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中小学幼儿园布点规划研究

2020-11-06 05:25尹妍
中国房地产业·上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小学幼儿园

尹妍

【摘要】本文基于对蚌埠市固镇县域的实证研究,通过分析中小学幼儿园现状存在问题,对新形势下中小学幼儿园布点规划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中小学;幼儿园;布点规划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而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我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和普通中等教育[1]。实现基础教育发展的效率、质量和机会公平,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合理开发和配置教育资源是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一项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提高固镇县教育规模效益和办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对其县域进行布点规划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固镇县中小学幼儿园布点现状

1.1 现状概况

至2019年,固镇县域范围内共有公办幼儿园88所,在园幼儿约13000人;小学共有146所,在校学生约55000人;县域共有公办高中2所、公办初中21所、公办完全中学5所、民办完全中学4所,在校初中生约18000人,高中生约10000人;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约500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约100人。

1.2 问题分析

1.2.1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

虽现有大量幼儿教育设施,但多为民办或公办民营,这些教育设施用地和建筑规模小、学生数量大,办学不稳定性较高,幼儿的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证。现有公办幼儿园难以满足幼儿入园需求。

1.2.2幼儿园不满足标准要求

公办幼儿园存在班额超标,生均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严重不足等问题,而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看护点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更难以达到标准要求。

1.2.3小学分布与生源分布不匹配

村庄小学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与城区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差距较大,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生源迅速向城镇集中,导致城镇建设区的学校数量和建设规模严重不足,而大量村庄学校由于生源不足在逐渐萎缩。

1.2.4部分学校负荷过大,服务半径不合理

大部分城区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在校生过多,场地和校舍面积不足,教学活动开展受限,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且由于学校数量较少,服务半径较大,部分学生需穿城、跨河上学,对城区交通造成一定压力,同时学生也存在一定的交通安全风险。

2、规划布点思路

首先在总体层面重点对现状问题和对规划标准进行分析研究,统筹全县教育资源的规划布局;然后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结合固镇县实际情况确定规划编制的技术标准;再将中小学幼儿园布点充分与固镇县单元控规相协调,使之具有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最后考虑到近远期学位需求的不同,制定合理可行的近远期布点方案。

3、规划布点原则

3.1 县城层面

3.1.1严格避免用地流失

严格控制现有和规划的中小学和幼儿园用地资源,避免因用地功能调整造成流失。

3.1.2集约利用空间资源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地紧张的老城区学校通过合理增加校舍容积率,优化学校空间布局满足教学需求。而规模过小,无法有效发挥办学功能的校点,则通过用地等量置换措施进行整合或采取一校多区的办学模式。

3.1.3预先保留学校用地

对居住片区周边的学校用地应预先进行一定的控制,用地缺乏条件的也应研究形成科学的控规调整机制,優先保证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用地需求,已建成居住片区未来进行二次改造开发时,应按标准增加中小学和幼儿园配套。

3.1.4合理布局学校点位

根据中小学和幼儿园资源利用特征,合理布局点位。相对完整独立的居住片区应优先满足服务半径较小的幼儿园和小学布点,整体上呈分散形态。服务半径较大的中学则在新区适当布点,以缓解老城区或新区中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3.1.5同步配套建设学校

在居住片区建设和开发过程中应严格按规划同步配套学校建设,以减少学校建设滞后所带来的就学压力。

3.2 乡镇层面

3.2.1统筹城乡整合资源

乡镇集中布点功能完善的学校,对于乡村地区规模小、生源少的校点,应逐步撤消。结合村庄建设规划,分散布局小学、幼儿园,基本达到使其服务范围覆盖乡村地区,并按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建设。

3.2.2执行标准预留发展

由于大量的学龄人口从农村涌入城镇,镇区及乡驻地生源还将有所增加,因此在乡镇教育设施建设时要严格按规划标准要求进行,并考虑一定的配套预留。

4、规划实施建议与措施

4.1 加强调控,切实优先发展教育

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和统筹力度,坚持在各级规划中优先谋划教育发展,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2]。

