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霞
猜想是学习与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应用于初中化学学习中,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一步深化所学,使其感受到学习初中化学的乐趣,增加学习化学知识的自信心,因此初中化学授课中,教师应注重猜想的应用讲解,使学生掌握猜想的方法与技巧,保证猜想的合理性.
一、应用猜想,夯实基础知识
初中化学零碎知识较多,不仅需要学生牢固记忆,更要灵活应用.授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合理猜想,为灵活应用所学解答各类化学试题奠定基础.一方面,在课堂上注重讲解猜想的方法,使学生意识到猜想并不是凭空设想,而是拥有明确的依据.另一方面,在课堂上积极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合理猜想,充分利用已学知识进行分析,以得出正确的猜想结论,使其尝到猜想的成就感.
根据化学物质外观进行合理猜想,是一项重要能力,对夯实学生所学具有重要意义.授课中教师可创设以下问题情境:实验室中发现一瓶标签模糊不清、液体瓶装试剂,根据标签隐约看到“稀”“酸”字眼.为研究其成分,先对其进行猜想,而后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则下列猜想不正确的是( ).
A.可能为稀硫酸B.可能为稀醋酸
C.可能为稀盐酸D.可能为稀碳酸
认真分析四个选项,回顾所学的化学知识可知,稀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酸,不容易保存,很容易分解成CO2与H2O.而其余的酸相对较为稳定,因此可知该试剂不可能为稀碳酸,选D项.
二、应用猜想,渗透解题技巧
部分初中化学习题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因此为提高解题效率,使学生通过猜想能够及时找到解题思路,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讲解进行猜想时的注意事项,掌握相关的学习技巧.一方面,通过猜想解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全面、细致地掌握题设条件,尤其一些题干中的提示往往是解题的关键,猜想过程中应充分加以利用.另一方面,教师授课中应注重优选代表性较强的例题,为学生深入细致的剖析,使其体会猜想的具体过程,感受猜想的一些细节,为其以后的学习及解答相关试题带来良好的启发.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物质,在初中化学相关测试中较为常见.授课中可围绕以下例题,为学生讲解猜想的相关技巧:一混合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现象不明显,将剩余气体气体通过浓硫酸后点燃,发现火焰上方的干冷烧杯有水雾出现,则可以猜想该混合气体组合为( ).
A.H2、CO、CO2B.N2、O2、Cl2
C.H2、CH4、COD.H2、CH4、CO2
分析可知,解答該题的关键在于认真分析题干中描述的实验现象.首先因气体通过层层石灰水没有变化,表明混合气体中没有CO2,可将AD两项排除.又因为混合气体能够燃烧,而B选择中气体都无法燃烧,所以只有C项符合要求.
三、应用猜想,提升实验能力
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以及各类测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答初中化学实验题时猜想是很重要的一环,可提高实验的目的性,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一方面,结合具体的实验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分析,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猜想,并给予针对性指导,使学生感受并掌握猜想的具体步骤.另一方面,为提高学生应用猜想解答实验题的能力,应结合其所学,精心设计相关的实验习题,要求学生应用掌握的猜想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为检验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并确定其成分.设计以下实验习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解答.
(1)猜想一:没有变质,只有NaOH;猜想二:固体均为;猜想三:固体为Na2CO3与NaOH的混合物.
(2)实验中小明使用玻璃棒蘸取该固体的水溶液使用PH试纸进行检测,如果PH>7就认为猜想一成立;小明的判断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如果加入少许该溶液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成立,此时只需加入足量后,在检验PH值就可确定固体成分.
结合以往所学知识不难填写猜想二的内容,即固体全部为Na2CO3.但通过PH值无法判断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因为猜想三中固体也含有NaOH.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猜想二和猜想三都有可能.将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CO2-3会全部沉淀,如果剩余的溶液PH值仍大于7,表明猜想三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猜想是解答初中化学试题的一种重要策略.为提高学生的猜想应用能力,不断提高解答化学试题的水平,教师既要注重在课堂上传授相关的猜想知识,提高学生应用猜想解题的意识,让学生借助猜想夯实基础知识、传授解题技巧、提升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