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庆国 温日宇 张魏斌
摘 要:绿豆属豆科植物,别名菉豆、植豆、文豆等,属于我国普遍种植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农产品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农产品市场地位,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豆出口国。绿豆的食品应用价值极高,不仅可用于食品加工,也可以应用于酿酒工业,加之绿豆所具有的药用价值,应进一步拓展绿豆的市场。鉴于此,以绿豆种植技术为基础,通过习性分析、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农业技术的推广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绿豆高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技术分析
1 绿豆生长习性
绿豆在盛花期不摘除生长点的正常管理情况下,根据绿豆主茎生长点花芽分化情况、植株高度、节间长短、分枝角度和长度将绿豆植株的生长习性分为3类:直立、半蔓生、蔓生。其主要以温暖湿润气候为宜,且具有耐高温、耐旱等特征。根据区域环境特点的不同,绿豆品种较为丰富,适宜多种环境下的栽培,一般对光周期反应不敏感,可以是春季播种,也可以在夏季播种[1]。华北地区一般春播在5月中旬,夏播6月上旬至中旬。其他地區按当地生产习惯适期播种。
2 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2.1 种植地选择与处理
选地与整地是绿豆种植的首要环节,针对绿豆具体的生长特性,应避免选择低洼地或过碱性地,以沙地或者肥力较瘠薄的地块为宜,可以取得较好的成效。主要源于绿豆在高肥力环境下将引发其徒长趋势,最终造成倒伏和烂秧等问题,甚至会影响绿豆的品质。在整地时,根据绿豆根较深、子叶顶土力不足等因素,应落实精细整地的要求,保持土壤的疏松,即在冬季前进行20~30 cm的深耕[2]。在规模化种植中,应将施肥与深耕结合,施有机肥3万~4.5万kg/hm2,种植前应结合旋耕使用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等化肥,并做到地面平整和上虚下实。
2.2 种子处理
根据种植地情况及气候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品种进行种植。通常情况下,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筛选,去除粒小、组织坚硬及吸水力差的种子。同时,选种时机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宜,将种子进行适当晾晒,以1~2 d为宜,可有效提升种子发芽率。对于病虫害易发和高发地区,可选择呋喃丹等药物制作种衣剂,并阴干24 h。
2.3 播种时机与方法
绿豆具有生育期短、播种适期长的特点,因此掌握播种时机至关重要,根据地区地理气候差异,可适当选择春播或者夏播等时机[3]。过早或过晚播种都将影响绿豆的发育,使其生长规律受到环境因素干扰,影响其生长及产量。通常情况下,选择在地下10 cm、地温达到16~20 ℃时即可开展播种。绿豆的播种方法较多,可以选择条播、穴播和撒播,其中以条播为主。条播时应把握好覆土的厚度,避免出现覆土过深、下籽过稠和漏播的情况;若采取穴播,其规格保持在穴距10~15 cm,行距60~70 cm,每穴以3~5粒种为宜;撒播则需要保持种粒分布均匀,严密覆土。
2.4 合理密植
绿豆播种量应根据品种、地力及栽培方式进行区分,遵循“肥地宜稀、薄地宜密,早熟种密、晚熟种稀”的原则,以此来保证绿豆的正常生长,满足高产栽培的技术需求。
3 田间管理
3.1 镇压
镇压是保持绿豆高产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墒情不佳的地块,应在绿豆完成播种后及时镇压,使绿豆种子能够与土壤完全接触,保持对土壤水分和养分的良好吸收,以此增加绿豆的出苗率[4]。
3.2 补苗
绿豆播种出苗后要及时进行管理,对未出苗、缺苗等区域进行及时补种,使其土地得到高效的利用,补苗过程应控制在7 d内,从而使幼苗能够保持均衡的生长态势。
3.3 间苗和定苗
合理的土地空间及营养规划有益于绿豆的生长,其需要依赖适当的间苗予以保障,以使其具备良好的通风透光能力。间苗时需要对绿豆苗进行选择,如去除病苗、弱苗、杂苗等,同时在后续管理中依据土壤墒情进行水分补充,待第2片复叶展开后,选取合理的密度实施定苗和均匀留苗,同时兼顾清除杂草。
3.4 除草
除草是保证绿豆高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整个绿豆的生长周期必不可少,也是提升肥力利用的关键。通常情况下,从绿豆出苗到开花期间需要实施3次中耕除草,即在间苗后要对表面铲草,阻止杂草的长势[5];定苗后进行第2次深铲;第3次则选择在分枝形成期进行中耕培土,需要注意的是,在培土过程中避免过深,以免埋压分枝。中耕培土的优势在于提升土壤的疏松度,并阻碍杂草的生长,同时还可以保持地温的提升,使绿豆苗能够强根壮苗,防止后期的倒伏问题。
3.5 水分管理
