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每年这个季节,炊烟总比黄花瘦,无论是衣衫褴褛,还是思念如疾,无论是出门在外,还是居家等候,都是骨肉之血浓于水。在我的老家,化不开的亲情,素朴加身,奔赴一个个喊着乳名的村庄。
而我,只能坚守枯瘦的油灯,我用诗歌的语言掩盖现实,我的表达,是生活释放的草稿。我所模仿的古人,秉烛夜读,捻须拔动的肉体之疼,是焚香祈求平安年丰。
面对室外万家灯火,空中炸响的烟花,一条时间的河流,丈量着村庄的春秋。
而充满变数的脚步,仍在突围和挣扎。
“哇——哇——”。
烟花惊起寒鸦,在高大的白杨枝头,季节的颂辞穿过一片枯叶的脉络。
尾随而至的雪,是铺天盖地的花朵,借风发力,一声声喊出我的乳名。
这么多人,沿着长长的廊道奔跑。
卧铺向左,硬座向右,逆流的鱼群一分为二,又散为无数的支流,然后化为一滴水,南腔北调的方言推开了母语的门扉。
一列火车开走了,又一列火车进站。
一列洪水分流成一滴一滴的水。
新的洪流在逆風奔跑,汇入另一列流动的河。
一些人在送行,一些人在接站。
有的喜极而泣,有的在挥手之间,泪珠也溢满皱纹。
就这样,站台空了,又满了。满了,又空了。
一些人走着走着,就长大了。一些人走着走着,就老了。
还有一些人,一路随波逐流,一生迷失在路上。
物是人非。我以中年的脚板踏入了幼年的脚印。
山路依旧孤单而瘦小,青石板上的苔藓,这些卑微的生命,只要一点点雨露,就能四季常青。
山路一边的山崖,时不时滚落的碎石跌入山谷,好一阵传来的回声,敲得心坎一紧一疼。
这时候,空旷的山间,热情而清亮的鸟鸣,是我失散多年的兄弟,它们为生活值更,等我回家。
是的,在山岭的坡台上,桑叶已经撑开绿伞,坐在树荫下的婆婆,一根拐杖敲着树干,摇落的桑葚就像喉咙咯出的血,一地暗紫的斑点。
从松林后的墓地开始,爷爷的咳嗽声,在两座山之间回荡。
父亲在灶屋里拉动风箱,一呼一吸的喘息中,熬在铁锅里的玉米红薯粥,鼓满了透明的气泡,这时候,屋顶的炊烟是正午的钟点,清香弥漫。
这时候,天空飘过的云朵,归心似箭。
一次一次生命的重逢和别离,唯有这条走了无数次的山路,还是那么窄,一边是深渊,一边是悬崖。
在这里,我的每一次呼吸都还在等我,只要俯下身来,我们的心脏就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