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红 星
(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感染疾病科 天津 301900)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也是我国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即使疫苗已广泛普及并接种,但仍有局部地区出现小流行,部分偏远及贫困地区有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及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流行性腮腺炎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2]。本文主要通过对100例小儿流行性腮腺炎患者的研究,探讨普济消毒饮加减法的疗效。
本研究选取 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我院小儿感染科收治的流行性腮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实验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26±1.47)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8.27±0.13)℃。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14岁,平均年龄(8.41±1.29)岁;入院时平均体温(38.35±0.21)℃。同时,所有患儿均符合2012年颁布的《儿科治疗指南》[3]中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脑膜炎、脑炎等并发症的患儿;同时所有患儿无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经比较,两组患者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利巴韦林注射液((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30054))治疗,剂量为10mg/kg ,1次/d。实验组在抗病毒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为:黄连3g,金银花10g,连翘散10g,陈皮10g,白芷6g,当归10g,皂角刺6g,炒白芍10g,甘草4g,赤芍10g,厚朴10g,焦山楂10g,蒲公英10g。共7剂,口服,每日1剂,每剂100~150mL左右。两组患者治疗疗程均为2周。
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如下:治愈:体温恢复正常,腮腺肿胀、耳周疼痛消失;有效:体温降低,和(或)腮腺肿胀、耳周疼痛有改善;无效:体温无明显改变,腮腺肿胀、耳周疼痛无明显好转。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不良反应主要根据患儿是否出现如皮疹、腹泻、腹痛等临床症状来判断。
经比较后发现,实验组总有效率为74 %(37/50),显著高于对照组36 %(18/5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n(%)]
结果显示实验组退热时间及腮肿的消退时间分别为(2.83±1.36)d、(6.54±2.17)d,显著低于对照组(4.57±1.29)d、(9.91±2.04)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统计后发现,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腹泻1例,口腔溃疡1例,皮疹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腹泻4例,口腔溃疡5例,腹痛3例,皮疹7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8.0%。经分析,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12.374,P<0.05)。
流行性腮腺炎是现阶段小儿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之一,该病起病急,典型临床症状包括不同程度的发热、咽部疼痛、恶心呕吐等。同时,该疾病还可造成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进而引发脑膜充血、水肿甚至脑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等严重后果,若未及时治疗则极易导致腮腺炎合并脑膜炎,造成严重后果[4~5]。目前,临床医师较多采用抗病毒药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其中以利巴韦林、更昔洛韦为首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药物对体内DNA、RNA的复制,达到抑制病毒扩增的作用。但由于上述药物毒性作用较大,可出现如骨髓造血异常、免疫抑制、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等毒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患儿康复后的的生长发育[6]。近几年,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逐步应用到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当中。中医学认为:普济消毒饮可用于治疗某些实质为上中焦实热之证的疾病。该方剂中黄连具有苦寒清泻脾胃积热的作用,同时配合金银花的热解毒作用,两者共为君药;同时以当归、白芍、陈皮等药物行气化痰、活血通络的功效,共为臣药;蒲公英、连翘具有解毒消肿的作用,为佐药。本方可用于清热解毒、活血消痰,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即加用普济消毒饮加减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普济消毒饮加减法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儿痛苦,疗效更佳,故可尝试将该方法应用于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治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