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爽,汤巧香
(天津城建大学 建筑学院,天津300384)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严峻的社会问题.中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2亿,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据估计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3亿[1].因此,养老问题是社会极其关注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报告要求[2]:“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养老院建设,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本研究以天津市养老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老旧养老院景观进行改造提升.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人们对养老院的需求逐渐增多,但新建养老院数量不多不足以满足现阶段的需求.同时,由于老旧养老院室外环境恶劣、公共设施不足,老年人也不愿意选择入住,因此在养老院供应量与需求量不平衡的情况下,老旧养老院的景观改造提升迫在眉睫.
根据天津市养老院兴建年代相关数据及实地调研可知,天津市在1990—2010年之间兴建养老院最为频繁,在2010年到达了建设数量的巅峰.但这些养老院大多数无法适应现有老年人的需求. 本文将20年前甚至更早时兴建的养老院定为本课题研究的老旧养老院(见表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迁移,中国早期养老院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早期的养老院大都为那些无家可归或无法自理的老年人提供服务,这些养老院户外环境恶劣,在景观设计上没有结合老年人的心理与生理需求;其次没有足够的户外空间供老人休憩娱乐,没有达到舒适养老环境的标准;公共设施设计不合理,缺乏无障碍设计,主要体现在坡道、标识、扶手等方面无法满足老年人需求.
表1 实地调研老旧养老院基本情况
2.1.1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衰退.首先体现在行动不便、反应迟钝,视力下降,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人际交往.因此要通过改变外在的环境因素来满足老年群体的生理需求,在改造老旧养老院时对标识系统颜色上的运用、植物的搭配及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都应该在符合老年人生理变化的基础上进行[3].
2.1.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老年群体在随着年龄增长的同时因身体机能的退化,会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冲击,并伴随着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一些老人由于社会和家庭角色的变化会造成心理上的失落感与孤单感,此时老年人既需要一个安全的自我空间又渴望与外界交流.针对这种心理需求可以通过植物的围合设计给老年人营造多样的户外社交空间,既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又创造了邻里感.
2.1.3 老年人的归属需求
当老年人脱离原有的工作岗位后常会对自身价值产生怀疑,归属感得不到满足,而户外环境作为老年人每日活动的场所,其景观设计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归属需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通过增设园艺操作区、书画天地等景观设施让老年人的归属需求参与其中并获得成就感,同时也要注重文化地域性,多选择乡土植物.
2.2.1 以老年人生理需求为本
(1)合理规划道路系统
首先道路系统应该贯穿整个养老院的各个空间,既方便各空间的联系也能将整个空间环境相统一,创造良好的视觉流线[4]. 其次养老院道路布局应采取简单循环的方式,避免出现死路的情况,并在道路两旁设置多类型的景观小品,如座椅、安全的水景设施、雕塑小品等,保证老年人在行走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休息且不会感到枯燥无聊.最后在养老院道路的交叉路口处,要设立简洁明确并且醒目的指示牌,指示牌的字号要稍大一些,让老年人可以明确道路方向,避免迷路带来的不安.
在道路设计方面要考虑到有些老年群体需要借助轮椅、拐杖行动,所以道路设计及施工要考虑尺寸问题.在无障碍道路景观设计中,在设计尺寸上,出入口的宽度要在1.2 m 以上,并在出入口前设约2 m2的水平空间,供轮椅转弯;无障碍坡道高度不超过1.5 m;轮椅可通过的斜坡坡度要小于8.5%,并在斜坡的地方设置扶手和栏杆,避免发生意外.在施工尺寸上应注意道路铺装接缝要小于0.3 cm,保证轮椅或者拐杖不会卡在里面[5].
(2)提供多种公共设施
在养老院户外空间中,针对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可设置一些健身设施,比如扭腰器、太极推盘等,让老人在得到锻炼的同时仍可与他人交流.另外,针对老年人神经系统不断衰弱,还可设置一些有趣味性、益智性特色的文化设施.如轨道式象棋,利用轨道内的滑动使固定的棋子在棋盘上活动,可以增强老人动手能力,激发脑力思考,从而减少患智力障碍等疾病的可能性.
