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MBA培养模式的发展瓶颈分析及创新路径

2020-11-06 05:52贺爱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17期
关键词:发展瓶颈创新路径分析

贺爱平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极大影响着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对我国的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市场风云万变,企业每一阶段的发展都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企业管理者对于识别出当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构建合适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有着更高的要求,文章从我国MBA培养模式的发展瓶颈进行分析,并同时提出创新的路径,希望通过这次的研究,为我国MBA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MBA培养模式;发展瓶颈;分析;创新路径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17. 098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17- 0226- 02

0      引    言

工商管理硕士是源于欧美国家的一种专门培养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员的专业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培养的是高素质的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和创业者。工商管理硕士是商业界普遍认为是晋升管理阶层的一块垫脚石。我国MBA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已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级专业管理人才。总体上我国的MBA教育正处于一个有序发展的势头,但是在MBA培养模式的发展上存在瓶颈,对于创新路径提出挑战。

1      我国MBA培养模式的发展

MBA教育起源于美国。一般认为,美國最早的管理学院是188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设立的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而工商管理硕士培养计划要晚些,诞生于哈佛大学。管理教育刚起步时主要强调气度和性格的陶冶,而非实际专业知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教育在工商界的推出有了初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管理教育更是蓬勃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80年代,MBA教育进入一个自我探索时期,形成了20世纪80年代的管理教育创新,包括:国际化、课程的整合、加强对领导才能、团队意识和管理技能的训练中丰富学生的科学技术知识、对企业和企业家伦理的重视、网络大学与远程教学的实践等等。

1990年10月,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置和试办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几点意见”正式批准在中国设立MBA学位。次年,1991年,教育部批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和南开大学等9所高校试行培养MBA研究生,开启了中国MBA教育历史性的一页。2010年9月,“2010年度中国最佳MBA排行”发布。此刻,中国MBA教育已得到长足发展,培养院校从9所增加到238所,每年招生规模从初期的94人增加到现在超过5万人。MBA教育为中国经济发展,不断输送着优秀的管理人才。而清华经管、中欧、北大光华、上海交大安泰等知名商学院也与国际接轨,逐步跻身亚洲乃至世界顶级商学院的行列。我国MBA培养模式包括了全日制脱产MBA、全日制在职MBA、在职MBA学位班、国际MBA、中外合作MBA、SMBA、异地办学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是一种注重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的学位,是能力培养重于知识传授的学位。它教授的是面对实战的“管理”,而不是注重研究的“管理学”,技巧和思维的培养重于理论分析能力。它要求其毕业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管理经验,包括应变能力、预测能力、综合能力、组织能力等。MBA是一个具有工作经验以后的学位,现实中,它被很多人看成已有3年职业经验之后的一个事业加速器或转换手段,即升职和跳槽的手段。而MBA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对这个产生很好的帮助作用。

但是相比于欧美百年MBA教育历史,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的中国MBA教育始终较为年轻,依旧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不足之处,也普遍存在着发展较为不平衡,培养水平较弱的特点。用人单位的预期和实际的MBA学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落差,这也是我国MBA培养模式发展中存在的最大问题。这一问题从实际分析主要呈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我国的企业普遍是经济实体,最主要的目标是追求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在获取MBA的高精端人才时他们所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是相当高的,相对应的对于MBA学员自身为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的期望也随之增高。企业对于MBA学员的认知是以系统的训练、专业化的培养,必定可以帮助企业在市场风云变幻时,保证企业的每一阶段发展都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下都能最大效益的度过。并且能第一时间与企业自身磨合融入,成为独当一面的管理者。但是往往想象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通过相关调研数据可知,我国多数企业对于MBA学员的满意度较低。多数MBA学员只能将理论停留在理论之上,而无法运用到实际的企业经济运营中,在用人单位的经济效益上没有创造出实际的价值。第二,我国众多研究生教育培养上,MBA培养教育每年的学费是名列前茅的,对于这种前期高额投入的现象下,进行MBA培养教育的学员对于获取MBA毕业证后能同比获得相对应更高的薪酬和待遇也寄予了较高的期待,但是事实往往是反其道而行的,在相关就职数据调查表明下,一些MBA毕业生无法很好地融入现实的就职环境,也无法更好地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2      我国MBA培养模式的发展瓶颈分析

