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实践基地的育人功能,回应综合实践基地的初心和使命,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通过调查,归纳了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些困惑,形成立足新时代的功能定位和课程创新体系。
【关键词】综合实践基地;功能定位;课程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66-0039-04
【作者简介】潘卫成,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江苏如东,226407)主任,高级教师。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正式印发,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1]。自此,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在全国各地悄然兴起。一段时间以来,实践基地以其独特的育人作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2011年6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制定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项目管理办法》(财综〔2011〕45号),拨款50亿元专门支持国内各地150个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使综合实践基地得以飞速发展。目前,综合实践基地已经发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成为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当今世界,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纷至沓来,未来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和教育的竞争。面对新形势和新科技给教育带来的影响,我们教育人始终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用实际行动有效回应党和国家的期盼。综合实践基地作为一支重要的校外教育力量,需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中重新思考功能定位,全面梳理课程体系,在推进“五育”并举中发挥重要力量,彰显光荣使命。
(一)综合实践基地的初心和使命
综合实践基地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一般被称为“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或“素质教育基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想品德课和劳动课要设置公益劳动、远足锻炼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高中和高等学校要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教育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科技文化服务、军政训练、勤工俭学等活动。”[2]“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3]2004年后,综合实践基地经历了“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研学教育营地(基地)”等发展历程。20多年来,综合实践基地的称谓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其立德树人、实践育人、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以及为广大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一直没变。
(二)综合实践基地的困惑
1.关于发展方向。
目前,一些综合实践基地由于总容量有限,常常避开升学压力较大的年级,选择部分学段或全学段部分年级实施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因此,综合实践基地是每年面向区域内全体学生,还是选择部分学段的学生作为活动对象?仍然是一个困惑。在这个困惑之下,其实隐藏着综合实践基地在整体育人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的困惑。我们是办普及型的综合实践基地,还是办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精品型综合实践基地?这是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2.关于课程设置。
与学校相比,综合实践基地的硬件资源相对集中,但学生人均资源仍然是非常有限的,这对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提出了挑战:课程设置采取“多而全”,还是“少而精”?目前大部分实践基地选择了前一种模式。关于如何开发精品课程,提升实践育人的效果,各地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开发实施有影响的精品课程还不多。
3.关于师资问题。
首先,目前国内很多综合实践基地没有参照标准核编、定编,部分地区基地教师职称评审难,导致长期处于人手不足状态,只能依托编制外用工来暂时解决问题。其次,由于综合实践基地工作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节假日需要工作,这又加速了各类工作人员的流失。再次,综合实践基地工作人员老龄化趋势明显,整合学校资源也存在一定的难度。调查显示,当前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组成中,兼职教师占68.8%,专职教师仅占31.2%。[4]值得提出的是,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基地的新样态,其实施内容、场所、形式、手段和评价等有着明显不同的要求,如指导师资是否需要重新培训拿证?
(三)综合实践基地的功能定位思考
目前,综合实践基地在各地的发展很不均衡,呈沿海强内地弱、东部强西部弱的态势。发达地区的发展也不均衡,以江苏省为例,省内有66家基地,但在省内13个设区市的分布却不均衡。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是江苏省有中小学校6955所,在校小学生5726376人,初中生2424561人,普通高中生1050290人。按现有学制模式,江苏省内基地每年最大承载力不到200万人。可见,综合实践基地的资源虽然相对集中,但生均资源仍然不足。基于这样的实际,在每个学段选择1~2个年级的学生来基地活动就成了唯一的选择。然而对每隔2~3年到基地参加一次“多而全活动项目”的学生,我们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没有回答:这样的安排是否科学?我们所做的一切对学生到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综合实践基地到底需要怎样调整?
