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諾。推动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的“突出短板”,是我们面临的紧迫课题。围绕“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黑龙江省财政厅离退休干部调研组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脱贫攻坚情况专题调研。
一、放眼脱贫攻坚,龙江大地涌动全面脱贫大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投入扶贫资金最多时期。省财政厅将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积极对上争取,加大资金投入,为脱贫攻坚提供强有力的财政保障。2016—2020年,中央省级累计下达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183.4亿元,年均增长17.6%,2020年较2016年增长91.1%。2020年,省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亿元,并在20个国贫县深入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将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加大政府债券资金投入,实现了“多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财政支持脱贫攻坚的资金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全面脱贫成效最好时期。2019年底,全省贫困人口由2016年底的44.5万人减少到1.26万人,实现98%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46%降至0.07%。至2020年2月底,黑龙江省最后5个国贫县通过第三方评估验收、顺利脱贫摘帽,我省成为全国9个“清零”省份之一,提前一年完成区域性整体脱贫攻坚任务。
农业发展水平最高时期。农业发展水平制约着脱贫致富进程。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农业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水平逐年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有了巨大提升。截至2019年末,全省农机总动力稳定在6200万千瓦,比2012年增加36.2%;100马力以上拖拉机达到4.3万台,比2012年增加一倍多。粮食总产提高到750亿公斤,比改革前增长5倍多。
农民收入增长最快时期。2019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982元,比2012年增长74.1 %。 农民不仅有土地固定收入,还可以从事二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善,许多农民住上楼房,小汽车已进入寻常农家。
农村面貌变化最大时期。全省改造农村泥草(危)房203.85万户,建筑面积15169.5万平方米。建设农村公路13.9万公里,乡镇、建制村硬化路率分别达到100%、99.97%。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农村电网覆盖所有村屯,供电可靠率达到99.8%;行政村电话和宽带覆盖率超过97%。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依托田园风光、民俗特色、乡土文化等旅游资源,带动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星罗棋布,闪烁龙江大地。
二、透视脱贫攻坚,精准施策奋力推进,走出了具有我省特色的扶贫之路
秉持初心,勇于担当负责。脱贫攻坚成绩的取得,源于党的坚强领导。我省实行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严格落实省级领导联系贫困县等制度,建立了县乡领导干部包村到户机制。党旗高高飘扬,贫困村党支部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党支部,成为贫困户的主心骨。龙江县龙江镇畜牧中心副主任、龙江镇驻九里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丁铁刚,将生命定格在扶贫一线。兰西县林盛村党支部和省财政厅驻村扶贫工作队党支部及先后驻村第一书记赵谦、那文国等,深入调研察民情,殚精竭虑谋发展,带领群众拔掉穷根、开拓富路,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称赞。
扶志扶智,培养新型农民。扶“志”,提升精气神。许多县(市)“以乡风民风助脱贫”培养良好风尚,提升农民勤劳致富的精气神。兰西县林盛村建成3900平方米集图书室、爱心超市、党员活动室、村广播室、农民夜校“五位一体”的村民活动中心,对增强脱贫信心、繁荣乡村文化发挥了凝聚作用。扶“智”,提升真本领。许多县通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扶贫车间”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技能。牡丹江市实施“百名专家下基层行动”和“实用人才技能培训工程”,培训本土实用人才和贫困农民6万余人次。肇源县2016年以来投入770余万元,建立“三农”服务中心,为农业提供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服务,贫困户受益匪浅。
重在造血,增强内生动力。注重龙头产业拉动。没有强大的加工企业、广阔的销售市场,就没有产业的振兴,脱贫成效难以持久。富裕光明、杜蒙伊品、肇东大庄园等龙头企业规模大,对于拉动当地产业发展、吸纳贫困户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没有懂技术、善营销,责任担当意识强的能人,就没有产业的兴起,就无法带动农民致富。肇州县万宝村党支部书记滕永军原在俄罗斯做毛皮生意,被组织请回任村支书,带领农民发展特色瓜菜产业,全村仅西兰花种植就有5000亩,一年种植2期,并建设500平方米的保鲜库,实现保鲜增值3 ~5倍,带领村民成功实现脱贫致富。注重政策资金助力。省市县制定并出台扶持政策,在科技研发、环境建设、土地出让、财政税收、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齐齐哈尔市建立2018—2020年度脱贫攻坚项目库,入库项目6045个,收到良好效果。大庆市重点支持180万吨/年玉米深加工项目建设,带动200户农民脱贫。注重新型经营主体建设。全省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财政资金不断增加,支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促进贫困农民充分就业。克山县河南乡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支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0家,支持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80家,建设绿色有机粮食基地2万亩,吸引贫困户入社增收。
多措并举,加快脱贫致富。各地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保障落实产业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教育扶贫、文化扶贫、培训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等扶贫政策。选择实施田园综合体、入股合作社、庭院经济、公益岗位等服水土、带动强的项目,贫困户增收渠道明显增多,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安达市不断提升菜园革命、庭院经济的扶贫效果,户均年增收750元以上。仁发现代农机合作社经营土地已从2011年的1.1万亩增加到如今的5.6万亩,带地入社农民和贫困户亩收入增加到554元,翻一番以上。
财政助力,用准用好资金。我省不断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改变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单兵作战”的投入格局。健全政策供给体系,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主攻水、路、房、病、学等老百姓关心关注的问题,推动补齐久拖不决的短板弱项。建立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机制,制定实施财政扶贫政策、资金项目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推动提升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近两年,兰西县共投入资金1.43亿元,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部解决;采取维修、翻建、租赁、入住幸福大院等多种方式,383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上安全房、暖心房;县级财政出资541万元为贫困户缴纳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出资638万元为贫困人口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
三、展望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发力继续狠抓推进
第一,聚焦固本强基抓党建。落实党建主体责任。抓实落靠各级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责任,坚决做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注重从退伍军人、返乡创业青年、回乡大学生及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中选好人、选能人,确保村级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心骨。特别是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确保所有驻村干部和新上任的乡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增强精准扶贫、脱贫能力。
第二,聚焦收官之战抓达标。咬住主攻重点。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一手抓防止返贫致贫,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强化主攻措施。克服松劲厌战情绪,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策略,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继续落实省直部门驻村帮扶、县乡领导干部包村到户等机制,对剩余的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
第三,聚焦返贫致贫抓保障。强化政策保障。对因病、因灾、因残等极易致贫的,全面落实医保、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养老保险、农业保险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强化机制保障。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由駐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与之对接,实行一对一包扶,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不发生返贫致贫现象。
第四,聚焦富民产业抓升级。围绕克服疫情影响抓升级。打“组合拳”,从财政、信贷、税收、社保、保险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努力畅通农民外出打工通道,积极组织农民就地就近务工,保就业、促发展。围绕打造产业集群抓升级。立足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打造“互联网+”新业态,扶持电商加快发展,积极培育知名品牌,推动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第五,聚焦财政投入抓监管。突出制度约束。深入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和财政绩效评价办法,严格执行管理运行、监督问责、绩效考核等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和约束到位。突出结果运用。大力推进脱贫攻坚信息平台建设,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分级分类公开,公开结果与脱贫攻坚年度考核挂钩。突出上下联动。研究建立完善的扶贫资金管理联动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实现科学化管理。
(调研组成员:马文同、陈大光、任秀峰、李俊宇、孙建新、程晓媛)
责任编辑/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