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天空和雨水最近,距离生长和茂盛最近,热带雨林把自己想象成一棵夏天的树,在阳光下默默生长,把遮天蔽日的浓荫留给小溪和流水,把幽暗下绽放的兰花留给美丽。
行走在雨林中,你一定会感谢上苍将如此繁茂的生命齐刷刷托举到面前。树木是巨大的,灌木丛是繁茂的,水流是清澈的,花朵是艳丽的,昆虫是可爱的,即便你的内心再空旷,也会被瞬间填的满满,不留一丝缝隙。
在祖国雄鸡版图的“天涯海角”,美丽的海南岛腹地,绿染千山万层翠。在这片茂密的热带雨林中,海拔1867米的五指山支撑起海南之巅,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从这里发源,潺潺流向全岛,野生动物自由生活,野生植物畅意舒展。这里就是原始神秘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
行走在雨林中,你總会邂逅些什么?是一只雨蛙毫无顾忌的低鸣,还是一只白鹇轻柔的漫步,亦或是一头坡鹿在丛林中的闪转腾挪。当然,最隆重的邂逅是和一只海南长臂猿的相遇。它也许是在浓密的枝叶间弯腰探寻,长长的手臂还随意的勾在上面的树枝上;它也许是在溪畔喝水,尾巴扫动着周围的飞虫,脸上则到处是快乐的浪花。它们就这样隔世而居,就这样飞檐走壁,在密林中寻找快乐。
一只通身金黄的海南长臂猿抓住绳索,“嗖”地一下便滑到了另一片开阔雨林的树冠间。借助人类搭建的空中廊道,最近这群雨林精灵在霸王岭林区斧头岭的居住空间变得愈发宽敞起来,而这只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诸多变化之一。
为保护岛屿型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以及我国热带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2019年1月23日,中央深改委第6次会议审议通过《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同年7月,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国家公园管理局印发方案,开始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位于海南岛中部,东起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西至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自保亭县毛感乡,北至黎母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试点区规划总面积4403平方公里,约占海南岛陆域面积的1/7。
这里是热带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交错带上唯一的“大陆性岛屿型”热带雨林,是我国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拥有众多海南特有的动植物种类,如海南长臂猿、海南坡鹿、坡垒、海南苏铁等,是全球重要的种质资源基因库,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
一年多以来,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林草局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下,海南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保护摆在第一位,将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划入国家公园试点区,实行统一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通过印发试点方案、完善规划体系,成立国家公园管理局和国家公园研究院,并开展海南长臂猿保护研究、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和国家公园立法工作,有序推动国家公园项目建设,体制试点工作蹄急步稳、亮点纷呈。
翻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成绩单”,可以先用几个“率先”和“第一”来概括:在全国率先开展国家公园边界校核,确保规划能够落地;在全国第一个设计二级管理体制,使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上一个整体、运行上一套班子、管理上一个标准”,确保机构扁平高效;在全国第一个落实将国家公园分为2个区,确保管控简便易行;第一个明确提出在2021年全面完成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生态搬迁任务,确保核心保护区内2022年无居民居住。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核心区内人类活动逐渐退场、生态修复与管护不断加强,目前海南长臂猿种群增加至30只,9个植物新种、5个动物新种、5个大型真菌新种被发现,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