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滨兵 郭慧敏 贾钰芳 王思琪 范丽利
摘要:目的 观察艾灸水道穴联合不同时段烫熨对混合痔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选取混合痔患者2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00例使用艾灸水道穴联合不同时段烫熨治疗,对照组100例采用诱导排尿及不同时段烫熨治疗,分别观察其首次排尿时间、留置导尿率、尿潴留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留置导尿率、尿潴留发生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艾灸水道穴联合不同时段烫熨对混合痔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治疗作用优于对照组,疗效较好,且简单安全,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艾灸;混合痔;烫熨;尿潴留
中图分类号:R694.5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0)10-0045-03
术后尿潴留是指患者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排尿不畅或不能自行排尿症状,是肛肠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整体尿潴留发生率为32.8%,肛肠术后尿潴留不是独立疾病,是麻醉、手术、疼痛、输液过多、体位、精神等因素造成的[1]。我科在术后原有中药烫熨治疗的基础上,在2018年新增开展艾灸水道穴中医外治技术后,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感,减少导尿率,从而降低尿路感染率,促进疾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笔者通过运用艾灸水道穴联合不同时间段实施烫熨疗法的对比观察,对预防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混合痔患者200例,男100例,女100例,年龄20-60岁,麻醉方式均为骶椎麻醉,釆用术式为外剥内扎术,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排除尿路感染、前列腺增生及既往有排尿困难相关病史者的患者。2组性别、年龄、术式、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在术后均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及中药烫熨治疗2次,患者术后回病房开始治疗1次,待患者自诉腹胀或有尿意感即开始实施第2次治疗,2次间隔时间约2~4h;观察组在原有护理方法基础上术后采取艾灸水道穴治疗观察患者首次排尿时间、留置导尿率、尿潴留发生率情况。
1.2.1 中药烫熨 采用棉质透气性较好材质约25 cm×15 cm药袋,将中药(元胡、黄柏、连翘、银花、木通、党参等)用冷水浸泡10~15 min,捞起炒至水分近干,倒入食用盐或细沙,再用文火炒至60 ℃~70 ℃,装入双层布袋,用大毛巾保温,患者取舒适卧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使用中药烫熨疗法的目的后,将药袋置于患者关元、中极、气海、水道穴等位处,用力均匀,来回推熨或回旋运转,开始时用力轻而速度稍快;随着药袋温度的降低,用力增强,同时速度减慢。当药袋温度降低时可更换药袋,治疗时间为20~30 min[2]。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
1.2.2 艾灸 (1)艾灸准备:艾条、艾条盒、酒精灯、打火机、灭火瓶、纱布、治疗盘、弯盘等;(2)评估: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局部皮肤和环境状况等;(3)操作程序:备齐物品,携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给患者做好沟通及解释工作,告知患者艾灸的作用及注意事项;选择穴位:水道穴,操作者取约10 cm长的艾条,放于双孔艾灸盒,点燃并卡住艾条,使艾条缓慢发热,患者取平卧位,暴露下腹部,取腹前正中线,从脐部下方开始平放艾灸盒置于水道穴施灸,单次艾灸10~15 min,患者感温热舒适,皮肤略微潮红为宜;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注意事项:(1)安慰患者,让其情绪安定,以免焦虑紧张;(2)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帮助创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患者的隐私,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注意患者保暖,请无关人员回避;(3)烫熨温度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温度不宜超过50℃;艾灸时以患者感微热为宜,实施温灸过程中患者仍感温度过高,可适当抬高灸盒或调整艾灸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后再放下;(4)中医技术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颜色情况,同时询问患者对温度的反应,防止烫伤。
1.3 观察指标 治疗1周后,观察首次排尿时间,即从手术结束到首次排尿的时间,用石英电子表计时,以分计算;尿潴留发生率;导尿率。
1.4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评定疗效:显效:患者在术后4~6h内自行排尿,小便通畅,症状及体征消失;有效:患者在术后6~8h内自行排尿,或经诱导后能自行排尿,排尿不顺畅,症状及体征改善,无需导尿;无效:患者术后8h后仍不能自行排尿,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需进行导尿协助排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比较 见表1。由表1可知,2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排尿时间小于对照组。
2.2 2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及导尿率比较 见表2。由表2可知,2组患者术后在尿潴留发生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术后在导尿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
3 讨论
尿潴留属中医“癃闭”范畴。膀胱湿热,肺热气壅,肝郁气滞,尿路阻塞,以致膀胱气化不利为实证。脾气不升,肾阳衰惫,导致膀胱气化无权为虚证[4];中医认为该病病因多与外邪侵袭、饮食起居失宜、情志失调、诊治失当、体虚病后,相关基本病机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5]。《素問.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再加术后肌肉脉络损伤,局部气血瘀滞,气机不畅,膀胱气化不利而致小便不通;膀胱为津液之腑,主尿液的储存及排泄,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产生气化功能,治疗关键在于恢复膀胱的气化功能[5]。
艾灸具有温经通络、驱寒止痛、消淤散结、补中益气、提升阳气、扶阳固脱的作用;可借助灸火的纯阳热力及艾叶芳香的药气直接作用于腧穴皮肤表面,激发经络之气,通过经络传导,行气活血、通邪外出、腧穴透达,舒缓尿道括约肌,增强膀胱气化功能,从而达到排尿通畅的目的[6]。所取之穴:水道穴,水德乃长养万物之大道,水道穴处适当膀胱,为水之通路,本穴能行水利尿,主治膀胱热结,小便不通,或膀胱虚寒,痛引阴中在下腹部[7],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属足阳明胃经。
烫熨药包敷于辨证施穴之中极、关元、气海等穴,使药物直达病所,通过刺激穴位,达到刺激经络传感排尿反射初级中枢,缓解尿道括约肌痉挛,增强膀胱逼尿肌功能,使其自行排尿,同时通过神经内分泌体液调节,将信号传至排尿中枢,发出调节膀胱功能的指令,改善交感、副交感神经对膀胱逼尿肌及尿道括约肌的影响,调节人体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所取之穴:气海为诸气之海,主治下焦气机失畅所出现的病症,关元、中极主治遗尿,尿频,小便不利等,以上诸穴相配,共奏调节下焦经气,增强膀胱气化功能而通利小便,烫熨疗法治疗时在相应的穴位来回推熨,可以挤压充盈的膀胱,增加腹压,膀胱内压,刺激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弛缓,使尿液排出,因此可促进排尿,烫熨所用药物元胡有“活血,利气,止痛,通小便”4大功效;黄柏,连翘,木通,银花,党参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利水之功效,治疗中利用药力和热力共同刺激,鼓舞膀胱功能,达到温经散寒,通阳利尿的作用[2]。
综上所述,通过艾灸水道穴联合不同时段烫熨对混合痔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护理干预,可有效解除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患者感觉舒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充分发挥了中医辨证施护的特色,值得临床护理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付欢欢,余苏萍.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中西医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7):1927-1930.
[2]王玲,张恩红,谢俊,等.不同时段烫熨疗法预防肛肠术后尿潴留的护理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9):103-105.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6.
[4]葛素霞,马晓芬.艾灸配合吴茱萸热敷治疗腰麻术后尿潴留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6,31(6):571.
[5]王蕊,樊海英,白艳霞,等.艾灸配合中药烫熨治疗腰椎手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15,8:99-100.
[6]许焕芳,赵白孝.艾灸疗法作用机理浅述[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6-9.
[7]柴鐵劬.针灸穴名解[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