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建设和高速发展,我国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习近平指出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不仅拓展了大学校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阵地,也对高校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抓住“互联网+”良好契机,完善我国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增强我国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法治建设、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显得尤为重要。
關键词: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法治建设
1 大学生网络引导机制的必要性
1)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学生获得各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宽广,客户端、校园论坛、贴吧、腾讯QQ、微博以及微信、短视频等网络工具的出现,更多的资讯通过网络获取,网络成为当下重要的媒介。不同媒介对同一社会舆论现象存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大学生这类庞大的群体作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正处于思想心理冲动期,极其容易受到各类媒介网络舆论的影响,更甚发展成为舆论导向的推波助澜者。当舆论事件发生时,普遍的从众心理让他们失去思考事件的发声者,偏向于引起共鸣的一方,而网络舆论产生的不同观点正符合了大学生的普遍需求。
2) 推动大学生网络舆论生态建设,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主力军,数量庞大、相对集中、范围广、知识水平高和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参与性强的特点。容易从网络谈论发展成为现实的互动,而这种受控力小,情绪波动比较大的大学生网络群体,是不能单纯的依靠学校相关管理者就能够引导的。
2 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法治建设
1) 大学生网络舆论法治意识现状
1.1 :大学生对法律了解不多
法律知识是大学阶段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应该遵守法律,行使自己的权利,但是大学生在校园环境中专业的知识体系过于单一,导致大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能够提高自身法律法规意识的知识,部分大学生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但不会实际运用。
1.2 :大学生日常行为不够规范
大学生在网络技术的强力推动下,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被深刻影响,作为最庞大、最活跃、最积极的主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因舆论源头的不同而出现偏激、歪曲、情绪化等问题。大学生从进入校园,校方与所在地的政府机构就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出一系列的条例,包括大学生手册,结合国家、学校、政府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大学生日常,但是与网络舆论有关的内容相对零散,重点是限制忽视保护与引导,不能够对大学生网络舆论发挥指引作用。
1.3 :制度模糊化削弱规范的约束力
就网络国家出台的专门性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其中部分内容直接关涉网络行为,诽谤、造谣、煽动等其他有害信息,但对具体的网络行为主要是构成网络犯罪的打击,对网络舆论的约束和引导相对模糊。
2) 建立大学生引导机制
在技术进步和思想多元化的环境中,大学生的思想得到了更大的激发,如果没有积极正确的引导网络舆论,对社会和国家可能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从国家层面上说,比如近期发生的香港法制问题,大部分的暴乱者是在读大学生,施暴的地方由人口集中的车站,市中心位置进而引发到熟悉的校园环境,破坏力更强、更广、暴乱者人数愈加增多。这就迫切需要加强大学生网络舆论的引导机制,能够适应时代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1 基于现状,强化自身。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网络平台是开放式的,可以接受学生网络舆论的多样化,但是作为网络舆论的主体,在接受舆论信息的时候,需要运用专业的知识水平,不盲目、不造谣;理性的、法治的;当舆论方向出现极大反差的时候,需要相关网络舆论法律法规的体现,这就需要大学生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增强网络安全舆论机制的学习。
2.2 查找不足,明确方向。互联网舆论结构发生新的变化,国际话题和意识形态议题增多;科技科普科幻话题成为热点;经济民生话题身份代入感增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司法舆论凸显网络“道德式绑架”等各个方向领域发生强大转变,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方向新发展出现的新问题。
2.3 完善机制,提升时效。当前舆论发酵源头可分为五个方面:媒体监督、常规报道引发解读、不当言论、境外信息和自媒体爆料。同一事件,经过不同的发声源头,获取信息的实效性、真实性也不同,时间的不同,反馈的信息量也大不相同。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时效性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所以在多种源头的情况下就需要完善相关舆论法律机制,提升各个媒体的时效性、真实性。
2.4 打造平台,引导教育。盲目迎合趣味,加剧低俗化、娱乐化、同质化等问题,建立健全的、法治的、文明的、安全的网络平台,这就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和呈现。强调大学生主体性,建立教学教育平台,引导健全的网络舆论法治教育。
3) 如何加强法治意识建设
法治就是法律作为国家治理中的最高行为准则,任何人、任何组织必须严格遵守。党的十五大明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战略,培养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法治意识建设刻不容缓。大学生平时可以观看法律类节目,加强对法律的理解,可以将法律现身说法走进校园,多开展法律宣传活动进行法律互动的活动,树立法治观念,法律意识。
网络化的表达是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结果,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引导大学生用理性自觉而不是盲目跟随的思想立场,用守法有德而不是任性无序的行为法则,用平和包容而不是片面偏激的交往心态参与网络表达必然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内在诉求。但大学生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不能采取强制或命令方式,而是需要多部门整体联动、综合施策,通过法治意识的培养对大学生进行正向积极的思想舆论引导。
参考文献:
[1] 陈小花,徐喜春.大学生网络表达的现实偏失和匡正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第8 期.2018.10
[2] 林凌.论网络舆论引导的法制建设[J]网络与人文研究.2016.03[3]邓雪南.大学生网络舆论疏导机制浅析[J]科技视野.2013.
作者简介:
孙万勇,1990.04.10,女,汉,湖南省益阳市,硕士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