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的农产品电商扶贫机制与创新路径研究

2020-11-06 05:55朱桥艳
农业与技术 2020年19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商

摘 要:农产品电子商务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在带动贫困群体脱贫减贫和实现贫困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农产品电商扶贫机制的分析,结合扶贫参与主体的动机探究,发现农产品电商扶贫只有培育坚实的产业基础,实现农户持续性“造血”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扶贫参与主体间的长效合作关系。结合“玫瑰柑”农产品电商扶贫产业振兴案例研究,认为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的实现路径包括创新农业产业输出体系设计;加大职业农民培训,提升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电商技能推广;拓宽农户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电商资金渠道;健全农产品电商标准化体系和信息化监测与引导农户理性生产等方面。

关键词:乡村产业振兴;农产品电商;扶贫机制;“玫瑰柑”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201015047

引言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遵循。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确立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简称《意见》)突出强调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意见》的发布标志乡村振兴战略由党的意志变成国家行动。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既是首要和基础,没有产业兴旺,就不可能有乡村振兴。如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则是实践工作者探讨的问题,也是理论研究者须破解的课题。

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产品供应链、实施精准扶贫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农产品电子商务扶贫是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和载体。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农产品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提出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农产品进城、农资和消费品下乡的双向流通格局。2019年9月广东省委省政府首次部署“建设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重大决策,试图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作用,实现“买全国、卖全国”,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电商扶贫工程在发挥“互联网+精准扶贫”、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等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然而,在农产品电商扶贫运行中也遇到众多瓶颈,如,农户接受技术指导覆盖率不全面,过于零碎化,没有形成统一的规格与程序;村民思想根深蒂固,按传统耕作方式进行生产,产品很难做到标准化;现代物流体系不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电商人才缺乏;政府扶贫工程资金投入不足且方式有偏差,发展思路模糊不清,政策制度不完善等[1,2],尤其是农产品扶贫缺乏长效机制,农产品产业拉动效应不强,农户持续性“造血”功能缺乏,農产品电商扶贫效果不佳,脱贫效果不明显。缺乏农产品产业引领的扶贫效率低下、内生动力不足。因此,以产业振兴为核心重塑农产品扶贫机制和乡村经济发展新动力,是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根本性问题[3]。

如何实现农产品电商扶贫中的产业振兴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战略和现实研究意义,对构建现代化农产品电商扶贫体系、推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产业发展具有可参考性价值。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农产品电商扶贫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了农产品电商扶贫中农户、企业、政府参与扶贫的动机,以广州从化区“玫瑰柑”名优农产品为例,构建“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的乡村产业振兴可行性路径,以此推动农村/农产品电商扶贫效益的不断提高,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1 农产品电商扶贫机制及扶贫主体参与扶贫动机分析

由于性价比较低,农民从事传统农业种植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虽然国家补贴逐年提升,但乡村依然出现大量抛荒的耕地。现阶段的农村更多依靠“输血”式发展,采用以工补农、城市“反哺”农村的补贴扶持模式。“输血”虽可解燃眉之急,但形成不了“造血”功能,农村产业无法获得长足内生发展动力。而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是一种典型的产业扶贫形式,是借助于电子商务对贫困地区产业经济的带动而实现脱贫。与以往实行的物资捐赠、民政救济等单一性或区域性“输血式”救济扶贫有所区别,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更加注重贫困农户的参与度,在实现脱贫致富的同时,能把开放的电子商务理念与思想带进农村,提高贫困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4],提升农户的持续“造血”能力。

在农产品电商扶贫中,参与的主体主要有政府、农户以及企业(电商企业/生产企业),其中农户又分为生产型农户(受雇于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和经营管理型农户(自己经营与管理)。其中,政府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重要推力,政府通过出台政策和措施对贫困村电子商务进行引导,并不断完善贫困地区电商发展的基础条件,如互联网、道路、物流等,引导电商企业到贫困村发展,使电商精准扶贫成为现实。电商企业是贫困地区电商发展的关键,电商企业通过充分挖掘贫困地区资源,对农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对电商人才进行培训,使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有了强有力地支撑。生产企业是开展电商精准扶贫的保障,生产企业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生产指导、销路保障等方面支持,使电商精准扶贫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氛围。贫困地区农户(生产型/经营管理型)将生产的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或电商企业进行网络销售,使电商精准扶贫发展更加持续[5]。通过政府、电商企业/生产企业及生产型/经营管理型农户合力推动使得贫困地区电子商务快速发展,促进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机制与生态系统的形成。

