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金莹
北大荒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经过几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开拓,昔日的亘古荒原已经成为今日的共和国大粮仓,是全国耕地规模面积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国家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持续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在这片黑土地上,北大荒人在極其艰苦的环境下用青春与汗水,甚至是用鲜血与生命写就了壮丽的创业史诗,培育和锤炼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2002年,为了纪念、保护和研究北大荒这一中国乃至世界垦殖史上堪称奇迹的开发建设历史,弘扬北大荒精神,北大荒博物馆开工兴建,并于2005年9月2日正式开馆。
北大荒博物馆建筑面积3700多平方米,共设6个基本陈列,分别为垦前史略、开发历程、北大荒的英雄群体、文化事业和文学艺术、现代化大农业、社会事业与龙头企业。展览在近400米的展线、200块展板、150余个展柜中,通过3000余件文物及展品、268幅图片及50余份档案文献资料,讲述着北大荒开发建设的艰苦历程,呈现了北大荒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伟大征程中的磅礴气势。
走进北大荒博物馆第三展厅,气势宏伟的巨型浮雕《北大荒人颂》冲击着你的视觉。它以恢弘雄浑的气势,再现了复转军人、支边青年、知识青年三大群体战天斗地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场景和生活场面。抬头仰望,浮雕左上角的第一个故事“挺进北大荒”,将我们带回到那段难忘的岁月之中。
1947年,一批批转业军人从战场的硝烟中走来,在人迹罕至的荒原上,肩负起屯垦戍边的任务,建立了第一批军垦农场。随后,一批批科技人员、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干部先后奔赴北大荒,在这片广袤的沃野上,肩负起屯垦戍边的任务,建立了一批批农场,掀起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高潮。来自五湖四海,带着各自不同背景和身份走到一起来的拓荒者们,与黑土地一起分享春光、经受风雪,在这里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共同创造了人类垦荒史上的奇迹。
在布展上,北大荒博物馆根据展览内容选取了不同的陈列手段充实、丰富展览。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视察北大荒的珍贵文献资料及部分手迹;大量复转军人、支边青年、知识青年当年使用过的物品;著名艺术家在北大荒时的生活用品和由他们创作的歌颂北大荒的作品……通过一件件国家级珍贵文物及大量的照片、文献档案资料,真实再现历史的同时,也使北大荒特有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得到了及时保护。
在表现方式上,通过大量实物陈列及微缩景观、大型沙盘、铜雕及浮雕的运用,烘托了展览气氛,增强了历史真实感。英雄群体展厅中复转官兵搭建马架子、修建云山水库、潜水挂钩、知青夏锄和知青大宿舍等复原的场景与相应部分的内容结合,与展厅的文物、图片等融为一体,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令人仿佛又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如今,北大荒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数以万计的观众前来参观,已成为了解北大荒,感悟和弘扬北大荒精神的重要阵地。
(本文图片由北大荒博物馆提供)
责任编辑/王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