体生态环境的保护,要对于水运污染进行防治,保护水域生态,保证内河水运的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方向。
一、水路运输的优势
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发布,国内货物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水路运输业得到了高速的发展,同时,相关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水运基础设施的发展。京杭运河是我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水运渠道之一,在今天它依然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适应现代航运的发展,对于京杭运河的整体航运能力进行了提高,对于港口的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航道的清理,等方面做出了改变,让京杭运河的水运能力更加强,促进运河沿岸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内河水运市场经济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内河航运的发展,船舶数量大幅增加,船舶体量逐渐加大,这就使产生的生活垃圾、废水、油污等污染物逐渐增多,污染着航道,对于内河水运市场经济的绿色发展产生了阻碍。在这些情况出现以后,相关部门也做过一些努力进行过整改,国家根据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但是船舶数量的大幅增加让相应的整改陷入了泥潭。
在水上交通中对于船舶污染的监管一直是个薄弱环节,没有较为完善的监管系统,这就使得船舶对于水路的污染逐渐加重。
水路运输受环境影响比较大,大风、暴雨等天气出现对于船舶的影响很大,停靠在港口或者公共锚地的船舶离得较近,当出现大风、暴雨等天气时,船舶摇晃、碰撞容易导致船身油漆的脱落、油的泄露等情况,造成对水体的污染,对于水运绿色发展产生影响。
此外,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于内河航运重视程度不同,港口建设及相应基础设施也不同,在加上没有统一的港口管理制度,这些情况都影响着水体污染问题。长此以往,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港口和公共锚地的功能会不断的减弱,影响经济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水运市场经济的绿色发展的相关措施
尽管内河水运市场在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但只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這些困难都会迎刃而解,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水运在经济发展中的显著优势。
加大内河水运污染治理的力度。一方面在国家层次,要加强对于内河航运污染的治理,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监察管理制度,设置专门的机构对于内河航运的污染问题进行专门管理和监督,制定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内河航运过程中的交通、环保、航港管理联动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起操作简单、直接明了的管理系统,共建共享水路运输信息库。对于港口及航运过程中出现的污染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措施,清理措施以及相应的处罚措施等,加强内河航运绿色经济市场的建设。
促进港口绿色发展。国家层面要加强对于内河航运的整体规划管理,对于港口进行合理的布局,既要满足内河航运的需要,同时要保证港口的功能健全、基础设施完善,还要保证大型港口的货物吞吐,保证经济市场的高速运转,既要保证港口的绿色发展,更要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促进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要加强港口的环保建设,提高港口污染防护和整理,制定好完善的污染治理流程,建立治理的基础设施。
加强对于环保型船只的研发。为了促进内河航运的绿色发展,要从源头上降低污染,这就要求相关的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将船只的污染防护功能进行完善。从船只的生活垃圾、废水的处理到船只的能源等尽量做到无污染,在船上安装相应的清理污染物和暂时保存污染物的设备等,还有就是船身上的油漆等化学物质也会对于水体造成污染,但是为了防止船体锈蚀,必须要用到油漆,可以使用植物性无污染的油漆,减少因此带来的污染,在根源上减轻船舶带来的污染。
此外,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质,也是发挥水运市场优势的必要途径。因为,只有人的素质得到了提高,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才会激发出无限的潜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高度重视人才的利用和培养。比如,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开展知识竞赛,进行业务大比武等活动,提高人员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学习的氛围,让每一个人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人员素质会稳步提升,从而促进水运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随着内河航运在运输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人们对于绿色发展理念的认识逐渐加深,我们要重视内河航运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不断利用高新技术对于港口基础设施及船舶进行升级换代,研发更加环保的船舶,保证内河航运的绿色发展,提升内河航运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生顺.新时期内河港口转型发展的几点思考[J].中国水运,2019.(09):21-22.
[2]陈钰,唐志波,侯伟涛.舟山港域集疏运系统的发展建议[J].水运管理,2018,39(03):25-28.
[3]杨红.港口物流与腹地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