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福建省北部,区域涉及福建省的武夷山市、建阳区、光泽县和邵武市4个县(市、区),规划总面积1001.41平方公里,整合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九曲溪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种保护地类型。
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地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和亚热带中山森林保存完好的交汇地带,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囊括了中国中亚热带地区所有植被类型。这里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是中亚热带野生动植物的种质基因库、世界著名的生物模式标本产地和我国东南部唯一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区之一。
试点区物种丰富度居世界大陆区系前列,共记录高等植物2799种。这些物种既有大量亚热带的物种,也有从北方温带分布到这里的种类和从南方热带延伸到这里的种类,具有很高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堪称“天然植物园”。558种野生脊椎动物中记录有74种中国特有种,昆虫6849种,全世界总共34个目的昆虫,这里能找到31个目。
试点区的腹地挂墩和大竹岚以其发现种类众多两栖、爬行类和昆虫的动物新种模式标本而闻名于世。100多年来,中外生物学家先后在此采集生物新种模式标本达1000多种。这里有武夷山玉竹、崇安鼠尾草等植物模式标本产地种91种;昆虫模式标本产地种类更是达到1163种,是著名的“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成立以来还新发现了广义角蟾属新种雨神角蟾和天麻属新种福建天麻。
试点区生态系统完整、类型多样,分布有11个植被型、170多个群丛组,几乎囊括了中国亚热带地区所有植被类型。区内還分布有210.7平方公里的原生性森林植被未受到人为破坏,是我国亚热带东部地区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区域。
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4年多来,武夷山国家公园聚焦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矛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圆满完成各项试点任务,为在南方集体林区建立国家公园探索出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2019年底,武夷山市星村镇镇长曾智敏多了两个新身份——武夷山国家公园星村管理站站长、星村执法大队大队长。为汇聚治理合力,武夷山国家公园在试点区涉及的6个主要乡镇(街道)分设管理站,同时成立执法大队,与管理站合署办公。乡镇长兼任管理站站长、执法大队大队长。
国家公园与地方政府同频共振,是武夷山国家公园创新管理体制的缩影。
“试点区属典型南方林区,集体土地比重大,超过75%人口从事茶叶、毛竹、旅游等生产经营性活动,加之交通便利,无形中增大生态保护难度。”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林雅秋说,试点区还涉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多种自然保护地类型。它们分属不同部门与地方政府,多头管理、职能交叉。
面对诸多矛盾与困难,武夷山国家公园将如何寻求创新突破之道?
为健全规范完备的法规制度体系,福建在全国率先出台《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试行)》《武夷山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编制《武夷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与5个专项规划,制定12个规范标准与11项配套管理制度。
为创建统一高效的行政管理新体制,福建创新设立“管理局—管理站”两级管理体系,整合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武夷山景区管委会有关职责,组建由省政府垂直管理的武夷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初步实现机构整合和统一管理。
完善执法体系,提高执法效能。实行集中执法,将有关部门分散行使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森林公园等资源环境保护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权,集中交由国家公园管理局行使。
绿色“指挥棒”,成为发展新导向。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将审计结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
多元参与,共治共建共享。引导公众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管理、科研监测、特许经营和志愿服务,开展“关注森林·探秘武夷”生态科考、“上一堂课、捐一本书”等活动,成立国家公园智库……
目前,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森林植被原真性、完整性得到加强,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森林覆盖率达96.72%;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增加,新发现雨神角蟾、福建天麻两大物种;地表水、大气、森林土壤各项指标均达国家一级优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