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守仑
哈尔滨新区成立伊始,就被国家赋予“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等“三区一极”的战略定位,肩负着省市提出的“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的发展要求。对标这些定位和要求,借鉴上海浦东建设发展经验,哈尔滨新区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提出了要“引领龙江改革开放”“重构哈尔滨城市架构”和“重塑哈尔滨产业结构”三大战略使命,不断提振精神状态、提升产业业态、提档城区形态,力争GDP早日占哈尔滨的1/3,财政收入占1/4,全力打造龙江版“新浦东”,为推动省市高质量发展画好“点睛之笔”。
坚持制度创新,强化政策供给,打造先行先试的 “新浦东”。30年来,无数个“第一”在浦东诞生,一大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探寻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发展之钥”,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是持续保持发展活力的“源头活水”。浦东的成功经验启示哈尔滨新区,要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先行先试”优势和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通过制度创新不断释放体制机制新优势,通过政策供给不断激发科学发展新动能。围绕“对标先进抓复制,立足本土抓首创,聚焦优势抓示范”,打造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全员竞聘的择优用人制度,构建信用承诺为主的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政策制度的有效供给,培育一批具有时代特征、新区特色,首创意义、推广价值的创新案例。
坚持先谋后动,强化规划引领,打造面向未来的 “新浦东”。 浦东奇迹的取得,在于从一开始就坚持了国际化视野和高标准发展的理念,确保浦东开发开放始终保持高起点规划。哈尔滨新区将严格遵循“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龙江特色、高点定位”的原则,按照《哈尔滨新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坚持滨江岸线“两大都心、三大地标、八大乐章”设计理念,打造龙江之帆、创新之眼等地标性建筑,形成滨江区域高低错落、韵律起伏的天际线;规划建设更多的“五小街区”,配套完善景观绿地、慢行系统,合理規划智轨交通、快速公交;制定综合利用方案,创新利用新区地下空间,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下沉阳光广场、地下暖廊、地下综合管廊等寒地特色资源。同时,按照“十四五”规划要求,高水平编制产业布局、综合交通、电力设施、气化龙江等专项规划。启动编制科技创新城、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大学城等重点区域规划。注重精美设计、精心建设、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精明增长,用规划定盘新区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坚持产业立区,强化项目建设,打造厚积薄发的“新浦东”。浦东的开发开放过程,就是区域内产业不断转型、布局不断优化的过程。作为哈尔滨新区,要充分把握新一轮产业革命所带来的“起跑线”机遇,围绕“聚投资、聚产业、聚人才、聚企业”,加快推进5G“新基建”、5G产业链布局和5G技术应用,创新发展第三代半导体、硅光子晶圆片、服务器、国防科工等特色产业,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让产业成为支撑未来发展的“硬核”力量。同时,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数字经济、岸线经济、夜经济和寒地经济,培育新的产业业态。继续招大引强、推动产业项目升级,打造科创总部大厦、金融中心、浪潮总部基地、中融国际信托大厦、哈投大厦、金控大厦、新光光电大厦等至少20栋亿元楼宇,推动形成食品、金融、数字、光电、跨境贸易、医药、石墨、先进制造等10个以上百亿级产业链条,以更大格局、更优服务、更快节奏努力形成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项目建设氛围,推动底盘趋稳、动力趋强、质量趋高、结构趋优、信心趋足。
坚持对外开放,强化交流合作,打造国际范儿的“新浦东”。浦东开发开放能够始终坚持国际化理念,还在于其最初就被赋予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排头兵的使命。哈尔滨新区因开放而生,肩负着全国唯一一个对俄主题合作的重大历史使命,要在不断巩固提升对俄金融、科技合作的同时,围绕进一步打通对俄经贸合作通道,创新自贸区发展的“飞地模式”,联合边境口岸,打造“店”“厂”“仓”分立分设的“对外贸易共同体”,打通江海联运通道,打造域外的“哈尔滨新区港”和“哈尔滨新区机场”。继续加强与综保区和临空经济区的协同发展,推动政策共享、优势互补。要紧紧抓住贯彻落实《黑龙江省哈尔滨新区条例》带来的重大“窗口期”和“机遇期”,加快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汇聚对外开放新动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着力做好外资引进、外贸拓展、外经发展的文章,切实让新区热起来、自贸区火起来,不断扩大全球“朋友圈”,加快打造新区“国际范”,用更高的招商引资热度打开新局,有效激发出新的地缘优势、发展活力、增长空间。
坚持产城融合,强化公共服务,打造共建共享的“新浦东”。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30年来始终把坚持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不断加快核心承载区的形态与功能建设。哈尔滨新区将充分把握“揽江入城、跨江发展”重要机遇,加快完善疏解主城区产业溢出、人口分流功能,加快高水平的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加快高质量的绿色生态人文环境构建,加快高标准的城市品牌形象打造,特别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和水文化,统筹整合新区的冰雪和寒地资源,通过项目建设把各类资源串珠成链、串线成片、盘活用好,不断拓宽绿水青山、冰天雪地向金山银山转换的通道。同时,以工匠精神建设,用绣花功夫管理,让“网格化”点亮基层治理的万家灯火,不断提升新区对外吸引力、综合承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宜居宜业宜游 “三宜一体发展”的新城区,让人民群众在新区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作者系中共哈尔滨市委员会副书记,中共哈尔滨新区工作委员会书记)
责任编辑/赵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