在农产品电商扶贫生态系统中,基于利益诉求的不一致性,各个主体参与电商扶贫的动机存在差异。表现在电商企业/生产企业作为“理性经纪人”,以利益为目的是企业参与电商扶贫工作最直接的动力。扶贫中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产品包装与附加值的提升;农产品去同质化,区域性产业、特色产品挖掘以及农产品销售市场的扩宽;区分优劣农产品,提高生产者质量安全意识,提升农产品质量等也是企业参与扶贫的动机。政府作为扶贫工作的推动者,落实“三农”扶贫任务,为当地的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寻求出路,让贫困地区农户通过电商实践提升其发展能力并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从而从根本上促进贫困农户增收以及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农户减贫脱贫、农业增效,这也是政府参与扶贫的根本动力[6]。此外,提供常规性的扶贫补助,提升贫困户获得感;汇聚扶贫资金,动员公益组织参与,完善地方产业链,带动农业、手工业、网店服务、物流等相关行业以及住宿、旅游、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偏远贫困村打开市场也是其参与扶贫的动力。生产型/经营型农户参与电商扶贫最直接的动机是增加收入、促进就业与创业,获得稳定增收的渠道以及自我发展能力,开辟一条全新的致富之路,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此外,农户经常面临的技术、资金、人才、市场方面的困难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可以宣传并销售当地农贸产品,打通农民与农资用品、农业工业品等对接通道,缩短生产—销售中间环节,降低生产与流通成本,实现品种选购的多元化和精准化[7];能够参与产业链,实现资源投入回报及完全或不完全就业,从而达到减贫脱贫[8],这也是农户参与扶贫的动力源泉。

由此可见,基于农产品电商扶贫参与主体的动机分析,农产品电商扶贫只有实现农户持续性“造血”功能,实现地方企业产业振兴,增强村民认同感和获得感,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三者参与扶贫的目的,才能巩固参与主体间的长效合作关系。农户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體,涉农企业(电商企业/生产企业)是保障和服务农业生产的主力,政府调控和服务于农户。农产品电商扶贫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发展农村电商,促进贫困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只有贫困地区培育起坚实的产业基础,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因此,为建立并巩固农产品电商扶贫长效机制,需构建“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的以实现振兴乡村产业为根本目的的农产品电商扶贫创新路径。

2 构建“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的农产品电商扶贫创新路径

2.1 创新农业产业输出体系设计,明确政府、农户、企业三方地位责任

农产品电商生产与合作模式中,传统的“公司+农户”形式并不是对等的市场关系,农户缺少话语权、双方权责不对等、契约精神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干扰、扶贫长效机制不稳定。为此,本文提出以产业振兴为目的的农产品电商扶贫中需构建“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的制度体系,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大力培育以农户为主导,农业服务公司为辅助,以公司化模式为纽带,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产业振兴效果明显、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实行分工协作、利益共享。其中,农户在农产品电商扶贫中占主导地位,完成农产品电商扶贫中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种植和养殖工作,承担投入费用,获取投入报酬;农业服务公司(电商企业/生产企业)是负责农产品电商扶贫中农户生产经营,如建立品种繁育、种苗生产、种养技术、疫病防治、农产品回购与网络市场营销以及全产业链综合金融服务等环节的管理及配套体系构建,向农户提供种苗、饲料、药物、疫苗及其生产过程中的规范化管理、疫病防治、环保技术等关键环节技术支持和服务;以公司化模式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解决农户与外界的供销和服务需求,实行“种+养”、“产+销”一体化经营;政府是提供农产品电商扶贫中农户与农业服务公司生产经营中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向,通过扶贫专项资金、企业低息贷款、财政帮扶等为企业技术及品种研发、电商模式构建等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户复制企业生产要求及开展电商经营提供资金支持。此外,针对农产品电商扶贫中农户与企业之间的经济与利益纠纷充当调控者作用,稳固企业与农民的供应关系。

