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在这次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美国多地国民警卫队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暴乱。这些全副武装的正规军所防备的不仅是骚乱人群,还有那些由枪支武装起来的有组织民兵团体。后者从美国建国初期遗留下来,由最初美国征战四方的得力助手,逐步演变为针对美国政府的“暴力黑手”。
曾帮美国政府攘外安内
打响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
美国民兵组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众所周知,美国前身是英国在北美建立的13个殖民地。早在独立战争前,谋求自治的北美殖民地为对抗英军和印第安人,就开始广泛建立自己的民兵组织。这些自带武器干粮的民兵,出则为兵、入则为民。由于地方民兵团体往往受到当地的自然条件、资源和民众心态影响,导致各殖民地的民兵部队千差万别,既有纪律良好、训练有素,但装备不佳的队伍,也有不可信赖、指挥无方却装备精良的部队。
其中最精锐的北美民兵部队号称接到战报一分钟内就能集合完毕,火速赶往任务地点,被称为“一分钟人”。1775年在莱克星顿打响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的,就是当地的“一分钟人”。他们涌入战场,朝英军队列连续猛烈射击,即便英军将其击溃,但这些民兵仍可以很快重新聚集起来再度发动攻击。在他们的连续打击下,英军被迫撤退。
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大量北美民兵高唱着《扬基之歌》、自发走上战场,到处袭击英军,为赢得独立战争胜利立下汗马功劳。不过所有民兵组织都未曾归属中央政府辖制,一些殖民地政府为所属民兵提供武器和装备,另一些就干脆让征召而来的民兵们自行解决。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甚至咒骂他们“就是靠不住”,因为“假如战役冗长且艰巨,缺乏纪律约束的民兵们就会逐渐离队,自行打道回家”。
曾是美政府镇压民众的“爪牙”
美国独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一直采取松散的邦联自治体制,邦联政府不仅没有钱、没有建立常备军,甚至连续13年没有国家领导人。在此阶段,民兵组织的地位空前重要——13个殖民地州各自为政,所能依靠的只有临时动员的民兵。在镇压著名的谢司起义时,民兵就充当了美国政府的“爪牙”。
由于在独立战争期间欠下法国、荷兰等国巨额债务,美国政府转头以税收的形式将其强加给底层人民。大批农民纷纷破产、沦为债务人。1786年,一些马萨诸塞州破产农民在前大陆军军官丹尼尔·谢司的带领下,发起轰轰烈烈的谢司起义。他们攻击多地法院,阻止法院审判或监禁欠债农民。州长詹姆斯·鲍登下令召集民兵进行镇压,这时民兵体制的弊端一下子暴露出来,不仅发生伍斯特县民兵同情破产农民、拒绝镇压的情况,各地召集的民兵也对谢司起义军束手无策。而联邦政府干脆宣称缺乏资金,无法征募士兵,更无力派兵平叛。
1787年1月,马萨诸塞州州长依靠120多个商人的众筹资金,从东部各县重新招募超过4000名民兵,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击败了起义军。但谢司部队很快在其他州恢复元气,人数超过1.5万人,甚至还攻占当地军火库。最终,美国政府通过假意谈判的方式麻痹了谢司,趁机调集援军包围起义军,才将这场起义镇压下去。
谢司起义充分暴露当时美国邦联制松散无序的现状,也印证各州民兵的软弱无力,迫使前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重出江湖,领导各州修改宪法,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从此,常备军取代民兵成为美国政府的武装力量,在此后多次镇压民众的运动中,民兵组织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美国对外扩张的重要力量
虽然失去了主角地位,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民兵组织在美国历史上依然扮演着重要助攻的配角角色。1812年,美国对加拿大发动攻击,美军共集结3.25万正规军和45万民兵作战。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初期,美国能出动的正规军只有1万人,在紧急动员后,美国征召了3万正规军和6万民兵。这些民兵基本上都是南方各州的牛仔,他们热衷于获得墨西哥北方的土地,所以战斗积极性非常高。正是依靠这些民兵的狂热作战,美国击败墨西哥,强占多达23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南北战争期间,由于美国当时采用的是松散的民兵动员制度,动员效率低,士兵素质差。南北两军的基本组成,实际上都是各州临时征召的“民兵团”,互相之间缺乏统一协调,上战场前才勉强训练好队列行军。一旦脱离密集队列约束,缺乏训练的美军志愿民兵们很容易失去组织、在战场溃散。南方邦联军初期只有10万人,通过征召民兵后,则超过50万人。同时北方也征召了大量民兵入伍,最终总兵力超过100万。普鲁士著名战略家、陆军元帅冯·莫特克评价美国南北战争时毫不客气地嘲讽称,“这场战争是两个武装暴徒在全国各地互相追逐”。
