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分析了地方应用型高校植物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植物学教学的新思路和方法,探讨了提高植物学教学质量的综合方法。
【关键词】植物学教学教学质量考核
惠州学院是地方综合性公办本科大学。植物学课程是惠州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风景园林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学好植物学对学生掌握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对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很有必要。植物学也与中药资源开发研究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强烈要求回归自然和创新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因而,我们提倡认真学习和研究植物学,对于人们了解植物的种类及分类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根据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不同专业要求不同。植物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刚开始兴趣十足,但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发现有部分学生怕苦、怕累的情绪就表现出来;由于植物学课时少,专业必修课时压缩为32~48学时,学生易受到社会及其他外环境的影响,若不注意教学方法和引导,会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目的。我们在探讨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和研究植物学教学工作,为提高植物学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进行实践与探讨。
一、改革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发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中注意用比较法和实用性
传统植物学教学,教师起主导作用,理论课授课时多达106学时,在教学中以讲授为主,课程安排周学时数较多,一般周学时达4学时以上。实验课学时60学时。
现代教育观念讲授要贯彻少而精、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突出重点和难点,由于理论学时少,上下册共48学时,实验学时48学时。教师需要认真准备安排好每一节课,布置学生自学内容、思考题,让学生自己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引导学生利用手机形色软件辨认植物,教师在课堂上要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学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注意用比较法和实用性,比较法对植物的认知很重要,增加学生记忆力,易懂、易解决不同植物的区别点,教学效果好。如含笑与小叶榕不易区别,很多学生容易搞错,因为在南方这两种植物是常见的,含笑(Michelia figo),木兰科,常绿灌木,无乳汁,1年生枝密生锈色绒毛,托叶痕长达叶柄;花黄色、小,单生叶腋,蓇葖果。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桑科,常绿乔木,具乳汁。树皮灰色,叶革质,叶较小,花隐头花序,聚花果。龙眼与荔枝在广东分布广、常见,但不好区分。龙眼(Dimocarpus longan),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树皮粗糙,果皮光滑。荔枝(Litchi chinensis),无患子科,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树皮光滑,不裂。果皮有显著突起小瘤体。
二、加强教学团队教师培养
师资对于课程建设很重要,地方高校引进人才与重点大学相比,引进高水平博士很难。我们只能根据实际,引进与培养相结合。2016年至今,植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加强对教师的培养,鼓励支持教师定期学术沙龙交流会,我们每个月要求博士或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自报题目,内容是教学探讨或学术性探讨题目。我们要求每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带1个新教师,老中青相结合,共同教学探讨或申报课题,形成教学科研团队。大力引进博士和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我们的做法是引进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高工博士1名,引进具有硕士导师资格的农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副教授、博士1名,引进中山大学植物生态学博士1名,这样对植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增加了有生力量。
2017年团队负责人组织成员申报广东省科技项目:罗浮山特色中藥资源评价、保护及繁育技术研究,获得科研经费30万元。2017年,团队成员齐心合力成功申报广东省植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成功申报广东省教改项目,主编教材《植物学》,主编《春甜橘优质丰产栽培彩色图说》,参编《园林绿化湿地水生植物》。2017年,团队成员申报广东省科技厅项目,建立广东省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广东省荔枝与龙眼科技创新中心)。团队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培训及学术会议,通过培训和学术会议使得教师开眼界、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三、强化课程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技能
如对校园植物叶的形态类型综合,哪些植物是单叶?哪些植物是复叶?同时还将教师的科研项目中的一些相关内容与实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以验证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及课题相结合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开辟惠州学院校园、后山、西湖、象头山、罗浮山等地作为见习基地,采集植物标本,建立植物标本室,丰富见习内容。
重视植物学的实践教学工作,根据专业改进课程实习和实验,对植物资源的综合调查。由于实习工作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去管理生活及安全管理等,建议派辅导员和实验员一起参与,必要时班主任也可以参与。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培训一下实验员,一个班有2~3个老师带学生认植物,指导学生调查植物生态、资源分布、标本采集、标本制作。对植物的辨认是重点考核内容,实习报告要体现三个要素:调查地的自然条件,调查结果,分析与评价。通过实践实习,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提高了,创新技能得到培养。
四、给本科生安排专业导师,培养学生独立的创新能力