本文以广州市启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拳头产品“玫瑰柑”为例。“玫瑰柑”于2018年6月被从化区政府认定为从化名优农产品,该农产品生产基地在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潭口村、鹿田村(经济不发达,属于相对贫困地区),目前拥有100hm2规模,据调查显示,“玫瑰柑”产量可达5t·667m-2,以销售价1万元·t-1保守估计(实际市场零售价在15~30元·kg-1),产值可以达到6万元·667m-2,远超一般经济作物产值。为提高当地贫困村农户收入,提升农户就业能力,实现脱贫、减贫,该企业通过承包/合作经营当地农户土地等形式优化柑桔产业链,推动形成统一农资投入、统一商品化加工,同一品牌销售等柑桔产业发展格局。目前,企业雇佣了一批生产型农户,按照企业种养标准进行劳作,工资远高于当地农户经营工资。此外,为扩大市场,企业鼓励当地经营型农户引进“玫瑰柑”产品,农户承担投入费用,获取投入报酬,企业提供品种繁育与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按照“玫瑰柑”产品质量等级进行分级产品回购与电子商务市场营销,政府则提供经营性农户低息贷款和相应的财政帮扶。通过“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玫瑰柑”农产品电商扶贫与品牌效应明显。钟南山院士在疫情防控期间公开宣传,使得该产品一度在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引起强烈反响,“玫瑰柑”所在生产基地潭口村、鹿田村也已成为集采摘、旅游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促使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壮大,带动农民群众共同致富、乡村振兴。

2.2 加大职业农民培训与教育,提升农业技术和农产品电商技能推广

影响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才短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地域在基层,农民作为农业生产、农产品电商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执行者,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农产品电商扶贫的效益和产业振兴成败。为了让农产品电商扶贫落到实处,实现产业振兴目的,需构建新型农民队伍,培养职业农民。通过鼓励贫困村农民工返乡,让农民主动了解和参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依赖家庭自身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真正意义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体。举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点培训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互联网+”商业运作模式与操作技能等,让贫困村农民有效转型,让新型农民成为从事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电商运作的主力军。构建制度体系,加强职业农民培育管理,依靠行政力量统筹农产品电商、农业技术等培训资源,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村电商工作机制,增加经费投入,提升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电商教育培训能力,增强农户参与农业电商经营活动的积极性。

如,“玫瑰柑”所在的企业启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现代农业产业建设过程中就得到雄厚的技术支撑。有国家柑橘产业体系病虫害功能研究室、机械功能研究室作为技术依托;华南农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和广东省农科院等科研单位为技术指导单位;有一支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富有经验的专家教授团队支撑的“玫瑰柑”产业研发中心,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玫瑰柑”的育苗、定植、整形修剪、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电商市场开发等提供了技术保证。该公司现已培养了一批懂操作、会管理,能系统掌握“玫瑰柑”栽培管理技术的队伍,技术队伍通过培训将柑橘种养与采摘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传授给生产型农户和经营型农户,保障了“玫瑰柑”产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促进了贫困户的实用技术掌握和价值观念转变。此外,为应对“互联网+”快速发展,该公司与高校合作,聘请专业电商团队共同推广产品,通过职业培训将“互联网+”商业运作模式与操作技能传授给合作农户,提升了农户电商技术运用与推广技能。

2.3 拓宽农户农业生产资金渠道,保证农产品电商投入资金需求

金融支持能为农产品电商扶贫和乡村产业振兴提质增效,缓解贫困地区电商发展全链条的融资难问题。为将农产品电商扶贫落到实处,应充分发挥农业发展银行的资金供给作用,支持农业产业化中农产品电商基地建设,重点扶持优势特色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其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技术含量高的农产品辐射贫困农户生产,达到产业振兴实效;提高企业科技服务推广和农产品电商覆盖补贴力度,增强对贫困村农业产业化的牵引带动力。加大贫困村农产品生产相关技术设备研发和农产品电商网络、物流、基础设施、标准化追测体系等的投入资金,鼓励农信社、农商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在贫困村镇设立金融服务代办点,通过第三方支付、网络支付等快捷方式优化支付服务系统[6]。引入第三方风投企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贫困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电商资金短板,建立生产与电商担保机构,为农户生产及农产品电商进行资金担保。