同时也要设置一些供老年人休息的设施,如座椅、亭子等.座椅的设计最好配有扶手和靠背,增加使用者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在材质的选择上多采用让老年人感到亲切的木质座椅,尽量避免采用一些金属和石材材质的座椅.
2.2.2 以老年人心理及归属需求为本
(1)创造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多重空间环境
为了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既要做到动静分区也要划分出不同尺度和功能的集体活动空间、私密空间及庭院空间等,创造出多重空间环境,满足老年人的安全感的同时也创造邻里感,增强老年人之间的交流[6].
(2)创造以植物为主的空间场所
在景观构建之初,应该在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文化特色、地域特征等基础上在环境中融入当地的地域特色,种植本土植物,设计出让老年人有归属感的空间环境.老化社会理论中的活跃理论认为[7],一个人到老年时仍然期望能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贡献自己所能,可增加他们对晚年生活的满意度.因此可让老人参与园艺活动,与植物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比如认领一棵小树进行养护管理,闲暇时候可以浇水施肥或采摘果实.
本文选择天津市养老院为研究对象.天津市养老院成立于1953年,占地2.33 hm2(35 亩),是一所集养老、护理、医疗和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养老机构[8].它主要收住社会孤老、患有各种疾病和需要临终关怀的老年病人.该养老院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利于亲朋好友探望,同时建有附属医院,可及时应对紧急情况(见图1、图2).但是该养老院的道路布置和植物配置均不合理,且景观设施类型过于单一.具体体现在道路设计上没有形成人车分流,道路铺装也存有问题;植物种类少且杂草重生,缺乏后期管理;场地内只简单的摆放了座椅和凉亭.基于以上情况,天津市养老院虽有诸多景观问题,但仍有改造提升价值.
图1 天津市养老院航拍图
图2 天津市养老院入口
3.2.1 道路及道路标识设计
天津市养老院在道路整体布局上形成三级道路网.一级道路以车行为主,二级道路以非机动车和人行为主,三级小路连接游憩空间.现存问题是该养老院道路没有实行人车分流,机动车在一级道路行驶时会给养老院内的老人带来极度的不安全感,此外养老院没有停车场;园内游步道部分采用了鹅卵石进行铺装,但由于鹅卵石之间的缝隙过大,容易将轮椅和拐杖卡在其中,不利于老人行走安全;园内道路指示标仅有一两个,不利于老年人辨别方向.
3.2.2 景观设施
该养老院现有的几处景观设施类型比较单一,而且在设施周围没有结合植物,缺乏围合空间设计(见图3).此外养老院虽有很多木质座椅供老人休息,但夏季遮荫效果较差(见图4).在照明设施上缺少景观照明设施,如地灯、水底灯、投射灯等,而且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来避免眩光对老人的影响,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晚间使用需求.该养老院在无障碍坡道处缺乏护栏、扶手等设施来保障老年人的安全(见图5).
图3 景观设施
图4 露天座椅
图5 无障碍坡道
3.2.3 植物配置
养老院内的植物根据道路网呈规则式种植,种类繁多,以乔木和灌木为主.在植物的选择上将其功能与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首先在养老院游步道的两旁考虑到了植物的多样性,种植了桃树、海棠、柿子树、金银木、山楂等无毒无害的植物,这些植物在开花时不仅具有观赏性,此外老人也能采摘果树的果实,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人的压力.
但仍存有缺陷与不足,比如在养老院游步道旁种植凤尾兰,不利于老年人的安全;在老年人活动区与休息区没有种植一些高大的乔木遮荫,缺少围合空间设计,植物搭配毫无章法,季相变化效果差,缺乏后期养护管理(见图6).