我校为了培养本科学生独立的创新工作能力,教学团队根据要求给本科生配置专业导师,本科生导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如课题的选择、实验方法的培训、研究内容的指导;教会学生查文献、利用文献理解课题及实验。先由学生自己根据导师的要求去设计题目、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和实验方法,本科生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报告进行修改和指导。
通过学生亲自查阅参考文献,亲自准备,亲自实验和亲自分析实验结果,大大提高学生独立的实验能力,有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罗浮山植物资源调查、三叉苦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沉香叶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酸藤子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乌蕨、鸡屎藤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土沉香育苗技术研究、LED补光对金银花栽培影响研究,对巴戟、金樱子研究,CCFL补光对黄秋葵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三种豆科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等,增加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效果较好。
通过整理,多篇论文师生共同发表在中文核心刊物及省级刊物上,如中药材、北方园艺、江苏农业科学、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广东药学院学报、广州化工、广东农业科学、惠州学院学报、中国中医药咨讯等学术刊物。
五、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竞赛小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让学生报名,老师根据学校各种比赛,建立学生兴趣小组、竞赛小组。我们主要在校园引导学生种植沉香、石斛、紫苏、薄荷、金银花、巴戟、金樱子、桃金娘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观察种植的岭南药用植物生长情况,分成几个课题小组,如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种子和幼苗,不同基质对药用植物生长影响研究。为了让学生认知半边旗叶的药效,组织2015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开展半边旗叶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项目等。
兴趣小组学生2016年在教师指导下申报了惠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获得批准,2017年结题完成;竞赛小组参加“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极大地鼓舞了我校师生创新创业训练的活动。竞赛小组培养学生对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探讨,结合2017年指导学生参加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开展校园内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获得优胜奖的好成绩。利用补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竞赛小组2018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竞赛,开展LED补光对金银花栽培影响研究,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三等奖。
六、加强教材建设(含实验教材),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
教材是教学内容、教学思路和教学改革成果最重要的体现载体。我校植物学课程群教学团队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是教材建设。教材建设有两种方式,一是选教材,一般选大家都认可的现有的合适教材;二是编写教材,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要求自己编写。2011年我们和广州大学出版了植物学实验与实习教材,内容丰富、完整,可以作为植物实验、实践学习参考,全国有十所本科院校采用。2017年,任课教师主编植物学教材,改革教材,在编写内容上更加要注重实践性和实用性。通过加强教材参编,把在教学中发现的创新点,结合实际和形势要求不断改进教材的编写,使教材更加注重培养本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一线教师编写教材有实际性和实用性,让教材为广东高校试点建设和学校转型发展提供服务,教师的教学思路要符合现代要求,教材编写要结合为地方经济服务,考虑学生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但作为高校教材也要注意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难度,为惠州学院创造条件取得硕士点做准备。
七、结语
目前,各地方高校对植物学课程教学质量很重视,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关键;改革教学方式,理念是行动指南;强化课程的实践训练,结合本科生导师的指导活动,建立课外兴趣小组、竞赛小组,加强教材建设(含实验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重要的体现载体;对植物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也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进一步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提高我国的科研创新能力,为地方培养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廖建良,贺握權.提高《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讨[J].惠州学院学报,2009,(29):114.
[2]廖建良,王绍芬,曾令达.植物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惠州学院学报,2010,(30):77.
[3]廖建良.培养高师学生实验观察力的探讨[J].惠州学院学报,2002,(3):120.
[4]谢国文,廖富林,廖建良等.植物学实验实习指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5]廖建良.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土壤基质对黄秋葵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J].惠州学院学报,2016,(6):35.
[6]廖建良,单沛贤.乌蕨、鸡屎藤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6,(3):9.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7A020213031);惠州市科技项目(2016X0427042);惠州学院植物学课程群优秀教学团队(TD2016003);广东省植物学精品共享课程(粤高校(2017)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