在政府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基础设施(如大棚)、技术和资金方面的支持下,“玫瑰柑”名优农产品目前在规划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培育系统、智能物料传送系统、智能数据处理(远程监测与控制)和智能采摘及果品后期处理系统等智慧农业技术应用。为推动“玫瑰柑”产業发展和“玫瑰柑”农产品电商扶贫,当地政府提供了区担保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村级互助资金等多种资源,加大对当地电商创业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的贷信和贷款支持。针对以往产业扶贫实践中缺乏对市场的综合分析、盲目跟风、片面追求短期经济效益,最后导致贫困户增产不增收、产业同质化严重、扶贫收效甚微的现象,该公司在政府资金帮扶下,顺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通过互联网将市场机制引入精准扶贫中来,开展电商精准扶贫,推动扶贫由“线下”向“线上”转变,帮助当地贫困村拓宽市场销路,突破本地狭小市场束缚,打通农产品向外的流通渠道,使扶贫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群众稳定增收、稳定脱贫。

2.4 健全农产品电商标准化体系,信息化监测与引导农户理性生产

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是制约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瓶颈。为真正意义上实现贫困地区农产品电商脱贫减贫,必须重点扶持贫困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农业组织,通过产业化、标准化经营,带动贫困户从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与加工体系的建设[6]。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加工国际标准跟踪平台、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对接平台、农产品加工市场信息预警服务体系以及农产品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监管体系[9]。使用信息化手段推进贫困地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电商建设,在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电商销售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智能监测系统,以历年需求作为监测点,指引农户按需生产、按市生产,避免生产脱离市场需求,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率。进一步强化农产品电商运作,实现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与超市、农产品直销店的对接,开发农产品团购市场与订单农业,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产品电商中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三流”融合,降低农产品电商交易成本,实现农户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目前,“玫瑰柑”农产品已经建立数量繁多、专业化程度高、储存能力强的农业数据库,数据库以农产品市场信息库为主导,辅助以科技信息库和资源信息库,逐步加大现有数据库的容量,充分挖掘信息资源,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此外,该公司与农户携手对接千万粉丝的销售平台进行销售推广,同时建立微信公众号与网上商城自营销售,产品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通过后台数据得出复购率达60%。该公司构建起面向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帮助和吸引贫困户参与进来,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回收产品,并提供种子、化肥和技术指导,推动了农村产业化发展,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问题。通过以振兴乡村产业为目的的农产品电商扶贫,该公司预期可辐射带动周边柑桔种植规模1666.67hm2,以年产值6万元·667m-2计算,每年可形成15亿元的农业产值规模,还可辐射带动周边第三产业健康发展,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高光涵、李晚莲、胡翔凤.“互联网+”模式下农村电商扶贫工程实施中的问题探究——基于湖南省溆浦县的实地调查[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09):1782-1786.

[2]王鹤霏.农村电商扶贫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8(05):102-106.

[3]龙花楼,屠爽爽.论乡村重构[J].地理学报,2017(04):563-576.

[4]徐畅,徐秀英.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J].中国集体经济,2017(33):1-3.

[5]岑家峰.电商精准扶贫的机理及路径分析——以广西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9(03):7-11.

[6]马改艳.电商助力农村扶贫:机制、瓶颈及应对[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12(03):53-57.

[7]张柳青,张梦茹.互联网条件下的农产业振兴——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J].产业经济,2018(08):156-159.

[8]李秋斌.“互联网+”下农村电子商务扶贫模式的案例研究及对策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3):179-188.

[9]颜强,王国丽,陈加友.农产品电商精准扶贫的路径与对策——以贵州贫困农村为例[J].农村经济,2018(02):45-51.

(责任编辑 李媛媛)

收稿日期:2020-09-04

基金项目:广州市统计局委托项目“粤港澳大湾区与农业产业发展研究”;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人文社科)“乡村产业振兴:农户+企业+政府三方联动的名优农产品电商扶贫机制与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sk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桥艳(1989-),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商
枢纽与协同:农产品电商平台功能定位与建设路径研究
电商环境下东莞江南农批冷链物流的SWOT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