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威 王志中
[摘要] 目的 探討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赋权水平现状及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老年慢性病健康赋权量表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于2019年3—7月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老年科心血管组住院治疗的233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与全国常模比较,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面对、回避维度评分降低,屈服维度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赋权评分为(3.422±0.364)分。面对与获取支持、增长知识、参与治疗、重建自我和健康赋权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 < 0.01),回避与增长知识呈负相关、与重建自我呈正相关(P < 0.05),屈服与责任信念、获取支持、增长知识、参与治疗、重建自我和健康赋权总分呈负相关(P < 0.05或P < 0.01)。增长知识、参与治疗是健康赋权影响疾病面对应对的主要因子,责任信念和重建自我是健康赋权影响屈服应对的主要因子。 结论 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赋权水平影响其医学应对方式。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提升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赋权水平,促进其对疾病的积极应对,改善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
[关键词] 健康赋权;老年心血管病;应对方式;相关研究
[中图分类号] R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20)09(b)-003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ealth empowerment and medical coping styl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hospital. Methods Convenient sampling method, the elderly chronic disease health empowerment scale and medical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From March to July 2019, 233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selected and surveyed from the cardiovascular group of Geriatrics Department of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Results Compared with national norm, the scores of facing and avoiding dimensions of hospitalized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ere lower, and the scores of yielding dimension were higher,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Health empowerment scor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as (3.422±0.364) scores. Facing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f support, knowledge growth, treatment participation, self reconstruction and health empowerment total score (P < 0.01). Avoiding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knowledge growth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lf reconstruction (P < 0.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urrender and responsibility belief, support, knowledge growth, treatment participation, self reconstruction and health empowerment total score (P < 0.05 or P < 0.01). Knowledge growth and treatment participat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of health empowerment influencing disease coping, and responsibility belief and self reconstruction were the main factors of health empowerment influencing yield coping. Conclusion Health empowerment level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ffects the choice of medical coping style. Medical staff can improve the self-health management and promote positive response to the disease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improving their health empowerment level.
[Key words] Health empowerment; Elderly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oping style; Correlation study
心血管疾病作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四大主要类型之一,是我国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慢性病,其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1],在老龄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为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身心和经济负担。基于其病程长、花费多、难治愈的临床特点及长期性的治疗策略,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及与医护人员的协作在病情发展和治疗恢复中尤为重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亦强调个人健康责任[2]。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赋权定义为增强个体和社区对其健康相关行为作为控制的过程[3],患者赋权有助于其健康决策能力、疾病管理信心和健康责任感的增强[4-5]。应对是影响应激反应结果的重要中间变量[6],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产生影响。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对疾病转归有促进作用[7]。