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刚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非常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为疫情影响下的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脱贫攻坚决戰决胜之年遭遇疫情影响,实现高质量脱贫,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问题更需“稳准实细”。
越到最后越要“稳”,决不能急功近利。“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题,尤其要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透,才能让贫困群众的就业大门更加宽广,才能让全面小康的道路更加平稳。在这场脱贫攻坚大考中,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把责任扛在肩上,攻坚精神不能放松,克服急躁心态,稳扎稳打,把就业作为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基础性、长远性工程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在疫情防控时期,更需要稳心定神,创造性地开展就业帮扶工作,由政府组织,“点对点”输出贫困群众,使其实现平稳就业;为贫困村里的扶贫车间提供全方位服务,使其尽快恢复生产,发挥就业“海绵”的吸纳作用;大力开发公益岗位,为贫困群众筑起最后一道就业“防线”等等。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虽然有些岗位解决了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但尚未使贫困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就业;有些地区脱贫仅仅完成“输血”,却没有真正形成自身的“造血”功能,部分群众还存在着因病、因灾、因学返贫致贫的可能性。因此,在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难题、巩固脱贫成果上,还需花大力气、下“绣花”功夫。“要实实在在做好就业工作,不能搞形式主义。”尤其是扶贫干部更要带着感情和责任,走进每户贫困群众家中,掌握好、宣传好、运用好政策办法,让每一项扶贫政策都落到实处,使每一个扶贫项目都成为贫困家庭的“摇钱树”,把每一分扶贫资金都花在刀刃上,确保每一户贫困家庭都能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越到最后越要“准”,决不能粗枝大叶。行百里者半九十。今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眼下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时间紧任务重,更要找准方位、有的放矢、精耕细作。解决好贫困群众就业难题,首先“病因”要找准。致贫原因千差万别,就业无门千头万绪,只有通过深入调研,倾听贫困群众呼声,把脉问诊,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其次,“药方”要精准。只有打得准,发出的力才能到位。近年来,贫困地区打造出“文化+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等多种产业扶贫模式,使贫困群众获得了较为稳定的工资性收入。眼下,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在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工建设、生活服务业等方面优先组织和使用贫困劳动力。针对疫情影响扶贫产品销售难题,可通过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组织好产销对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多渠道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总之 ,只有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精准,扎实推进,才能解决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使其获得长远发展的信心和走出贫困的不竭动力。
越到最后越要“实”,决不能放松懈怠。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只有干得实、打得准,才能有力有效。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思想共识和多方社会力量,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社会力量雪中送炭,贫困群众知难而进,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冲破贫困的藩篱。实干重在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路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形成长效体制机制,才能使贫困群众端稳就业饭碗,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在产业政策方面,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风俗习惯,切实做到产业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贫困户的参与度;在资金方面,要降低小额信贷评级标准、扩大授信农户范围,让想贷款、能贷款的农户及时享受小额信贷,获得发展的资金血液;同时要创造条件,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提升贫困群众的就业能力。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利用公益岗位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业机会,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巩固脱贫成果。对于那些没有办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则可以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让他们在脱贫路上不掉队。需要指出的是,监督机制也是促使脱贫攻坚落在实处的有效办法之一。针对当前脱贫攻坚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的“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等现象,要通过开展督查巡查,加强常态化督促指导等手段,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越到最后越要“细”,决不能敷衍了事。决战决胜之年,面对更加复杂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时刻保持一颗实干的恒心、苦干的决心、持久的耐心,细致入微做好每项工作,严格执行每个步骤,确保困难群众实现稳定脱贫。要更加细化困难群体,根据每户家庭甚至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按照村情实际科学设置就业岗位,量身订制脱贫办法,积极寻找致富门路,使每个贫困家庭不仅脱贫还要致富,日子越来越好;要更加细化扶贫产业,着力增强精准度和实效性,特色种养、生态旅游、光伏发电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扶贫效果突出,要使其充分发挥就业“稳定剂”的作用,并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帮助贫困户找到更多切实可行的就业渠道;要更加细化工作内容,在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脱贫摘帽地区走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刘淑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