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茜 胡然媛
8月10日,綦江区文龙街道双龙社区,雨水顺着屋檐滴落。
居民杨万伦准备外出。他打开鞋柜,从里面取出一双干净的黑色皮鞋穿上。而在鞋柜的最底层,“躺”着一双布满灰尘的雨靴。
一年多以前,这双雨靴还是杨万伦雨天出门的必备物品,因为每次出行总要经过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常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坑洼土路变成了平坦的人行道,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杨万伦和社区其他居民再也不用为出门穿什么鞋而发愁。
这样的转变,得益于綦江区在2019年5月,选派38名区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到街道社区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们通过整合资源,下沉一线倾听群众所想、了解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急,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握指成拳,切实打通了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联动融合,解决社区“疑难杂症”
8月13日晚上8点,三江街道重钢社区新建小区75岁的居民李强光走出所住楼栋的门口,看到被路灯照得明晃晃的道路,他下意识地看了看空着的两手。
“在以前,路灯就是摆设。太阳下山以后,周围一片漆黑,出门需要带上手电筒。”李强光说。
曾经,李强光在走路时因路灯不亮看不清路,而扭伤了脚,在家躺了3个多月。
“去社区反映了很多次,都没解决问题。”李强光和周边居民对此有些怨言。
面对居民的诉求,重钢社区党支部书记丁易有些无奈:“看似小小的路灯问题,但单靠社区或是街道的力量,很难统筹和协调。”
重钢社区以前是重庆四钢钢业有限责任公司家属区。2014年,公司机构改制重组,由于长时间疏于管理,社区基础设施老化严重。
改造基础设施不仅需要花一大笔钱,而且涉及多个部门,但社区力量薄弱,对居民的很多诉求一时难以解决。而这不仅是重钢社区面临的问题,也是綦江区城市基层治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如何破解?选派第一书记到社区任职这一做法,优势明显。
“我们要求第一书记每月到社区不少于1次,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在贯通上下、联结左右中‘说得上话的优势,使其在城市基层治理中履行指导帮扶、沟通协调、资源整合、督促落实的职责,解决群众所想、所需、所急。”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组织的安排下,綦江区商务委党委书记、主任赵福宇到重钢社区任第一书记。
刚到任,赵福宇便开始着手解决社区的痛點、难点问题。通过走访群众,赵福宇根据居民需求梳理出12个问题,并进行综合研判,建立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同时,他还通过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发挥所在部门的资源统筹能力,邀请区经信委、区民政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社区居民代表共商共议,确保任务落地落实,使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重钢社区很快从“旧”到“新”——路灯重亮,菜市场井然有序,公厕干净整洁,公路宽敞通达……
完善机制,不等“吹哨”主动报到
6月22日上午9点,浑浊的江水不断拍打着堤岸,渐渐漫上綦江区通惠街道新街子社区低洼地段。
“大家赶快离开这里!”新街子社区党委书记张鹏和社区干部奔走相告,通知居民立即撤离。
新街子社区低洼地段有93户居民,如果仅凭街道与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转移群众和转移物资等任务,特别困难。
“我们来帮忙!”
紧急关头,任新街子社区第一书记的綦江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肖敏来了,随她一同到达的还有20多名机关干部。
到达现场后,肖敏立即了解受灾情况、救灾进度、人员力量、救灾物资筹集等情况,并统筹由机关干部组成的应急队伍第一时间冲上抗洪抢险一线,接受社区统一调度,转运物资、设置警戒线、转移群众。
第二天,洪峰过境后,肖敏又协调区人力社保局、区城管局等多个部门,组织近百名机关干部自带铲子等工具,赶赴社区参与清淤消杀、排危清障工作,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
“社区在处理重大突发事件时,往往会暴露出人手紧缺、物资短缺、经验欠缺等问题。因此,我们充分发挥社区第一书记的作用,建立区级部门与街道社区联动应急处突长效机制,要求社区第一书记‘不等吹哨、主动报到,不等动员、主动靠前,不等调度、主动服务。”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綦江区还将社区第一书记履职情况纳入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中,通过召开居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等方式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占干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分值的50%,并与派出单位领导班子党建工作考核挂钩,实行倒扣分制。对履职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取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资格,并视情况进行诫勉等组织处理。
“通过倒逼制度,让社区第一书记勇挑重担,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助力社区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凝心聚力,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老李,注意清洁,摊子要随时打扫。”
“摊子不能摆在路口,挡道了哟。”
每天早上,在古南街道双桥社区菜市场,总能看见一位别着红袖章、头发花白的管理员。
他叫周国华,是社区“请”来帮忙维持菜市场秩序的。说是“请”,但周国华没要一分钱工资。
“我是党员,为社区出一份力,应该的。”周国华拍拍胸脯表示。
在双桥社区,还有百余名像周国华这样的党员,他们义务为居民办实事、做好事。
然而,在过去,这些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意愿并不强烈。
“双桥社区属于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老旧社区,居民楼大多是平房和单梯楼栋,几乎没有物业管理,加上流动人口多,所以环境整治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双桥社区党总支书记李万平说,“我们曾经想过邀请社区党员参与管理,但没人愿意来。”
李万平清楚,没人愿意来的原因在于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不够,“社区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但因多方面原因,使得党建阵地不规范、组织生活不经常,从而导致党员作用发挥不够,党组织凝聚力不强”。
去年5月,事情有了转机——綦江区融媒体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孙萍来双桥社区任第一书记。
没活动场地,孙萍便协调经费、设备,完善阵地建设;党员参加活动不积极,孙萍便挨个了解党员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社区开展党组织生活;社区党组织干部力量缺乏,孙萍便借助全区推动区域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通的“东风”,为社区党组织输送新的“源头活水”。
渐渐地,双桥社区党组织在辖区的话语权、存在感越来越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从“站不拢来”到“召之即来”,从“喊不答应”到“一呼百应”,从“单刀突进”到“协同作战”。
“解决城市基层治理难题,需要集合各方力量,除了政府参与治理外,还需要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要形成三方的良性互动,才能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治理新格局。这也是我们实行社区第一书记制度的初衷。”綦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社区第一书记制度的运行,一个个社区的痛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社区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形成了党群“一家亲”、干群“一股绳”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