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淳浩
摘 要: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民众的生活有了极大改善,各行各业都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生态林业的建设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的覆盖率和造林的质量,且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围绕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展开了讨论,希望能够对现代林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现状;管理问题;优化措施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速度。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森林面积显著下降,一系列因生态失衡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对人们的生存发展产生了巨大威胁[1]。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要重视生态林业的建设管理工作。林业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我国的国土面积非常辽阔,但是不同地区的土地质量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林业建设管理中存在很多困难。
1 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1.1 林业资源匮乏
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忽略了环境保护问题,森林面积快速减少,森林资源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破坏。森林资源的匮乏对林业生态建设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作用。近些年来,民众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显著提升,对于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政府部门也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林业资源,与之前相比,林业资源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是仍然难以满足生态建设的需求[2]。导致林业资源匮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代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林业资源支持,社会各界对于林业保护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也是导致现代林业资源难以充分发挥出环保价值的原因所在。我国林业植被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对于林业资源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大量的林业资源被用于现代工业生产之中,现代林业资源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
1.2 缺乏完善的林业相关法律法规
生态林业建设能够顺利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的支持,虽然我国法律中包含了很多与林业生态建设相关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发挥出明显的制约效果,法律的效力和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从现有的林业法律法规来看,存在内容简单、细节不明确等问题,这就导致林业法律法规的实施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3]。
1.3 生态林业发展模式落后
一直以来,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采用落后的建设模式,生态林业建设发展水平较低,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困难。我国政府及林业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对于林业市场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与此同时,林业先进技术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推广与应用,林业资源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制约,林业生态建设水平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发展规模难以得到显著扩大[4]。
1.4 存在严重的乱砍滥伐现象
定期对林业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定量砍伐,对于树木的更新是具有积极作用的,过量砍伐会破坏整个森林系统,对现代林业的发展产生制约作用。很多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全然不顾林业资源的长远价值,对林业资源进行乱砍滥伐,这对生态林业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2 生态林业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2.1 林业人员管理水平偏低
我国林业资源分布非常广。不同林区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等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林区内包含的植物种类也十分广泛,生态林业管理者难以全面掌握所有植物的属性与特点,生态林业的管理水平并不高。除此之外,很多生态林区的领导并不重视生态林业的管理工作,这就会导致林业管理工作懈怠松散。
2.2 生态林业管理者的工作态度需要改善
生态林业的管理水平与生态林业管理者对于工作的重视程度具有直接关系。很多生态林区的领导没有对生态林业的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生态林业管理者对待工作敷衍了事,特别是在经济落后的偏远地区,生态林业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差,管理工作不到位,乱砍滥伐现象频频出现,林业资源被破坏程度非常严重。在开展生态林业管理工作时,要重视生态林业管理者综合素质的提升,林业管理者只有在工作中保持端正的态度,才能有效地开展林业管理工作,为生态林业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
2.3 生态林业管理工作的规划缺乏长远性
林业资源的特殊性,决定了生态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生态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用发展的、战略的眼光来进行长远性的规划,不可贪图短期的、眼前的利益,而牺牲整个林区的持续性发展。人们在关注林业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也要重视林业生态所具有的生态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发展,最终获得林业资源的长远稳固发展。
3 生态林业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将政府部门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
强化政府部门对生态林业管理的关注、重视程度,使其深刻认识到生态林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持续性发展,促使其将生态林业的管理工作提到议程上来。政府部门要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强化生态林业的管理工作,将具体的生态林业管理工作进行细化,并分配給具体的部门负责,实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要重视部门之间的协作。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要加大用于生态林业管理的财政投入,为林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以及生态林业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资金保障。
3.2 创建完善体系,严禁乱砍滥伐现象
生态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制度体系的支持。在生态林业管理中必须要创建完善的体系,对乱砍滥伐现象进行有效制止。一旦发现乱砍滥伐,就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为生态林业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管理生态林业,不仅是政府部门及林业管理部门的责任,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将林业承包到户,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对于在生态林业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
3.3 坚持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根据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在对生态林业进行管理时,要朝着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的目标努力。这就要求建设管理生态林业要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来进行规划部署。现阶段,我国生态林业的管理特点以点、线、面结合的网络状管理为主,有效实现了生态林业自身作用的全面化发展,从整体上保证了生态林业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
3.4 科学做好规划工作
工作人员造林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多,首先要对土壤和周边环境认真考察,以确定湿度与科学标准是否相符,还要对各个环节及细节进行严格控制。造林单位要提前做好规划,在最佳时间段内开展造林工作,良好的环境因素有利于幼苗的生长,使苗木的成活率有效提高,大大减少苗木死亡情况出现。
从整体来看,既要考虑苗木的成本问题,也要考虑苗木的效益问题,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造林工作开始之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制定行之有效的造林计划,在具体施工中,施工人员根据前期规划的方案进行施工,以提高造林质量。
3.5 生态林业管理技术的提升
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对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直接影响,生态林业建设者的日常工作量较大,利用脱产学习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不太现实[5]。所以,企业要为生态林业管理者安排业余时间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活动,提高管理者的专业能力。培训活动内容要包含多方面的知识,林业管理者如果能够全面掌握林业管理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其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6 对生态林业工作者进行强化管理
首先,提高生态林业建设管理人员的主人翁意識,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指导约束下,生态林业管理者要认真开展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处理。
其次,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生态林业管理的有效开展,离不开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生态林业需要一个很长的建设周期,建设工作的开展涉及很多工作人员,部门组织结构非常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作十分必要,有助于林业建设效率的提高。
4 结束语
现代林业的发展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现代林业的脚步是不能停滞的。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呼吁全体民众要不断提高自身对保护生态环境的认识,共同为建设与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而努力。加快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切记不可为了眼前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必须要重视生态林业的建设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 1 ] 陈向虎.浅谈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J].种子科技,2019,37(11):127,130.
[ 2 ] 肖立华.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现状及改良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9(7):1-3.
[ 3 ] 张海丽.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现状及改良策略[J].现代园艺,2018(24):137.
[ 4 ] 张艳秋.做好现代林业生态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1):291.
[ 5 ] 谢云峰.我国生态林业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现代农村科技,2015(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