4.2 多元投入,确保教育发展需求

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通过国家、社会、个人多方投入,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强市场化运作,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3]。

4.3建设引导,推动城市开发经营

通过中小学幼儿园的前期引导作用,提高周边土地价值,带动土地开发,形成通过土地增值收益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方式,逐步完善城镇功能。

4.4 加强宣传,健全相关法制管理

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布点规划的宣传,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实施与监督。规范教育用地的审批、建设、调整等程序,将教育设施建设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4.5 落实监督,促进规划实施到位

政府组织成立规划实施督导小组,监督规划的实施落实到位。规划在具体实施时要尊重县域发展规律,逐步滚动建设。

4.6 保障师资,注重人力资源培养

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多途径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使得适龄学生能公平公正地享有就近入学权利。

5、规划布局

5.1 县城层面

5.1.1幼儿园

在城区新建住宅区规划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规模不宜大于12班。依据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考虑配套幼儿园设施。对未配建幼儿园的住宅片区开发,应结合周围片区开发情况借用或独立设置幼儿园。规划对城区规模较大,用地面积和建筑面积达不到标准的幼儿园,按照幼儿园设置标准逐步减小办园规模,以全部达到《幼儿园建设标准》要求。对规模较小且没有拓展可能的幼儿园,规划予以取消或并入附近幼儿园。对现状小区配建园,应尽快办理产权移交手续,并按照实际建设规模配设相应班级幼儿园,面积较小达不到办园标准的可作为教育辅助用房使用。对于现状民办幼儿园中办园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较好,条件可达到办园标准要求,且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可予以保留并加强管理,作为对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的补充。对于规模小、办园质量差、条件不达标的民办幼儿园予以取消。

5.1.2小学

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对现有小学规模逐步进行调整,限制优质学校超规模发展并逐步减小规模,在现状分析和规划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学校的用地规模和学生容量。对新建学校的用地严格按标准控制,规划扩建和新建的学校,要预留好其发展空间,在新建地区尽快配套建设新的学校,使小学建设与新建住宅区保持同步。

5.1.3中学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特殊教育学校

在综合考虑现状情况和固镇县总体规划确定的产业布局基础上,对用地和规模达标的中学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予以保留,有条件扩建的予以扩建,办学规模较小学校予以撤并。特殊教育学校根据相关用地标准予以扩建。

5.2 乡镇层面

5.2.1幼儿园

乡镇除镇区和乡驻地外因居民点分散,学校普遍规模较小,小学存在不少以教学点形式存在的学校,许多学校在校学生还不足100人,不利于学校的师资力量配备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规划针对农村与城市不同的特点,本着适度超前、相对集中、就近入学的原则,规划对农村学校进行合理引导、迁并,更好的服务于人口密集区域,使布局更加合理、有效。

5.2.2小学

逐步取消布局不合理且无发展潜力的农村学校或改为教学点。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尽快配套建设新的学校,同时限制现状学校超规模办学,努力提高农村保留学校的办学质量。在对现状分析和规划预测的基础上,结合现有学校的自身状况,对各乡镇学校提出明确的调整措施,合理确定各学校的规模。同时乡镇小学布局与乡镇总体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结合考虑,使学校布局均衡合理。

5.2.3中學

现状乡镇初中高中基本能满足未来需求,规划予以保留,并结合固镇县总体规划增设相应初中。

结语:

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布局中小学和幼儿园,以求与县域发展方向、结构以及县城布局相协调,促进固镇县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高全县教育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固镇县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均衡、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伦,阮祯,王蕾.基础教育布局规划编制探讨[J].河南科技,2013,(02):251-251.

[2]黄明安,陈丹,杨柳青.湖北省教育优先发展的举措研究[J].当代经济,2012,(11):94-96.

[3]秦磊,胡嘉纪,郑永奎等.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笔谈[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9-16.

猜你喜欢
中小学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私家菜
幼儿园来了男老师,你欢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