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和伟 莫涛 李明国 陈世红 杨洁 黄晓燕 黄好日 卢帮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强调:“要重视少年儿童健康,全面加强幼儿园、中小学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股非凡的能量,可以决定人的一生,所以从幼年开始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7]。相关研究表明,幼儿时期的经历对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将决定孩子未来对体育的态度和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因此,学前教育阶段学前教师对体育课的认识以及体育课活动的开展、学前教师是否重视体育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是否具备设计和组织体育游戏的基本能力决定了幼儿在学前阶段对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启发。虽然体育游戏教学内容包括了基本的体育知识、体育的基本技能、体育的情感、幼儿的体能发展水平。通过体育游戏可以让幼儿了解学习游戏过程当中的基本的知识如掌握健康知识、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与规则、科学从事体育锻炼的方法等等;掌握体育游戏过程中的基本技能如跑、跳、投、身体平衡能力、技战术应用能力、体育展示与比赛等等;通过体育游戏让幼儿了解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品格、情绪控制、适应能力等等;通过游戏培养幼儿体能水平如健康体适能、提高幼儿的速度、力量、耐力、协调、平衡等等。
幼儿阶段是幼儿体质发育发展的快速期和敏感期,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游戏能有效的促进幼儿体质的全面发展,然而科学的组织和选择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对幼儿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幼儿教师的体育基本知识和技能是科学组织和安排幼儿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充分认识到幼儿发展的身心规律,掌握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了解体育锻炼的客观规律,认识到体育游戏的精髓,才能够保障学前教育幼儿教师体育活动指导的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幼儿阶段,身体的各器官和系统比较稚嫩发展发育不完善,体魄相对柔弱,身体的基础代谢旺盛,此阶段科学合理的安排体育游戏的教学内容,可有效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通过体育游戏来促进幼儿身心的综合发展,通过体育游戏有效的促进幼儿骨骼发育和肌肉的生长,进一步刺激幼儿神经系统的完善,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充分体现了快乐体育的发展宗旨,充分体现了在玩中学习,学习和玩两不误的教学理念,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养成集体意识、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进一步提升幼儿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使得幼儿越来越聪明、自信、勇敢、坚强。总之,体育游戏在幼儿教育阶段的开展和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发育的特点、满足幼儿玩的天性,对幼儿体质健康的提升效果显著。
在开展体育游戏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加强理论学习包括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学前教学论、现代教育技术、文化科学基础知识、体育科学基础知识、幼儿生理学知识、幼儿卫生与健康等理论知识。在实践方面,幼儿教师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运动能力、示范能力、讲解能力、运用教材的能力,接受体育专项技能的系统学习,即进一步提高幼儿教师体育教育能力,幼儿教师通过学习获取体育方面的知识技能,在工作时间中引导幼儿从事身体锻炼。考虑到职业院校的教育特点和目前社会对职业院校和幼儿体育活动的标准,幼儿的体育游戏需要不断充实,愈发多元化[1-10]。
1.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安排应结合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安排
首先,要符合学前幼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幼儿因其心血管系统尚未完善,运动过程中心率较高,幼儿的有氧代谢能力较差,容易疲劳。因此,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游戏活动的强度不可以过大,在游戏过程中尽量少出现闭气的环节,长时间的闭气会导致静脉血液的回流,容易引起幼儿的不适感。其次、要符合学前儿童的教育教学特征。学前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综合全面的发展。幼儿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内容,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快乐、健康、活泼、参与的教育过程。因此,在设计儿童游戏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游戏活动的目的,还要注意他们的情感、技能、态度、安全意识、合作意识、集体意识等方面的发展,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是激发幼儿持续不断从事体育活动的最好方式。最后要符合学前儿童的体育运动规律。任何体育活动都具有一定的运动负荷,幼儿体育游戏过程中也承受了一定的运动负荷,由于幼儿园的心血管系统、运动系统尚处于发育的关键时期。加之幼儿对自身的身体素质缺乏认识,在体育运动过程不能很好控制运动的强度,容易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引起的不适的生理反应。所以在体育游戏设计过程中要选择适宜的运动负荷以免对儿童造成伤害[1-8]。
2.幼儿体育游戏的教学原则
(1)游戏性原则。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阶段的体能活动不同于大孩子的体能训练,教师在讲授知识、动作时,必须用幼儿喜爱的、适合的游戏形式开展,将知识点融入故事或情景中,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2)寓教于乐原则。儿童神经处于兴奋与抑制不完善的生理过程,表现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根据幼儿身心发育特点,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要能够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让幼儿能够全身心的参与进来,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体育游戏中动脑与动手相结合、运动与学习相结合、快乐与成长相结合,让幼儿充分的感受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快乐性、教育性。
