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朝清
西瓜是日常消暑佳品,但如何才能挑出一颗清甜成熟的好西瓜,令不少“吃货”犯了难。近来,有福建厦门市民开始用起了名为“iWatermelon”和“听西瓜”的两款手机App挑选西瓜。用手机App选西瓜,靠谱吗?近日,记者测试发现,挑西瓜App的判断并不准确,娱乐性大于实用性。
在物质生活渐次丰盈的今天,吃西瓜来清凉一下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选择。然而,面对商场里、水果店内和路边摊位上多到数不过来的西瓜,一些人却不知道怎么挑选——经常购买西瓜,却有多次失败的经历:明明看上去很大、品相也不错的西瓜,吃起来却并不可口。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要是有人或者有工具能够帮忙挑西瓜,那该有多好啊!
新鲜出炉的“挑西瓜App”,显然满足了一些消费者的需求。在理想的图景里,通过敲击西瓜的声音频率来分辨生熟,并结合西瓜的大小和颜色来判断西瓜的品质看似是可行的。然而,从记者的测试来看,“挑西瓜App”的噱头大于实用价值,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性的体验,并不能确保所挑选西瓜的质量,因此消费者没有必要太当真。
在西瓜没有打开之前就判断西瓜的生熟与优劣,并非易事。一方面,不同的地域在气候、土壤、水质等方面存在着鲜明的差异,导致西瓜的品质千差万别;另一方面,西瓜的种类繁多,有些看似其貌不扬的西瓜,口感和品质却出奇的好,有些西瓜徒有其表,看上去光鲜漂亮,味道却不尽如人意。
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能够让这种资源产生更大的价值;科技的日新月异,让一些人患上了“技术依赖症”——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他们就渴望寻求一种工具来一劳永逸,自己不愿意动脑筋、想办法、下功夫。“挑西瓜App”显然是迎合了部分人的“技术依赖”,实际只是一种用来忽悠消费者的牟利手段。
如何挑西瓜,说到底是一个生活经验和常识的问题。看瓜纹和瓜藤、摸瓜皮、敲打瓜听声音、掂瓜的重量,按照这四步操作,不一定完全准确,但能够提高买到好瓜的概率。换言之,挑西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做个有心人,不断尝试,终究会成为“挑瓜能手”。指望“轻轻一扫,好瓜到手”,难免会落空。
在一个注重利益变现的时代里,泛滥的App已经是“乱花渐欲迷人眼”;App也不能“野蛮生长”,而是要注重质量和内涵建设。空有噱头却派不上用场的“挑西瓜App”,不仅欺骗了消费者,也会增添消费者“指尖上的负担”。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走捷径”,终究会自食其果,毕竟,App究竟好不好,还是消费者说了算。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要少一些“技术依赖”,对生活多一些热爱,多积累一些生活经验和常识,才是真正的实用技能。
(选自东方网)
?小编有话说
在这个“一机在手,行遍天下”的智能时代,手機App的研发可谓是花样百出,一款“挑西瓜App”的风靡,实际上凸显了人们由于“技术依赖”所导致的对于生活技能的缺失。技术不是万能的,我们本身积累的经验和常识才是真正的实用技能。
适用话题
App的实用性;技术依赖;生活技能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