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红色文化资源展现了在过去几十年内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以及革命事迹,见证了我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后取得独立与解放的光辉历程,因此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的资源,是优良传统的载体。文章主要针对于在党校培训过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使用和运用现状进行分析,主要根据红色文化这一鲜活素材来分析未來党校的教学形式,从而更好的使用红色文化资源。
关键词:党校培训;红色文化;文化资源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于文化方面的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作为我国党员干部的主要培训基地,党校在我国人才培育方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想要更好的对党员干部进行教育与培训,需要对教育培训资源进行筛选,而红色文化资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涵义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都提到了文化自信一词,这一词汇的主要含义就是建立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我国的文化来自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这是我国人民在不断的抗争与奋斗过程中取得的优秀成果以及精神追求。革命文化是我国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同时也是我国的红色文化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红色文化资源深深扎根其中,同时党和人民经过了漫长的艰苦卓绝奋斗,终于让这朵红色文化之花绽放。红色文化资源展现了我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奋斗历史,其次也见证了中华人民反对封建制度,走向民主、独立的伟大转变。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未来的国家发展与进步都将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与教育作用。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历代中央领导都非常重视红色文化资源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要求在培育人才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红色资源,从而开展相应的党性教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于未来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才的培育需要充分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以及经验。使用红色文化资源来重温历史,能够帮助人才内心深处贯彻更多的正能量。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地方特色红色文化,都值得未来的共产党人进行学习。而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崇高理想与信念,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优良传统以及民族精神,这也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未来培育人才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资源在党校培训中的运用
使用红色文化资源来对人才进行党性教育,不仅仅需要简单的引导人才进行参观,更是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变成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通过对不同教学点之间存在的差异来引导未来共产党人进行详细化的思考与分析,从而了解历史背后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与当下的时代相结合,从而帮助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全新的进步。
(一)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专题教学
在当下的社会中,伴随着信息资源来源的多样化,主流思想与非主流思想并存,社会上的众多思想在不断的碰撞中蓬勃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党校的教学活动需要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其中,从而帮助培训对象收获理想信念,从而保证在浪潮中也能够维持坚定的政治动力。党校教学活动可以使用革命遗址、烈士遗物等等物品来感化群体,从而起到直观的感染作用。所谓的感化群体,也就是通过教学行为来引导整体成员产生情感变化,从而改变行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感化群体能够帮助培训对象理解红色资源中存在的内涵,通过认同、接受、内化的一系列步骤来提升培训对象的自身综合素质。例如在对培训对象教学“自强不息,自力更生”,党校可以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作为专题教学的主题,通过革命前辈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自力更生的事件来让培训对象了解到红色文化的主题含义,从而进一步的坚定理想与信念。
(二)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现场教学
近些年来,在党校培训过程中,现场教学作为一种全新培训模式,主要的优点在于感受直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已经在培训过程中取得了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作为我国重要且宝贵的文化财富,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意义在于能够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从而培养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生动形象的历史教材以及现实教育资源。近些年来的党校教育培训工作越发依赖于现场教学这一教学方法,例如邀请老干部、老红军前来讲桌,从而更好的为培训对象展现红色文化资源。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提出,知识的学习应该落实在感官上。这一想法反映了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伴随着培训对象的眼界日益广阔,感官刺激的重要性也随之提升。通过将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能够有效的为培训对象展现出更好的吸引,从而将具象化知识再转变成为感性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培训对象能够处于特定的环境中,对于培训对象来说有助于提升整体水平能力。
三、关于进一步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思考
