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莉萍
疼痛,是我们生命中的常客,有些人偶尔与它相遇数秒,有些人则和它“厮守终生”。它既是我们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也是我们身体面临危险时发出的警报。除了常见的疼痛,有一种疼痛却让人费解,那就是幻肢痛。幻肢痛是主观感觉已被截除之肢体依然存在,并有剧烈疼痛的幻觉现象,根据报道,截肢术后90%~95%的患者出现这种症状。其感觉性质是多种多样的,有压迫感或不舒服的强直感等。
为什么不存在的肢体也会感觉痛呢?过去,人们认为幻肢痛是截肢患者的心理作用,而现在一切实验研究表明,幻肢痛的本质为神经病变,而且外周与中枢神经机制均可导致幻肢痛。从外周机制上讲,截肢手术之后,患者的肢体与局部神经同时被切断,来自受损神经的异常放电与术后早期出现的幻肢痛有关。中枢机制在幻肢痛的发生中更重要。我们的肢体都是受到大脑皮层支配的,包括感觉和运动。患者被切掉肢体之后,原来支配切除部位的脑区,就会突然间没有了信号来源。因此,会出现一种代偿性的反应。例如截肢后对侧大脑皮质躯体感觉区内面部代表区扩大,并向中线方向伸入到相邻的被截掉的肢体代表区。这时大脑就可能把面部刺激“误认为”肢体刺激,产生幻肢痛。2013年,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塔玛·R·梅金公布了他和同事们用核磁共振对幻肢者大脑进行扫描的结果。一般来说,大脑中被激活的区域血流量会更大,因而那个地方会显得更加明亮。科学家们比较了幻肢者和正常人的大脑,结果发现幻肢者的大脑活跃区和正常人一样,这表明,虽然幻肢者的疼痛不是真实的,但大脑却产生了和真实疼痛相同的反应。
幻肢痛首次发作通常在截肢一周或数周内, 也有数月、数年后出现的例子,其发作高峰期分别在截肢1个月内和1年后。对幻肢痛要早期干预,以免形成慢性疼痛。那么如何治疗这种疾病呢?此前临床多应用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改善神经营养状态、调整神经传导功能等方法来减轻幻肢痛的症状。其中,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等方法,使药物作用于特定神经部位,暂时或永久地阻断传导功能,主要包含神经干周围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和腰椎旁交感神经节阻滞3种方法。阻断痛觉传导通路既可阻断疼痛向上传至脑部的通路,和由此通路传导而形成的恶性循环,又能解除疼痛局部的肌肉紧张和血管收缩。
近几年兴起的镜像疗法和AR医疗则不需借助药物,而是从“欺骗大脑”的思路入手,效果也很理想,且没有副作用。
镜像疗法就是“以幻治幻”——让患者坐在一面特殊的镜子前面,截肢的部位隐藏镜外,他在镜子里只能看到自己健全手臂或腿的映象。这样可使患者产生截除的肢体仍然存在的视觉错觉,患者移动健全肢体时会主观感觉自己又能移动和控制“幻肢”了。这种方法可以激活那些引发幻肢痛的脑部调节中心,从而减缓疼痛感觉。
AR医疗的原理和镜像疗法相似:用一个戴在头上的类似耳机的装置和一个传感器将患者带入虚拟现实的世界,患者可以感受到自己的肢體还在,并可以控制虚拟肢体从事某项工作或游戏。
假肢的使用就应从这时开始,多数截肢者使用合适的假肢后,幻肢感和幻肢痛症状会消失。同时,对截肢残端去敏,提高患者对假肢的耐受程度。如果2个月后截肢残端无明显的渗出,则可以考虑使用永久性假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