南北战争结束后,南方的白人民兵虽然放下武器,但他们不甘心政治上的全面失败,很快组成以三K党为代表的非法社团。1873年4月13日,路易斯安那州的三K党和白人民兵组织,因为不满1872年支持黑人民权的政党大选胜利,进行了骇人听闻的科尔法克斯大屠杀,估计有62-153名黑人被南方白人民兵组织杀害。
尽管北军统帅出身的格兰特总统签发“三K党和执行法案”,历任总统对该组织也进行持续打压,但白人至上主义在南方民间仍然很有市场,为后来的族群对立埋下了伏笔。▲
催生俄克拉何马爆炸惨案
在“9·11”事件之前,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是美国本土的右翼白人武装分子。
通常认为,美国现代民兵运动始于20世纪90年代。1992年,美国烟酒枪炮及爆裂物管制局(ATF)怀疑退伍军人兰迪·韦弗与白人极端组织有关,结果在交涉时发生激烈枪战,导致其数名家庭成员死亡。时隔一年,ATF又在围攻大卫·考雷什领导的邪教组织“大卫教”时导致70多名大卫教徒在大火中丧生,此事极大震动美国社会,被称为“韦科惨案”。ATF在这两次行动中都有过度使用武力的嫌疑,而且针对白人极端武装组织的意图明显,并以“怀疑持有非法枪支”的理由进行搜查,这些举动引起很多右翼白人的敌对情绪,认为“美国政府已经准备拿他们开刀”,于是纷纷武装起来,美国现代民兵运动因此兴起。
1995年4月19日,时值“韦科惨案”两周年之际,美国退伍军人蒂莫西·麦克维等人以“报复美国联邦执法机构在前述两次事件里杀害无辜”为理由发动了疯狂袭击。他把一辆租来的卡车装满炸药后,停在俄克拉何马城市中心联邦大楼前,然后引爆炸药,导致168人死亡、超过680人受伤,方圆16个街区的324幢建筑物受损或被毁,86辆车辆被毁,附近258幢建筑物的玻璃被震碎,造成6.52亿美元的损失。
这场爆炸案是当时美国本土所遭受最为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促使美国政府通过1996年《反恐怖主义及有效死刑法》。爆炸案主犯麦克维被捕后仍自视为勇士,宣称爆炸案就是为了给“殉难的大卫教派信徒”报仇。他于2001年被执行注射死刑,这也是1963年以来美国首次恢复对死刑犯执行死刑。讽刺的是,在执行死刑前,监狱外还有数百名麦克维的支持者在示威游行。
1996年7月27日,在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举办期间,美国“上帝军”成员埃里克·鲁道夫为表达对克林顿政府堕胎议题的反对,不惜在奥林匹克百年公园内制造一系列炸弹爆炸事件,造成2人死亡、111人受伤。其后,他又先后于1997年、1998年在堕胎诊所等地制造3起爆炸案。鲁道夫由此成为美国极右势力心目中的英雄。为抓捕鲁道夫,美国警方发动史上最大规模的追捕行动,不惜出动数千名警察和士兵,动用直升机和运动物体探测仪,并雇用当地猎人,直到2003年才将他捉拿归案。
近年来,出于对美国政府限枪政策和地方权力被剥夺的恐惧,美国右翼民兵组织再次迅猛抬头。专门研究美国极端民兵组织的美国南方贫困地区法律中心称,从2002年至2012年,美国“爱国者”民兵组织数量增长了8倍。在与民兵组织的冲突中,美国政府的“退让”和冷处理政策在相当程度上鼓励极端民兵更频繁地与政府对抗。“那些参与对峙的民兵发现,自己拿枪对准联邦政府执法人员,最终都能全身而退,因此大受鼓舞。”▲
逐渐转向政府对立面
南北战争后,随着美国经济的腾飞,过去的民兵为各州掌握。1903年的《民兵法案》推动体制内民兵向国民警卫队转化,“全民皆兵”逐渐成为历史。但“在民间组织民兵”的权利依然得到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的保护,一些白人持枪武装打着“非组织民兵”的旗号长期存在。
20世纪60年代后,美国民权运动风生水起,美国联邦政府提出保障黑人权益主张,引发右翼白人反扑。关于枪支管制、堕胎、货币等方面的政策,更激发一部分右翼白人的极端反抗。在他们眼里,既然合法政府已经“沦陷”,民众就有权利依据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自发组织民兵武装以捍卫白人利益。美国民间由此兴起民兵运动(也称“爱国者运动”),诞生了大量的民兵组织,如“基督教爱国防卫联盟”“圣约组织”“利剑组织”“上帝军”“得克萨斯应急后备军”“白人爱国者党”“3%美国爱国者”等。这些打着“民兵组织”旗号的白人武装组织,堪称是多种右翼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如白人至上、基督教义至上、无政府、地
方武装自治、反枪支管制、反税收、反堕胎、反纸币、反女权、反国际主义等。
这些民兵运动的参加者坚信,即便只是一小群人,只要手里有枪便可以推翻暴政。他们攻击的对象不再是外国势力,而是美国政府。在政治上,他们以爱国者自称,高举“反政府”“拥枪”“排外”等旗号,反对联邦政府侵害公民权益,要求恢复美式传统“民主自由”;在组织上,模仿军队编制,经常购置枪支弹药、进行军事训练和实战演习,随时准备进行战斗;在领导上,许多右翼民兵组织头目来自美军退役人员或退役警员,有的甚至是前美军特种部队成员;在行动上,他们敢于组织一系列非法暴力活动,不惜和政府执法机构发生武装冲突。
而美国政府则从二战后的多起国外军事政变所引发的血腥暴力和社会动荡中总结教训,认为“要避免革命和军事政变的发生,必须防止极端势力拥有军事力量”。那些坚持“手里要有枪”的右翼民兵组织与美国政府的矛盾就变得日益激化,一系列枪击和恐怖袭击事件不可避免地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