2.1   各省市教育发展不均,各高校资源分布不足

由于我国各省份和城市其自身的地理、教育、经济等各种实际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的教育良莠不齐的现象出现,对于MBA教育失衡的问题尤为突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城市因为自身的地理条件,促使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社会资源配置优越。对于后期发展等综合因素的考虑,MBA考生多数会选着报考此地区的院校,从而导致在优秀考生的吸纳上就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另外我国的教育院校从属于教育部直属院校和地方院校,由于教育部直属院校无论从建校历史和政策扶植,以及师资力量上都较为雄厚,这类院校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各方面的素养较高,各企业的认可度也较高。报考的人数也较多,通过层层选拔招收资源较为优质。一些地方院校,特别是较为偏远的大西北地区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的院校对于优秀学生的招收培养的现状就较为窘迫,而且在MBA培养的软件和硬件的投入上也较为不足。

2.2   复试管理机制存在问题,选拔生源质素低

我国MBA报考学员主要包括现有企业、事业或者各单位中的各管理层人才;从事理工类研发等类别的人员;就职迷茫低谷期人员;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虽然国家教育部针对实际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形式针对MBA选拔招收工作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选拔模式依旧未改变,由基础知识笔试与面试来选拔。多数报考学员实际市场经济的实战经验较弱,另外通过笔试的学生较少,进行面试筛选的选择较少,有些学院还出现了没有选择的局面。

2.3   MBA培养目标不明确,理论高于实际需求

由前面所阐述的MBA历史发展可知,无论欧美的MBA教育还是我国的MBA教育培养,都是立足于培养高级应用型管理人才,更注重在市场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能拥有处理企业自身管理事宜的实战性人才。我国在培养上缺乏科学化的管理,且脱离了市场化办学机制,使得各院校在MBA培养上存在目标不足,所培养出的人才理论高于实际,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所付出的人力成本与自身的经济实体收益无法成正比。

2.4   培养模式单一,学习效果不佳

我国MBA培养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化的课堂讲授为主,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对所学领域进行初步介绍后,向学生推荐大量的理论文献以供课堂研讨和课下阅读使用,但是往往理论较为艰涩,在教师将其与实际结合起来时,学生无法更好地认知和学习。另外会采用案例教学和模拟教学、项目教学,所采用的多数是欧美国家的案例,对于我国自身的企业管理实践的借鉴较弱,无法充分体现出我国自身企业管理的独特性,更无法满足MBA教育发展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需求。

3      我国MBA培养模式的创新路径

3.1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拉近高校发展差距

在西部地区的高校软件和硬件的配置上,我国教育部门需要重点扶持和投入,充分运用国家职能的杠杆作用,实现向教育、经济、文化、政策等各方面的倾斜。对于所在地区的高校,需要积极拓展融资投入渠道,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造和提高自身的宣传力度和教育硬件基础,科学化教学管理,标准化考核机制,缩短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打造一流学府。师资力量和培养教学资源呈现多维度、多保障的全面发展。

3.2   改进复试选拔机制,优化录取生源质量

各地教育部门和各大院校需要重点关注选拔机制,保障生源质量,针对学科培养特性,选拔既有潜力又有学习意愿的生源。选拔培养对象需要立足于综合能力适合从事高级管理工作的人。在保障笔试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面试的环节,在考生综合能力以及实际管理经验上的考核需要全面化。相对于英语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等基础的考核,需要著重考核考生的市场经济专业知识、专业素养、社会贡献和创新管理精神。综合全面、客观性地选拔录取生源质量。

3.3   尝试弹性学制,创新培养方式

结合我国市场经济的特点,突破传统模式化教学模式,实现从年限、学制、教学内容和职业发展认知等多方面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适用性人才,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对比,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4   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案例教学

各地教育部门和院校优化自身MBA专业的师资数量和质量,在教师选拔上也需要由一套机制,并且需要具有一套适合我国MBA学员的教学机制。教师在案例教学时,需要多结合我国企业的自身特点选取案例,也可以多拓宽企业门路,进行企业参观和考察,进行模拟教学,让学员理解我国企业管理真谛。

4      结    语

我国的MBA培养模式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但是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拉近高校发展差距;改进复试选拔机制,优化录取生源质量;尝试弹性学制,创新培养方式;优化师资力量,提高案例教学等各种创新路径进行改革,我国的MBA培养教育会取得更骄人的成绩。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美清. 导师指导下的MBA研究生理论与实践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 学理论,2019(2).

[2]刘中艳, 曾令斌. 我国MBA培养模式的发展瓶颈分析及创新路径[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5):12-15.

[3]陈志祥. 发展MBA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4):18-22.

[4]刘伟. 新时期我国MBA培养模式问题及对策探讨[J]. 中外企业家, 2016(3).

[5]张宁. 我国MBA教育师资问题与建设路径探析[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 1251(z2):16-18.

猜你喜欢
发展瓶颈创新路径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成人教育呈现瓶颈滞胀状态的原因分析
对于我国房地产发展的几点思考
以网络为载体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新形势下高校安全稳定工作创新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电商背景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