要回答上述问题,绕不开综合实践基地的初心和使命。基于这样的思考,综合实践基地应该是全面育人的“四中心”。首先,综合实践基地應该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德育中心。学生在基地组织的活动中潜心体验、反思感悟、提升道德品格素养。其次,综合实践基地应该是一个全面育人的实践中心。学生在活动和生活中都动起来,从动手、动脑到动心,不断提升着实践能力。再次,综合实践基地应该是一个综合育人的创新中心。学生在活动中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不断创新思维。最后,综合实践基地应该是一个与社会高度契合的融合中心。基地秉承“以社会为源、引社会入园”的建设理念,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和学科知识,在活动中与社会发展、前沿科技形成前瞻性链接,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从育人功能角度看,综合实践基地与学校教育无疑是互为补充的,要防止“学校搬家”式的综合实践基地建设。
(一)明晰课程关系,加强整合
一段时间以来,众多综合实践基地着力于课程的探索和研发,形成了“一地一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为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对其课程进行了梳理:
1.綜合实践基地课程的总目标。
综合实践基地本着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劳动塑人的育人理念,与学校及其他社会教育力量携手,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
2.综合实践基地的课程理念。
在德育实践方面,综合实践基地通过突出参与、体验、磨砺、感悟等道德教育的实践性特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民族精神,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劳动教育方面,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5]
在综合实践方面,综合实践基地立足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自主选择活动主题、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活动过程,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研学旅行方面,根据学段特点和地域特色,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6]此外,为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综合实践基地还应结合区域特点、传统和优势,自主研发特色活动课程。
3.综合实践基地的课程整合策略。
综合实践基地采取的是“多而全”的课程设置策略,其课程内容基本源于上述课程的个性化选择,有的基地还将地方特色、专题教育等诸多内容吸纳进来。但无论何种选择,以德育人、以劳塑人、“五育”并举的课程总目标不能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综合实践基地的基础课程是德育实践和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其他课程则应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将其整合到德育实践与劳动教育中。针对学校课程化程度不够这一问题,综合实践基地可以增设“生命生存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科普教育”等课程。课程整合形成以下三条策略:一是以素养统整。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实施以核心素养来统领和支撑,可用核心素养与学科领域、教育内容确立课程逻辑,建立综合课程。二是以主题融合。各类实践活动课程通过主题融合。教师围绕主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方法、能力来开展主题学习、主题探究、创意制作、艺术创作等。三是以开放联通。开放搞活、建设生命教育共同体,将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及关心学生发展的个体打造成一个共同体,主动吸纳、积极建构,贯通所有教育的时间与空间,联结所有的教育资源,使课程永远保持活力。[7]
(二)平衡各方需求,创新内容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综合实践基地应该基于党和国家、学生、家长等诸多方面的现实需求,立足本身资源(课程研发的主体是基地教师)做出合理决策,创新课程内容。比如,江苏省南通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会在每年暑期对市内2万多名普职高新生实施军训。我们在“安全排查”过程中发现:心理疾病确诊者逐年攀升,部分学生体能较弱。另外,生命教育的缺失(碎片化、肢解化)导致学生自杀比例难以下降。这些线索促使综合实践基地回应社会期盼,不断创新课程内容,为学生补上完整生命发展中的重要一课。
(三)突出地方特色,弘扬传统
我国地大物博,民俗风情各不相同,生态地理环境迥异,人文古迹资源举不胜举。因此,地方特色课程的研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课程研发和实施中,综合实践基地尤其要弘扬优良传统文化。
在反思综合实践基地功能定位和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基地资源供给不足与现实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尤其优质师资缺乏的问题仍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这些矛盾及问题会影响基地的课程设置,弱化活动效果。当下,我们只有不忘初心,不等不靠、上下齐心补短板,才能完成新时代赋予综合实践基地的光荣使命!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A/OL].(2004-02-26)[2004-02-26].http://old.moe.gov.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201/ 200703/20055.html.
[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A/OL].(1994-08-31)[1994-08-31]. http://www. moe. gov. cn/jyb_sjzl/ moe_177/tnull_2479.html.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A/OL].(1999-06-13)[1999-06-13]. http://old. moe. gov. cn/ publicfiles/business / htmlfiles/ moe/ moe _ 177/ 200407/2478.html.
[4]李宝敏.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6(18):46-54.
[5]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A/OL].(2015-07-24)[2016-06-01]. http://www. moe. edu. cn/ srcsite/ A06/ s3325/ 201507/ t20150731_197068. html.
[6]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A/OL].(2016-11-30)[2016-12-06].http://www.moe.gov.cn/srcsite/ A06/s3325/201612/t20161219_292354.html.
[7]顾新民.学校课程的“灵”与“魂”[J].江苏教育研究,2019(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