科学地进行水分管理,可以优化绿豆的生长环境。在绿豆高产技术应用中,水分的使用应趋于合理,即在满足水分需求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涝,特别是要结合绿豆的生长周期给予科学的水分供给。一般情况下,绿豆在幼苗期可以适当给予少许水分,而在结荚期则需要保持水量的充足[6]。面对强降雨时,要关注地块的排水问题,避免影响绿豆的根系生长,以提升绿豆的产量。
3.6 科学追肥
种植绿豆时依据土壤的肥力情况,科学开展追肥工作,如土壤肥力达到需求则无须施氮肥,当处于结荚鼓粒期时,每667 m2可将0.1%磷酸二氢钾和尿素混合叶面肥喷施,以缩短籽实成熟周期,达到高产的效果。
4 病虫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4.1 叶斑病
症状:叶片呈水渍状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会扩大为不规则褐色斑,直至演变为大面积的坏死斑,导致绿豆叶片的枯落。
防治方法:选取相应的抗病品种,并采取科学的种植方式,发病之初可选用41%特效杀菌王2 000倍液,20%蓝迪500倍液喷雾防治,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喷施,每次间隔7~10 d,2~3次为宜,以实现对该病害的有效控制。
4.2 根腐病
症状:主要病变点为植株根系,早期可见心叶变黄,且茎下部及根上部呈褐色。若剖开茎部可见管束为暗褐色,如果根系出现大范围腐烂,则最终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主要突出抗病品种选择,并采取轮作的方式,与非豆科作物进行3年轮作。在早期发病时,应选取药物防治的方法,以5%百菌清600倍液、或15%腐烂灵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喷雾,间隔7~10 d,以2~3次为宜。如能够使用灌溉方式,则其效果将更为显著。
4.3 白粉病
症状:叶片表面散生小的白色粉状病斑,气候适宜时病斑迅速扩大,病叶上布满白粉状物,嫩荚受害后呈畸形,表面也生白粉状物。
防治方法:初期使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2 000倍液喷雾。
4.4 蚜虫
症状:为害绿豆的蚜虫主要有豆蚜、豌豆蚜、棉长管蚜等,其中以豆蚜为害最重,一般可导致绿豆减产20%~30%,重者达50%~60%。
防治方法:使用1.5%乐果粉或2.5%敌百虫粉等药剂于早上或傍晚喷药2 kg/667 m2,也可用40%乐果乳剂1 000~1 5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2 000倍液等进行喷洒。
4.5 小地老虎
症状:幼龄幼虫常群集在幼苗的心叶或叶背上取食,将叶片吃成网孔状,随着幼虫的生长,最终为害绿豆的地面嫩茎,造成缺苗断垄的严重后果。
防治方法:运用耕翻土地、清除杂草等措施,可诱杀成虫和幼虫,百虫幼虫3龄前用90%敌百虫1 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300倍液或20%的蔬果磷3 000倍液喷洒。
4.6 红蜘蛛
症状:以成虫和若虫在叶片背面吸食植物汁液,受害叶片表面呈现黄白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变黄干枯,田间呈火烧状,植株提早落叶,影响籽粒形成,导致绿豆减产。
防治方法:可用40%氧化乐果乳剂2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或50%二溴磷2 000倍液,每隔5 d喷洒1次,连续喷洒2~3次。
5 总结
综上所述,在市场推动下,对农业种植提出了更高要求,绿豆高产栽培技术也成为满足市场的必要手段。在绿豆高产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中,应针对绿豆各个生长期的特点,突出把握管理技术,包括种植地选择及处理、播种管理、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确保绿豆高产技术优势得以发挥,提升绿豆种植规模及产量,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 1 ] 耿晓虹.浅析有机小杂粮绿豆高产种植技术[J].湖北农机化,2018(7):36.
[ 2 ] 王桂梅,邢寶龙,张旭丽,等.绿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5(11):162-164.
[ 3 ] 孟令群.绿豆种植技术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农民致富之友,2012(7):48.
[ 4 ] 秦艳丽.绿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0(9):106.
[ 5 ] 刘云奎.绿豆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5):61-63.
[ 6 ] 韩艳红.山西省绿豆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20(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