图6 养老院内植物搭配
3.3.1 步行道路景观改造提升
在设计步行道路时应选择循环型并链接的形式,但一定要设置好道路的出入口,不要出现迷宫式.同时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的衰退和反应记忆能力变差,可建立多处标识系统,避免老年人因迷路而出现焦虑的情绪.标识系统可选用城市道路中交通指示牌上的夜光漆材料,其吸收可见光15 min 左右即可在夜晚持续发光12 h,运用到养老院中利于老年人在天黑时仍能看清标识系统[9].
地面铺装设计要平整耐用,颜色统一,避免花哨.在特定的区域用特定的铺装材质,比如鹅卵石的铺装不宜太长,否则不利于介助性老人的使用,可运用于特定位置,增加道路趣味性,同时有按摩足底的功效.在空间的转折处,可通过对铺装图案、颜色的变化对道路方向的变化进行提示,增强老年人的方向感,以达到增强空间辨别性的目的(见图7).
图7 铺装设计变化
3.3.2 景观设施改造提升
养老院中的景观小品及休息类设施要符合老年人的审美标准,尺度材质要适宜,为增加老年人的亲切感,可布置一些花坛、树池、水景等景观设施,并且在设施周围可适当地种植一些无毒无害的植物进行围合,既给老人充分的安全感,也可以到达遮荫的目的.
养老院中的无障碍设计要保证老年人的出行安全,对于台阶及无障碍坡道等设施的提升改造要注重安全性.在美观实用的基础上要做到无障碍坡道两侧设置栏杆,应根据实际场地情况来设置栏杆的不同高度,栏杆的材质可以选择不锈钢、石材等;扶手一般设置在台阶或者坡道的两侧,在灯光明暗变化会导致眩晕的地方也应设置扶手来保障老人的安全,并且在台阶、路沿或有高差处设置警示性标语(见图8).
图8 警示标语
3.3.3 植物景观改造提升
通过对老年人心理需求的分析,老年人喜欢亲近植物,他们可以在种植植物中寻求成就感,同时也可锻炼动手能力,增强与他人交流机会,减少孤独感.由于天津市养老院原有高大乔木发育良好,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可考虑保留现有高大乔木树种,对灌木及草本植物进行改造. 在改造时要注重植物的层次和视点的变化,减少养老院的空旷感,以避免老年人出现孤独感.
(1)小群体休憩区:这一类空间面积不大,主要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半私密的围合空间,适合几个老人坐下来聊天休憩,植物配置上要注重植物的观赏性及保健性[10].保健性植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对老年人的身体产生保健作用,可选择种植银杏、龙柏以缓解老年人关节疼痛,有效促进血液循环;选择种植薄荷、侧柏等植物,其散发的清香气味,可有效缓解老年人的紧张情绪[11](见表2).
表2 保健性植物
(2)园艺活动区:在这个空间老年人从事园艺活动,在增强体力锻炼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12].可选择种植一些果树、蔬菜及食用性保健植物.比如:杏树、桃树、枸杞、大蒜、益母草、黄岑等(见表3).
表3 园艺植物
3.3.4 停车场景观改造提升
该养老院应设置一个停车场,主要为办公人员及访客停放车辆,但也要考虑到坐轮椅的老年人出行问题.养老院也要为这类老人设置专用的停车位,该停车位要比普通停车位面积稍大,保证这类老年人下车时有足够的空间放轮椅.同时还需在该停车位旁设置一条安全步道保证这些使用轮椅的老年人安全到达养老院室内,该安全步道与车行道尽量保持平行,宽度大致设置为一个轮椅和一个人可并肩通过[13].
在全球老龄化愈演愈烈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和社会所面临的养老问题及其延伸出来的老旧养老院室外环境景观改造问题都需要尽快解决.通过分析老年人的需求,可知他们需要特殊的环境休憩养老,尤其在室外环境细部设计上要更加精心,最终为老年人营造出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其能够在养老院继续实现自我价值,从而使老年人与养老院,及室外景观环境建立亲密的关系,通过园林环境来缓解他们的压力,更有力地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