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突出扶贫开发的重要性。甘肃实施的“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案,制定了当前与未来扶贫工作任务书、作战图及时间表,要求扶贫工作做到六个精准,即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为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政策支持。
甘肃位于我国的西北部,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薄弱,贫困问题突出。根据甘肃省制定的《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甘肃将在2020年实现与全国一道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该意见提出“1+17”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制定当前与未来扶贫工作任务书、作战图及时间表,要求扶贫工作做到六个精准,即对象精准,目标精准、内容精准、方式精准、考评精准、保障精准。
对象精准,保障扶贫针对性
所谓的对象精准,就是根据甘肃省扶贫攻坚小组制定的扶贫对象降档立卡工作方案,对省内符合贫困要求的人员进行建档管理。首先是为贫困户建档。对贫困户建档的目的,就是确定省内贫困户的人数,收集扶贫信息,为全国扶贫网络系统建立提供信息支撑。贫困户档案建立的过程中,应围绕贫困户家庭情况、收入来源、收入水平进行分析,并根据此制定解决贫困户贫困的手段,确定脱贫路线,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提高精准脱贫工作效果,对以往扶贫情况进行分析,了解以往扶贫整体状况,将此作为完善扶贫工作计划的依据。贫困户档案建立中,还应确定帮扶单位与干部,明确各个单位人员的责任与工作内容,以此保证扶贫的效果。其次,对贫困村建档。贫困村建档的目的,是提高脱贫的效率与速度。实际工作中,对村情、扶贫情况、发展需求、村级规划、单位扶贫计划等进行综合的调查,了解贫困村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发展策略,实现脱贫。
目标精准,促使脱贫工作顺利进行
甘肃“1+17”精准扶贫工作方案中,制定了明确的脱贫工作目标,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的内容:
第一,2015年-2017年为脱贫的第一个工作阶段。这一阶段的脱贫工作,要求贫困人数在2017年降到300万人以内,贫困地区人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扶贫对象人均收入到达4000元以上。
第二,2018-2020年为第二个脱贫工作阶段。要求扶贫人员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实现“六大突破”的攻坚任务,开展脱贫工作,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促使全省贫困人员脱贫。[2]
甘肃省精准脱贫工作中,应加强对特困地区脱贫工作的跟进,根据内容精准的要求,进行扶贫工作,促使各个贫困区快速脱贫,与国家共同发展,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其中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是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通过脱贫手段的应用与落实,推动脱贫工作进行,促使甘肃省经济发展。
内容精准,明确脱贫路径
精准脱贫攻坚战中,内容精准这一环节十分重要,是保证脱贫路径,提高脱贫效率的重要手段。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政策,需要对脱贫路径进行全面分析,了解贫困户实际需求与发展需求,确定脱贫内容,整合省内资源,集中管理,战胜贫困。应加强对草禽畜、马铃薯、蔬菜、苹果、中药材等产业进行推广,促使农业各方面产业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3]
就目前科学技术发展情况来讲,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甘肃省精准脱贫工作中,应加强对信息技術的运用,利用电商增加农产品的销量,利用不同途径实现脱贫,提升农业经济。甘肃省成立的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
甘肃庆阳环县环城镇人刘亚勋,原本在外地承包建筑工程,通过新闻及其他途径发现家乡农产品销路窄、利润薄,为了帮助家乡人民脱贫,他经过一系列努力,借助电商平台,销售环县原生态小杂粮,不仅拓展了农产品销售途径,同时让全国人民了解了甘肃特色农产品,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更多的途径。
方式精准,提高扶贫工作质量
推进脱贫攻坚,应加强对扶贫工作的投入,对资金、资源等进行整合,为扶贫工作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甘肃省扶贫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很多农民群众因为资金不足,无法进行产业发展,不能保证扶贫工作的效果。为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可以围绕贫困村和贫困户实际情况,加强各个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产业培育工作,为农户发展提供基础支持。
在扶贫工作中,应加强对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制度的研究,加大贷款贴息力度,为贫困户贷款提供平台,保证贫困户在政府支持下提升经营效果。[4]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证资金的支持,同时能够激发贫困户主动发展经济的意识,为贫困户和贫困村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政府部门可以将金融服务网点延伸到各个村、镇,加强对相关政策与制度的宣传,提升贫困人员的经济发展意识,使其主动参与国家政策中,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考核精准,提高管理水平
考核精准的建立,就是对贫困村、贫困户识别、帮扶的成效,对扶贫工作的量化考核,目的是提高扶贫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扶贫政策的落实。
甘肃在实际扶贫工作中,应加强对考核精准的管理,对扶贫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借此了解帮扶人员的工作情况与整体状态,并进行综合型评价。应建立正向激励制度,加强对扶贫成绩突出领导干部的关注,并予以重任,使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爱护,并主动投身扶贫工作中。此外,还应建立惩罚约束制度,对扶贫工作落实不到位,工作效果不理想的领导干部进行适当的处罚,使其意识到自身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以此提升参与工作的积极性。[5]
政府领导干部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意识,对精准扶贫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他们不仅是扶贫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政策的实施者,若是工作态度不积极,参与工作热情不高,那么会对精准扶贫的工作效果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精准扶贫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应加强对参与扶贫工作人员的考核评价,制定奖惩措施,推动考核工作开展,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保障精准,提高资源支持
人才是保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的前提,也是落实精准扶贫政策,提高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应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专业扶贫人才,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分析,制定科学扶贫计划,以此保证精准扶贫工作的效果。由于精准扶贫内容不同,对扶贫人才的需求也就不同。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对扶贫内容的分析,并据此组建各个领域的扶贫队伍,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支撑,以此巩固扶贫工作效果。[6]此外,还应加强对贫困村、贫困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长等干部队伍的建设,选择责任心强、实战经验丰富的干部作为带头者,为脱贫攻坚战开展提供动力。
扶贫工作中,还应加强对扶贫人员的综合分析,制定科学培训、能力提升计划,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调动农民群众参与脱贫的热情,为地方发展提供专业人员支持,促使国家精准扶贫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朱韵洁.基于精准扶贫的甘肃深度贫困地区人口地域结构优化策略[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5):16-17.
[2]汪晓鹏.甘肃利用皮革资源优势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实现精准扶贫脱贫[J].西部皮革,2019,41(15):20-21+25.
[3]张水泊.不忘初心牢记桑梓情深 登高望远践行社会责任——甘肃长征药业集团在会宁县精准脱贫和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再立新功[J].发展,2019(04):70-71.
[4]金树栋,韩敏,刘辉.精准扶贫拔穷根 产业养殖促增收——平川区扶贫产业园十万头生猪养殖园区建设项目如期开工仪式[J].发展,2018(07):50-51.
[5]骆爱喜.创新保险扶贫模式 助力甘肃精准脱贫——甘肃省天水市精准脱贫“三户一孤”人员大病救助保险实施情况研究[J].智库时代,2018(25):49+53.
[6]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联合调研组.引入扶持龙头产业 通过产业引导农民尽快脱贫——对甘肃庆阳精准扶贫的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2017(08):6-8.
作者简介
李承晋 西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