使用红色文化资源来对培训对象进行党性教育,需要开展丰富的内容教育,同时有着多种教学形式以供控制开展。例如引导学员来聆听先辈的故事、共同歌唱红色歌曲、体验艰苦生活,以上多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培训对象感受到革命队伍的激情。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精神上的洗礼与震撼,从而更好的提升思想高度。
(一)塑造信念文化,剖析形成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求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念,这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所在,同时也是保证共产党人能够经受住任何考验的支柱。在培训的过程中,革命先辈的先进事迹让学员能够感受到红色文化的另一种形式,那就是身为共产党人的崇高信念文化。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在未来发展中真正的革命者无论外界的环境如何,无论自身处于低谷还是处于顶峰,都能够保持着坚定的意志与执着的信仰,甚至外界环境越恶劣,共产党人越能够坚守本心。这种信念以及意志将通过红色文化的方式来影响未来的共产党人,虽然当下的历史条件已经不需要培训对象做出面对枪林弹雨的举动,但是各种各样的利益诱惑和侵蚀要比刀枪剑戟更加可怕,因此需要未来的共产党人能够保持更为坚定的信念。在改革的过程中,无论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共产党员都能够保持坚定的理想与信念,从而更好的坚守自身文化,达成全方面的提升。因此,在对培训对象进行党性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为培训者树立良好的崇高信念文化,同时还需要向培训人员讲解红色资源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帮助其继承革命先烈的意志,让革命先烈的意志能够在未来的共产党人身上生根发芽。
(二)树立先进典型,彰显时代要求
在学习先进典型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未来的先进典型学习需要做到:“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这一要求表示,未来的先进典型学习需要在一点一滴上对自己进行不断的完善,从细枝末节中对自身进行修炼。未来的共产党人需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对先进模范进行学习,努力向先进进行学习,以赶超先进为主要目的。红色文化资源中呈现出的先进人物以及先进事迹,都能够对培训人员起到良好的榜样作用。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共产党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因素干扰,因此对于不同时期的共产党员来说要求也并不一样。但是无论时代怎么发展,不同时期的共产党员身上都能够展现出相同的可贵品质与时代风貌。但是无论如何,党性原则非常重要,同时党性原则也将代代相承。因此,在对培训人员进行党性原则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先进典型不单单是讲述革命先辈的事迹,更是要綜合时代与历史来引导受教育者能够了解革命先辈的成长路径以及英雄事迹,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与认识到我党的发展历史和建设规律,从而更好的继承和弘扬党性原则。
(三)挖掘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
在对培训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培训内容与培训方式之间的结合,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选择的过程中,党校需要充分的挖掘历史,这些历史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经验以及时代价值,除此之外还有着我党在当时情况下的工作方法。而教学形式上,培训教师需要学会使用现场教学、访谈教学、激情教学、情景教学、音像教学等等多种形式,在考虑到了时代背景与人性需求之后,这能够很大程度上引起学员的内心共鸣,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与要求。除此之外,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员在各类特殊历史事件发生的位置开展瞻仰、凭吊、缅怀、参观等等活动。例如在延安进行党校培训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培训人员前往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插队的梁家河村窑洞进行瞻仰,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所经历过的风风雨雨,为学员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对于我国共产党的发展来说代表着波澜壮阔的发展历史见证者,红色文化资源见证了我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奋斗与斗争的光辉历程,因此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代表着我国优良传统与革命精神的传承。未来的共产党人需要具有更进一步的优秀精神和优秀思维,努力贯彻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需要注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传承意义进行深一步的探索,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对红色基因的传承与探索,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与意义。党校在对未来的共产党人进行培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党性教育过程中的意义与作用,从而弘扬优良传统,将红色基因传承下来,这对于未来党员干部的发展和理想信念的建立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槐艳鑫.杭州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4):126-127+153.
[2] 于春梅,潘贺男,邵奇.东北抗战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初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8):43-45.
[3] 姚丹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大学,2020.
[4] 高澜.高校构建红色文化立体思政课堂的路径探索[J].江西教育,2020(16):6-7.
[5] 代先祥,赵红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淮南地区红色文化为例[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18):110-112.
[6] 孟家辉.新形势下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应用现状的调查研究[J].南方农机,2020,51(11):157.
[7] 刘丽萍.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1):27-28.
[8] 姚东升.“红色人文行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进路[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2(02):56-58.
作者简介:陈晓畅(1977- ),女,湖北荆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