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曲艺给科普“加点料”

2020-11-06 07:30
曲艺 2020年9期
关键词:润物细无声曲艺听众

世界史是文明史、战争史、文化史,也是不断尝试打破“上智”与“下愚”间屏障的历史。细观北宋学者汪洙那首几乎家喻户晓的《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透过封建忠君的思想,其实能看到寒门子弟可以通过读书学习获取知识,进而改变自己命运的深层意思。而我们在重视教育对知识沉降的重要影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艺术在这方面的作用。

譬如《诗经·豳风·七月》既是抒情叙事的名篇,也记载了周时农业生产的一些情况,透过“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等诗句,我们可以想见周朝的农民多半就是按照这个节奏来安排农活的。

在过去而言,这等劝课农桑的知识多半難登“大雅之堂”。但我们现在知道,任何科学合理的内容于社会而言都是有价值的,哪怕不是将之作为傍身一技,多知道些“不明觉厉”的知识总是好的,或许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呢?但令我们烦恼的是,不能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系统学习中去,所以通过各种方式去多听多看多了解一些,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选项,而曲艺应该成为各种方式之一。能在精研的主业外,于好听好看好玩之中多学点东西,是人人都乐见的,曲艺就正好擅长“润物细无声”式的宣教,如果碰着什么事情,有人第一反应不是课本而是哪个相声的包袱,然后在哈哈一乐中知其然并将之讲给不知其然的其他人听,那听众赚到了知识,曲艺则赚到了听众,一举两得。

本次特别策划就以“曲艺+科普”为关键词广约文章,以期为曲艺工作者拓宽创演路径、争取更多听众提供一点思路——B站上罗翔老师的“法外狂徒张三”系列内容很丰满,但讲故事的手法却比较骨感。

科普故事,还得看曲艺的。

猜你喜欢
润物细无声曲艺听众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曲艺泉城》
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听众
春夜喜雨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表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