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2020-11-06 02:49王辉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题函数探究

王辉

伴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探究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一直在广大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作为城镇接合部学校,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起步较晚,学生在初中接触探究式教学方式较少,如何在实践中有效地实现探究式教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体验浅谈一下如何细化课堂探究式教学,实现课堂效率的提升.

一、分层问题引导,激发自主探究欲

在学习数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不仅是指延拓学生的边缘知识,还指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新课标中提出了数学的核心素养,无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还是数学建模,都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思维能力.因此,对于一直接受传统教育的学生而言,直接进行问题探究、自主讨论存在较大困难.针对以上的现象,我们可以在高一的数学教学中,依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递进的问题串,层层引导,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在人教A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对数函数性质的讲解中,可以让学生首先观察两组不同的函数图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两组函数解析式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函数定义域是什么,值域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单调性,恒过哪些点等问题,最后归纳总结得到对数函数的基本性质.

在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起步阶段,教师通过引导的方式给出梯度较小的问题串,可使学生意识到数学学习中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体会研究数学对象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探究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是学生探究思维活动培养的另外一种实现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式教学,往往是划定一个小组,采用一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这种方式能够一定程度解决学生的参與问题,但对于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而言,学生在合作教学中效率较差,往往是一个人的观点代表全小组学生的观点.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效率,合作式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形成一定的数理逻辑能力之后.只有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学生才能够在得到问题后,形成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合作交流不断完善问题的答案,最后形成结论.例如,在人教A版必修五等比数列性质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已经经历了高一的问题引导训练,教师可以通过复习等差数列概念和性质的形成过程,引出等差数列是一种和差关系,进一步类比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思考等比数列是一种什么关系,然后分小组讨论等比数列具有的性质.通过分组讨论,逐步完善等比数列的性质,加深学生对于等比数列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问题思考能力后,教师逐步将探究的主体向学生转移.虽然学生探究能力不足,很难形成完善的结论,但通过小组的形式总结集体的成果,可完善学生思维,逐步形成系统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规划学习课题,形成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整个高中知识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于某一知识点的把握,还要求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探索整个高中知识体系.因此,需要要求学生在形成基本的合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自主探究知识之间的内部联系,深化知识的理解,实现学生思维由点到面的延展,加深自己对于高中知识脉络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高三复习函数时,教师可以为高三的学生提出有关函数的课题如高中所涉函数的共性问题研究、高中所涉函数单调性应用方法探究等课题,由学生探索研究,教师点评指导,课堂展示汇报.通过这种手段引导学生将高中所学有关函数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归纳出函数考查的主要问题,使学生高中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加深对于高中知识的理解.

在学生逐步完善自己的思维模式后,研究的主体转变为学生.学生能够自主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思考问题,得到完整的研究成果,形成学生独立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能够正确把握学生探究思维起点,并根据教学实际采用适应学生能力的探究模式,将更加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细化课堂要求,采用更加具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够有计划有节奏地提高学生的探究式思维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度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乡村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以武山三中为例》(课题立项号:TS[2016]GH040)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课题函数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二次函数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二次函数
函数备考精讲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