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下的大学生党团建设的探究

2020-11-06 02:49宝月
青年与社会 2020年26期
关键词:党团组织党团团支部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团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高校而言,推进大学生党团建设是凝聚好在校大学生的合理组织形式,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文章以目标管理方法为基础,旨在通过探索研究,为推进大学生党团建设提供相应参考。

关键词:目标管理;大学生党团建设

当前,我国约有3000万在校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如何将如此数量的大学生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政治和组织优势,推进大学生党团建设,正确培养在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目标管理是一种依据目标进行管理的科学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方法将以人为中心和以工作为中心有效结合起来。高校中,班级和党团组织是开展学生管理的基本组成单位,以目标管理方法为基础,提升大学生党团建设工作的时效性,为学生个人的发展以及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本研究旨在将目标管理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党团建设工作,通过量化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建设目标,把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以全员参与和个人发展为主线,通过党团组织和班级与成员之间双向互动,最后建立可量化的考察标准作为衡量基层党团工作绩效的依据,实现党团建设的流程化。

一、目标管理方法对于大学生党团建设的意义

大学生基层组织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力量,同时完善大学生基层组织建设也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目前研究发现大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尚存在一些不足:如组织凝聚力不强、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组织活力不足等;团员凝聚力不够,对团组织开展的主题团日等主题教育活动参与度不高;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发挥,不利于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培养和政治素养的提高。究其原因在于组织建设中没有明确组织规划,成员与组织存在脱节现象,缺乏共同目标,因此无法调动成员积极性。要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就需要明确相应的组织建设目标,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党团组织建设目标紧密联系,从根本上激发组织成员的潜力,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党团组织文化。

目标管理法侧重过程管理,以实际产出为基础,考评的重点是工作的成效和劳动的结果。通过采用目标管理方法,明确党团支部建设目标,并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建立关联。同时强调全员参与,重视个人发展,关注党团组织与成员之间双向互动过程。通过制定可操作、可量化的标准作为衡量党团工作绩效的依据,实现党团建设流程化,从而达到整个工作流程中的任何环节都可作为管理控制点。并建立一套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的指标体系对党团工作和党团员进行考核与验收,从而使学生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最终达到改变传统班级、党支部建设的工作模式,将以前的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通过强化学生自我管理,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强化党团支部成员的参与意识、集体意识,倡导各支部开展自我管理工作。这样,可以更好地解决组织建设中成员与组织存在的脱节现象,建立共同的目标,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党团组织建设目标紧密联系,从根本上激发组织成员的潜力,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党团组织文化。

二、目标管理对于大学生党团建设的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及自我管理意识

班级和党团组织是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在校大学生共同成长的集体。借助目标管理方法,制定班级和团支部的管理目标以及制度规范,并在后续建设过程中有效实行,可以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加强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热情。学生会管理目标更加信赖,能够自觉参照管理目标进行自我反省和调整,以促进集体目标的实现。通过这個过程,可以促进学生提升自我管理意识,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获得自我成长。通过在党支部建立目标管理机制,有利于对年轻学生党员的发展进行引导、对学生支部支委工作进行指导,引领大学生党员、团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提升个人责任意识,以此带动身边的其他同学。

(二)有助于推动大学生党团建设工作创新及改进

目标管理方法通过目标制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价与考核,对工作目标进行合理分解,之后落实到个人或相关职能部门。这种方法可以充分调动集体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效率,促进工作目标更有效完成。大学生党团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推进大学生党团建设是凝聚好在校大学生的合理组织形式。在大学生党团建设工作中引入目标管理方法,可以更加明确党团组织工作目标,提高各级组织工作计划的针对性,确保工作能够有组织、有秩序的开展。同时。通过目标实施、目标评价与考核等过程,更有效调动大学生参与班级和党团工作的积极性,将各级工作目标具体化,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并产生可推广、可参考的工作新方法、新思路。

(三)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党团建设工作质量

在以往党团组织和班级建设工作中,经常存在管理目标单一的问题,集体目标往往侧重于帮助学生解决学业问题和就业问题上,集体目标的覆盖范围相对较窄。基层党团支部管理力度不够,部分支部仅发挥收缴党费、团费的功能,忽视对党员、团员的教育引导,不能起到对广大青年的思想引领作用,学生党员的模范作用不能及时发挥。

