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型拨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观察

2020-11-06 11:47弓国华王贤海孙绍君孟令坤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20期
关键词:二头肌骨膜肌腱

弓国华,王贤海,孙绍君,孟令坤

(吉林省通化市骨伤医院,吉林 通化134001)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是临床常见的无菌性炎症,好发于中老年人群[1]。在引起肩关节疼痛的疾病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变可能是主要的原因[2]。该病属于中医“痹证”“筋痹”等范畴,其病因主要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为先天禀赋不足,日久体虚,迁延不愈,致正气不足,不能抵御外邪;外因为外感风寒湿邪,外伤或长期反复劳损,侵袭筋脉;内因与外因共同导致筋脉痹阻不通,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筋痹。现代医学认为,该病可因外伤或长期反复劳损发病,病理机制多为肌腱在结节间沟内长期遭受磨损而发生退行性改变[3]。临床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方法较多,但治疗效果有一定差异。本研究主要探讨勾型拨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通化市骨伤医院收治的88例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35.32±3.68)岁;平均身高(1.66±0.32)m;平均体质量(65.80±12.76)kg;平均病程(6.32±1.31)个月。观察组男20例,女24例;平均年龄(36.38±2.76)岁;平均身高(1.68±0.38)m;平均体质量(66.10±13.86)kg;平均病程(6.53±1.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参考《实用骨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肩关节前方疼痛,疼痛向三角肌附着处或肱二头肌肌腹放射,夜间加重,严重者影响睡眠;肩关节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受限且有疼痛感;结节间沟及其上方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较为明显;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阳性;症状严重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肌痉挛,甚至发展成冻结肩[4]。②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愿意配合随访。

1.3 排除标准 有其他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者;2周内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者;施术部位有皮肤感染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及全身衰竭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局部注射疗法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在结节间沟处寻找1~2个痛点,用龙胆紫进行标记。配置混悬液,0.9%氯化钠注射液2 m L+醋酸曲安奈德5 mg(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0762)+2%利多卡因2 m L(山东华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147)。用5 m L一次性注射器抽吸配好的混悬液,按标记点刺入结节间沟,分别在结节间沟、腱鞘内注射(每个部位1~2 m L),刺入腱鞘内时针下应有突破感,回抽注射器无血液回流后,缓慢将药液推入。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

2.2 观察组 给予勾型拨针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使其肩关节略外展、外旋,肘关节略屈曲。进针点定位:在肩峰下内侧寻找喙突,在喙突内侧寻找肱骨小结节,按压固定肱骨小结节,肩关节外旋时肱骨小结节向外滑动,确认按压部位即为小结节,小结节外侧高点即为大结节,中间即为结节间沟,结节间沟下1.5~2.0 cm为进针点;同时寻找结节间沟压痛点,分别用龙胆紫进行标记。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1%利多卡因5~10 m L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进针点用16号配药注射器针头破口,拨针快速进皮,适当倾斜针体至结节间沟骨表面,由于勾型拨针的特殊结构(见图1),操作时针体前侧与结节间沟平行,沿结节间沟骨表面、肱骨横韧带下方,向上、向下纵行疏通、剥离,痛点标记处需要重点处理。同时可以在结节间沟内行磨骨手法,通过磨骨产生“骨膜效应”,双向调节骨膜、筋膜、运动系统。术毕撤回针体至皮下,调整针体方向与结节间沟垂直,将针体从肌腱下方穿过,以勾型拨针的拐点为支点,撬拨、牵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以解除局部粘连。术毕采用无菌敷贴覆盖包扎针孔。每周1次,治疗2次。

图1 勾型拨针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①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疼痛情况,0分表示无疼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选择相应分数。②Constant肩关节评分。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系统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评价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的肩关节功能,主观部分评分包括疼痛程度评分和对日常生活影响的评分,总分35分;客观部分评分包括肩关节活动范围评分和力量评分,总分65分;评分越高表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Constant肩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Constant肩关节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同期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VAS评分 Constant肩关节评分观察组 44 治疗前 7.32±2.12 28.36±12.13治疗后1个月 3.11±0.42△▲ 72.23±10.12△▲治疗后6个月 2.33±0.31△▲ 96.34±18.65△▲对照组 44 治疗前 7.51±2.63 29.67±11.41治疗后1个月 3.42±1.62△ 61.28±10.56△治疗后6个月 2.73±0.61△ 86.56±13.45△

4 讨论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属于中医“痹证”“筋痹”等范畴,《济生方·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可见,该病多为风寒湿之邪侵袭人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因施加于内因之上,使寒湿之邪阻滞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活动受限,局部产生疼痛。又因寒性凝滞而主痛,湿性重着,故当患肢活动时,可使局部痛感加重。寒与湿结,使病程缠绵迁延;经脉不通,病久不愈,痰瘀互结,遂生“筋结”。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该病因长期慢性劳损或剧烈运动,使长头肌腱及腱鞘在骨纤维鞘中受到磨损,导致局部发生充血、水肿,加重了鞘管狭窄,持续性损伤与修复导致瘢痕、粘连,使腱鞘发生纤维化、增厚等改变,使肱二头肌滑轮系统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关节活动。

目前临床医师多采用保守疗法治疗该病,有研究表明,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治疗,对改善患者症状有积极作用,但长期治疗对肌腱愈合不利[5]。拨针是由古代九针衍生出的一种治疗针具,其针体较长,可以从一点进针,在一个层面上360°作用于各层面,直达病变所在,通过钝性分离、杠杆等作用,松解病变周围区域的肌肉,刺激神经末梢,增强局部软组织细胞活力,促进血液循环[6]。拨针治疗既可起到针刺经络传导的效果,又可剥离、疏通浅深筋膜,松解消除瘢痕、粘连,调节局部肌张力[7]。另外,拨针磨骨可产生“骨膜效应”,骨膜具有营养、保护、传递、运输、支持等功能,所有肌筋膜组织的起、止点均附着于骨缘、骨面、骨突等骨膜组织上,因此拨针磨骨可以双向调节骨膜、筋膜、运动系统。勾型拨针前侧有约30°角的小弯,在剥离的同时可起到撬拨、勾拉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了勾型拨针及局部注射两种治疗方式,治疗后,两组肩部疼痛感均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均明显提升,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治疗后1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VAS、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勾型拨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的疗效优于局部注射治疗,远期疗效确切。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使用勾型拨针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时对施术者的要求较高,须有扎实的解剖学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在治疗时快速准确地处理病变部位。因施术者操作能力的差异,治疗效果可能不尽相同。今后,笔者将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实施勾型拨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一步增强治疗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二头肌骨膜肌腱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股二头肌长头肌腱断裂1例
眼眶MRI 在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应用研究
骨膜反应对骨病变的诊断价值
2020 年第1 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肱二头肌远端肌腱的高频超声扫查方法
2019年第1期继续教育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