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艳红
【摘要】目的 探析问题驱动教学法(PBL)在高职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开展效果。方法 2019年在我校就读的急救护理科学生,将学生按照班级进行分组,将开展PBL教学法的1班学生设为实验组(n=52),将开展常规教学法的2班学生设为参照组(n=50),对比二组的考核成绩与学生综合素养得分。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以及学生综合素养得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职急救护理课堂上开展PBL教学法,教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PBL教学法;高职;急救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25..01
急救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急诊医学与危重症学的重要分支;主要负责急性病、急性创伤、各类慢性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治疗与护理[1]。急救护理工作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效结合,同时还要求急救护理人员有着良好的应变应急能力,这也为课堂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在2019年对102名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以研讨PBL教学法的开展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校2019年的10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班级分组。1班为实验组有52名学生,男27例,女25例;年龄18~22岁,平均(20.4±1.0)岁。2班有50名学生为参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22岁,平均(20.4±1.0)岁。对比二组学生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学生予以传统教学法,由教师按照教材与教学大纲讲解知识点,再由学生自行吸收。实验组学生予以PBL教学法,具体如下:
(1)设置问题:在每次课堂之前,由教师依据知识点设置代表性问题,包括急救护理意义、常见疾病分类及创伤类型、急救流程、心肺复苏操作要点、典型病案等。对学生进行抽签分组,5~7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选择一名小组组长,由组长将教师设置的问题提前发放至每位学生手中。(2)学生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课本、网络数据库中寻找答案,并做好相应记录。(3)课堂反馈讨论:在课堂中,由学生小组进行相互讨论,教师在讲授知识过程中,着重讲解每个问题,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加深记忆。(4)教师总结:每周进行一次小结,由学生表述自己在这一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学习心得,再由教师进行解答、点评与总结。并依据下一周的课程设置问题,发放至学生手中,让其回去自行预习,为下一周的学习做准备。
1.3 评价指标
(1)考核成绩:在本学期课程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
(2)学生综合素养得分:由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养进行评价打分,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检验,当P<0.05时说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学生综合素养得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我校属于高职卫生院校,学生在校期间需完成《人体结构性》、《护理药理学》、《基础护理技术》、《妇产科护理学》以及《儿科护理学》等学科,《急救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到内外科、妇科、儿科等,课程及知识多而复杂,予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目前各大院校的教学方法各不相同,教学效果也有较大的差异性,我校所主张的是PBL法,这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模式,由教师设置典型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翻阅资料、寻找答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自主学习积极性[2]。在急救护理教学中,为学生实施PBL教学法,首先可以加深学生对问题与答案的印象,帮助其更好的掌握知识点;并可以通过小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展各方面的思维能力[3]。通过此次研究发现,实验组学生的考核成绩、综合素养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凸显出了PBL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与优势。
综上,在急救护理学课堂中开展PBL教学法,對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均有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明波,张平平.两种教学方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2017,3(5):60-61.
[2] 时明杰,张玲娟,张 涛.探究CBL与PBL结合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饮食保健,2019,6(40):273-274.
[3] 王 丽.改良PBL教学法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6,(1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