通过研究,将目标管理方法应用于大学生党团建设工作中,通过量化党团支部和班级的建设目标,把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联系起来。以全员参与和个人发展为主线,通过党团组织和班级与成员之间双向互动,最后建立可量化的考察标准作为衡量基层工作绩效的依据,实现党团及班级建设的流程化。目标管理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党团支部及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提升责任意识及自我管理意识,有助于增强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组织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完成集体目标,提升党团和班级建设工作与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运用目标管理提升大学生党团建设工作的策略

(一)以实现党支部建设目标为核心

学生党支部是高校中最基层的党组织,是院系两级党组织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高校管理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党支部工作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处于核心位置,对团支部及班级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全面引领作用。将目标管理方法引入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通过量化党员个人考核目标达到落实党支部管理目标,提升支部党员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全面意识。制定个人目标时要注意目标具体化,以便为考核做好准备。同时,注意目标合理化,制定目标符合个人实际情况,避免因目标难度过高影响学生党员的积极性。通过在学生党员个人政治素养、党支部实践活动、日常表现、学业情况等方面制定明确目标体系,在党支部实施精细化管理。结合制定的目标体系,对学生党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积极参与目标实施过程。学生党支部开展目标评价与考核,指导学生党员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工作调整,通过学生党员个人目标实现促进党支部建设目标的实现。通过使用目标管理法,量化党支部建设目标,并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建立相关联系,强调全员参与,重视个人发展,关注党支部与成员之间双向互动过程。进一步强化基层党支部作用发挥,使党支部建设工作更具时效性。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为团支部和班级活动把握方向。

(二)以实现团支部建设目标为抓手

高校团组织一般分为校团委、学院分团委、基层学生团支部三级。学生基层团支部建设工作的开展要接受学生党支部的总体指导,同时与班级建设密不可分。学生团支部在大学生党团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以团支部建设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团支部活力充足、服务性强的特点。团支部建设过程中,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上级团组织的任务要求,接受学生党支部的指导,服务好班级同学。结合班团实际情况,制定精细化的实践活动目标,通过组织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主题“青年大学习”理论学习、寒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等,为班级同学提供接触社会、提升个人综合能力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班团工作的认同感。同时,团支部要指导学生个人参考团支部建设目标调整个人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组织培养好后备力量。

(三)以实现班级建设目标为基础

高校学生工作中班级是最基层的单位,班级工作开展的扎实、顺利,有助于高校学生党团工作全方位有序开展。将目标管理方法应用于班级建设工作中,首先要注意制定班级建设目标时,不应仅由班主任、班干部等少数人员进行决断,应采用民主的方式由班级成员共同确定。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工作的积极性,又能保证学生对班级建设目标的接受度,促进班级学生根据班级建设目标规范自身行为,为顺利实现班级建设目标提供保障。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目标的调整,由于不同学生对班级建设目标的接受度不同,每个学生设定的目标及执行程度各不相同。每一名同学的目标可由班主任、辅导员和班干部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家庭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等,切实量身定制,以保证学生的目标完成。为进一步提高班级建设工作质量,参照班级建设目标,引导学生对设定的个人目标进行动态管理,促进学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确保目标管理方法在班级建设工作中顺利实施,保证班集体的稳定发展。

四、结语

通过研究与实践,目标管理方法对于大学生党团建设工作有重要意义,制定可操作、可量化的标准作为衡量党团工作绩效的依据,实现党团建设流程化,从而达到整个工作流程中的任何环节都可作为管理控制点。建立一套多层次、多渠道的指标体系对党团工作和学生个人进行考核与验收,从而使学生个人的努力目标与组织目标保持一致,最终达到改变传统班级、黨支部建设的工作模式,将结果管理转变为过程管理。强化学生自我管理,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与创造性,强化党团支部成员的参与意识、集体意识,倡导各支部开展自我管理工作。目标管理方法能够提升大学生党团建设工作的时效性,为学生个人的发展以及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时,有助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帮助高校更好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促进大学生党团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谭湘龙,张晓波,宋东日.浅谈高校班级的目标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育,2009(2):131.

[2] 邵珥.浅谈班级目标管理[J].教育科学,1999(3):36-37.

作者简介:宝月(1989- ),女,锡伯族,山东济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党团组织党团团支部
喜报!我厅获省直机关青年党团知识竞赛优秀奖
新形势下党团与班级建设创新研究
党团带队办好红领巾学校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欧洲议会左翼党团发展现状的SWOT分析
创建“雷锋团支部”立足岗位学雷锋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编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