本研究对233例住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赋权水平及医学应对方式进行调查,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以期为提高患者健康管理能力和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和干预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19年3—7月抽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老年科心血管组住院治疗的233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年龄≥60岁;入院主要诊断属于心血管病,依据沈卫峰等[8]的心血管病诊疗标准,纳入的疾病范畴为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风湿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意识清晰,能正常沟通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视听力障碍者;认知障碍;精神意识障碍无法交流者。233例患者平均年龄(70.4±9.1)岁;子女数量0~8个,平均(2.4±1.3)个;男121例,占51.9%,女112例,占48.1%。居住地为城市的151例,占64.8%,乡镇82例,占35.2%;月收入≤1000元28例(12%),>1000~3000元73例(31.3%),>3000~5000元88例(37.8%),>5000元44例(18.9%);诊断的慢性病数目1~5种,平均(2.3±1.0)种;住院次数1~15次,平均(2.8±2.4)次;主要的医疗决策者:本人172例(73.8%),配偶8例(3.4%),子女48例(20.6%),其他5例(2.1%);患病时长:≤1年24例(10.3%),>1~5年62例(26.6%),>5~10年52例(22.3%),>10年95例(40.8%)。
1.2 研究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人口社会学及疾病相关资料 研究者自行设计人口社会学及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居住地、平均月收入、收入来源、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子女数量、日常居住方式。疾病相关情况包括确诊的慢性病数目、患病时长、住院次数、主要的疾病照护者、主要的医疗决策者、医药费支付方式。
1.2.1.2 医学应对方式量表 采用由Feifel等[9]编制、经沈晓红等[6]修订的中文版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分,共20个条目,1~4级计分。该问卷分为“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某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更倾向于选择该应对方式。本研究3个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726、0.687、0.848。
1.2.1.3 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量表 采用由杨阳等[10]研制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量表,包括责任信念、获取支持、增长知识、参与治疗、重建自我5个维度,共26个条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中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22,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611~0.755。采用自评形式和Likert 5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明老年患者对该条目越认同。
1.2.2 资料收集与录入
依据纳排标准确定研究对象后,向患者说明本调查的目的、方法及意义,征得其同意后,发放问卷。由于调查对象为老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部分调查由研究者口述,同时根据患者的回答代为填写。问卷收回后进行统一编码,数据采取双录法,发现错误及时核对更正。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33份,有效回收率为97%。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学应对方式与健康赋权评分
与全国常模[6]比较,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面对、回避维度评分降低,屈服维度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患者健康赋权评分为(3.422±0.364)分。各维度得分情况:责任信念(3.849±0.386)分,获取支持(3.526±0.437)分,增长知识(3.179±0.579)分,参与治疗(3.228±0.588)分,重建自我(3.330±0.615)分。其中,得分最高的责任信念维度下,条目“我有责任照顾自己”得分最高为(4.017±0.245)分;得分最低的增长知识维度下,条目“我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得分最低为(2.768±0.946)分。
2.2 医学应对方式与健康赋权相关分析结果
2.2.1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面对与获取支持、增长知识、参与治疗、重建自我和健康赋权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 < 0.01),回避与增长知识呈负相关、与重建自我呈正相关(P < 0.05),屈服与责任信念、获取支持、增长知识、参与治疗、重建自我和健康赋权总分呈负相关(P < 0.05或P < 0.01)。见表2。
2.2.2 医学应对方式与健康赋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以医学应对方式各维度为应变量,以与其显著相关的健康赋权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水准为0.05。增长知识和参与治疗进入健康赋权影响面对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共可以解释其变化的35.7%。责任信念和重建自我进入健康赋权影响屈服应对方式的回归方程,共可以解释其变化的28.5%。见表3。
3 讨论
3.1 健康赋权总体水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赋权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责任信念维度得分最高。“我有责任照顾自己”条目得分最高,“我有信心照顾亲人”条目得分最低,与杨阳等[11]调查结果一致。这表示患者的自我照护责任意识较强,但可能由于患病以及身体退行性变化带来的自我效能感低,对照顾亲人的信心不足。增长知识维度得分较低,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与周秀鸾等[12]和魏丽霞[13]的研究结果一致。掌握疾病知识是患者通过自身行动控制疾病的前提[14]。条目得分情况显示,老年患者虽然积极获取知识,但是对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了解欠缺。这启示医护人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更多补充该项内容。
获取支持维度显示患者更多得到家人的支持,而团体活动参与度低。有研究者将赋权教育与家庭支持相结合,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15-16]。因此,应肯定家庭成员对老年患者健康管理的支持作用,在此基础上,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参加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宣教等团体活动。
参与治疗维度,患者积极预防和控制疾病,但在饮食健康管理较少。原因可能是饮食习惯长期形成,尤其对于老年患者,不良饮食习惯转变困难,也有些患者认为饮食对于疾病控制影响不大。重建自我维度可见,患者对于目前生活感到满意,但在处理患病带来的负面情绪评分较低。杜青[17]研究指出,让患者意识到不良情绪的阻碍作用,帮助其学习自我调控的方法,对疾病的控制效果有显著提高。因而医护人員在健康教育中对待有需要的患者可进行情绪调整策略的指导,提高其应对疾病的信心。
