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
我是1967年的初中毕业生,那时14岁。
学校在商镇,离家十五里。两年前第一次到镇上,是父亲用自行车带我去的。镇上的街道那么长,正逢着集市,人多得像要把两边木板门石房挤塌似的。父亲和我好不容易进到镇西头的大集市场上,那里有一棵大药树,几个人都搂不过来。父亲去给我买作业本,我靠着药树一动不动地蹲着。
后来,父亲过来,牵着我往东走,路过一家国营饭店。饭店的主任是我们棣花街人,头圆圆的,肚子很大。父亲和他说话,我却一眼一眼地盯着锅台上放着的三碗面条。面条已经捞出来很长时间了,上边的一层有些硬。旁边的长凳上有个笸篮,里面是烤出的烧饼,一只苍蝇在上面起起落落。我是很长日子没吃过这样的纯麦面面条和烧饼了,盼望着父亲能买一碗。我毕竟是中学生了,而且棣花的考生中我是第三名,难道还不该奖励吗?但父亲没有给我买。我们又往前走,我恨我不是那只苍蝇。
在街东头,那里有粜卖粮食的,父亲把那一口袋一口袋麦粒抓起来看成色,问价钱,又把苞谷抓起来看了,问了价钱,最后却和一个卖烂米的人在那里讨价还价。烂米是里边有着稻皮角的,做不成蒸饭,可以做米面儿,价钱便宜。但父亲买不了那一口袋。父亲仰头沉思着,好像在计算着什么;后来吸烟,烟影在地上呈土红色,嘟嘟囔囔地说要给孩子报名的,真的没钱了,就买了半口袋。
父亲到底是好父亲。他将烂米装在早已准备好的一只口袋里后,却跑过去给我买了一把水果糖,这令我喜出望外!我剥了一块用舌头舔,抬头瞧见旁边铁匠铺拉风箱的小儿在瓷眼儿看我,我立即将糖囫囵含在嘴里,我的腮帮子鼓起了一个包。一直走过了长街,直到学校的门口。
校门是非常非常大的,一个老头儿威严地坐在那里的长凳上吸旱烟。我知道他是门卫,害怕起来。不知怎的,我不害怕老师就害怕门卫。父亲和我立在路边,他指点着远处河对面的山说,那是商山,山形果然像个“商”字。商山是历史名山,商鞅当年封邑在这里,秦末汉初的“四皓”也曾居住在山上。我听父亲说着,心不在焉,又看了一眼那門卫。中学的门卫比小学的门卫更瘦,脸更凶。父亲问:“糖甜不甜?”我说:“甜!”父亲说:“将来上大学了,我给你买一筐糖!”
商山顶上有一朵云彩,停住不动,太阳将它四边照得通红通红的。父亲却说:“我就送你到这儿,你去吧。你自个儿去报到吧!”说完,他就推了驮着半袋烂米的车子折身要走。父亲是严厉的,他一旦说什么就是什么。我原指望他领我去报到,到宿舍里帮我安顿床铺,但他偏要我独自去,我只好拿着一卷钱走进了校门。
回头看看,父亲却站在那里,一眼一眼地看着我。
(选自2014年第23期《初中生》,本刊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