3.2 健康赋权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住院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赋权水平与面对呈正相关,与屈服呈负相关。增长知识是健康赋权影响面对应对方式的主要因子,与朱敏[18]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一项针对血液透析患者的研究显示,加强对患者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引导其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进而可以提高其治疗依从性[19]。疾病知识的提高是患者应对策略改变的重要影响因素[20]。对疾病和自我身体健康状况了解的老年患者,可能更易客观地看待疾病,从而更好地接受患病现实。健康赋权中参与治疗维度对面对应对有正向预测作用,与李玉[21]的研究结果一致。患者参与治疗是全球卫生保健领域的发展趋势,其中治疗决策辅助通过提高患者疾病治疗知识和决策准备来缓解其焦虑情绪,促进患者获得疾病的掌控感及自我成长[21]。在认识疾病基础上,对疾病容易形成自己的看法,在治疗方案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参与度较高,因而更倾向于面对疾病。责任信念是健康赋权影响屈服应对方式的主要因子。一项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对照研究显示,健康信念模式应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可改善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22]。相反地,对疾病和自身健康责任信念弱化,在住院治疗过程中会更多依赖医护和照护者,可能导致治疗用药的依从性低,可能更容易对疾病治疗丧失信心。重建自我维度对屈服应对方式有负向预测作用,与何晓玲等[23]的研究结果一致。老年患者由于生理退行性变化和患病带来的自我效能感降低。住院作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生活的应激事件,其采取的疾病应对方式对疾病的治疗恢复有重要影响。“面对”在许多应激情况下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而“屈服”是一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的消极应对方式[24]。健康赋权可以通过鼓励患者获取疾病知识和参与治疗,利用患者的个体应对资源,实现对疾病的积极应对;同时强调其健康责任和应对疾病的信心,避免患者对疾病屈服。
综上所述,健康赋权的核心在于激发患者潜能,为其实现自我健康管理提供内在信念和动力。当前养老与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老年患者健康赋权利于减轻家庭与社会负担,通过尊重和鼓励患者医疗选择与决策,亦可顺应其自助自理的精神诉求。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健康赋权水平受多因素影响,与医学应对方式存在相关性。医护人员可从疾病知识教育和鼓励参与治疗两个方面提高患者健康赋权水平,促进患者对疾病的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
[1]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8, 33(1):1-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24(11):6-11.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Health promotion glossary[EB/OL].[2014-11-25].http://www.who.int/healthpromotion/about/HPR%20Glossary%201998.pdf.
[4] Rodwell CM. 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empowerment [J].J Adv Nurs,1996,23(2):305-313.
[5] Mok E,Martinson I. Empowermen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cancer through self-help groups in Hong Kong [J]. Cancer Nurs,2000,23(3):206-213.
[6] 沈晓红,姜乾金.医学应对方式问卷中文版701例测试报告[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0,9(1):18-20.
[7] 何春秀,郝桂荣,张会君,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5):525-529.
[8] 沈卫峰,贝政平.心血管病诊疗标准[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1-520.
[9] Feifel H,Strack S,Nagy T. Coping strategies and associated features of medically ill patients [J]. Psychosom Med,1987,49(6):616-625.
[10] 杨阳,曾铁英,赵梅珍.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赋权量表的研制及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杂志,2017,32(17):20-24.
[11] 杨阳,曾铁英.老年慢性病病人健康赋权水平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19,33(2):36-40.
[12] 周秀鸾,杨秀菊.住院冠心病患者健康知识水平的调查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11):37-39.
[13] 魏丽霞.住院患者高血压知识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4,46(4):455-456.
[14] 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3.
[15] 候宝霞,戴莉敏,刘媛,等.授权教育结合家庭支持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 29(8):969-970.
[16] 程雪花,全美玲,馮瑞珍,等.团队式授权教育配合家庭支持对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10):91-93.
[17] 杜青.健康信念模式在老年慢性疾病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2):32-33.
[18] 朱敏.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筛查依从性与自我护理能力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 25(12):19-22.
[19] 翁慧雯,张国娟,蓝玉泓,等.健康素养、特质应对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3):235-237.
[20] 王爱华,孙宏伟,王艳郁,等.教育管理对哮喘患者疾病知识及应对策略的影响[J].中华护理教育,2009,6(7):314-316.
[21] 李玉.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决策辅助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7:3.
[22] 刘锦凯,裘秀月.健康信念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自我感受负担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8,44(6):462-464,467.
[23] 何晓玲,徐锦江,邹凌云,等.乳腺癌患者术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2):71-73,79.
[24] 姜乾金,黄丽,卢抗生,等.心理应激:应对的分类与心身健康[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4):145-147.
(收稿日期:201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