(3)最近发展区原则。让幼儿在活动中有进步,是一个活动的重要目的。最近发展区原则是指我们要尊重幼儿的现有技能和认知水平,根据他们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合理的目标,让他们跳一跳能够得着,通过本次活动顺利达到下一个发展区,实现能力提升的良性循环。
(4)全面发展原则。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发展。幼儿在体育游戏过程中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团结、互帮互助、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认识自己与他人,让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遵守规则,养成动脑的习惯,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水平。在身体素质方面,通过游戏可以发展幼儿的速度、耐力、协调等素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促进钙的吸收,提高幼儿代谢水平。总之通过体育游戏,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5)灵活多变原则。教案设置是固定的,幼儿状态、天气温度、场地环境是多变的,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在实施活动前对活动设置进行分析,在不影响活动目标的前提下灵活调整方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6)安全保障原则。安全是幼儿园从事教学的前提条件,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要确保儿童身体的安全,根据儿童身体条件的特殊性,不应安排过于激烈、时间跨度较长的体育游戏活动。其次要确保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尽量不要安排在粗糙地面的场地进行体育游戏活动,一旦小朋友摔倒,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擦伤情况。在体育游戏过程应准备相应的应急消毒药物,以备不时之需,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首先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掌握儿童相关活动的特征;掌握儿童的心理、儿童体育动作技巧;找到适合儿童的授课方法。在设计和选取幼儿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明确体育游戏的目的,联系游戏目的来选取游戏的内容以及形式,寻找科学有效的活动方式,商议明确游戏的规则,如果必要还应该思考游戏所需配置的条件,对游戏进行完善。为了进一步促进幼儿教师体育游戏能力的提高,丰富幼儿游戏的形式和内容(如表1)[6]。其次,学习幼儿基本体操的介绍及基本动作,幼儿基本体操由体操间队列队形的变化和幼儿体操两个部分组成。队列队形具有多样性,不同队列之间的变化可以锻炼幼儿肢体的协调能力。轻器械操所采用器械多种多样,器械体操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再次,加强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指导。幼儿在户外展开的体育活动十分常见的,幼儿教师如何根据现有的室外条件,科学合理的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创新性的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幼儿教师体育教育能力的综合表现。最后,合理安排幼儿教师参加幼儿园体育活动观摩与实践活动。
表1
幼儿体育游戏组织与实施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应用体育知识的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根据幼儿园的场地、器材、幼儿的具体情况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体育游戏活动,必须要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职业院校幼儿教师组织与实施游戏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幼儿体育游戏的创编、设计能力,课堂中组织同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练习,将理论的知识转变为实际应用能力,是提高幼儿体育游戏编排和组织能力的重要前提[6]。在游戏的编排中要强调体育游戏的原则和要求: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与编排能力是幼儿教师的基本教学能力,幼儿体育游戏的安排可结合思政课堂教育,与前沿的理论相结合,设计出更多反映时代特色,提倡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游戏。
学幼师专业大部分是女同学,她们大部分偏爱韵律操、体育舞蹈等室内体育活动,男同学大部分喜欢球类,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到的体育技能是片面的,体育课程的安排一般是普修课和选修课,因为男女同学的爱好不同,出现了体育学习的叠加显示,导致很多同学学到的体育技能非常单一。因此,为了让同学们接受更好的体育教育,在课程安排上需要进行适当调整,适度增加实践课程,从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来看,它必须经历泛化、分化、自动化三个阶段要想学好体育,必须依靠自己不懈的努力学习,才能有所收获,每一种运动本领都需要长期的实践与锻炼,特别是动作技巧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学前专业要突出幼儿教师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教师体育游戏的各种能力,必须要分配给这一个科目足够的课时。当今大多数高职院校体育课安排的实践有限,每周一次体育课,无法满足学生掌握应用体育教学的能力,为了进一步增强幼儿教师体育教育能力以适应工作岗位需要,在校培养幼儿教师期间,相关院校及专业应不断出台相关文件来规范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体系的提升[1]。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体育游戏课程科学合理的设置,将直接影响学前教育学生组织体育活动水平和能力,在课程设置中重视体育基本理论知识的课时安排,强化体育基本技能的掌握和提高,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育游戏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学生观摩优秀的体育游戏设计案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结合,进一步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强化其体育运动的兴趣,通过自身的体育锻炼来感染幼儿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幼儿教师在开展对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要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情况安排恰当的体育活动内容,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实现由浅入深,遵守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根据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体育幼儿游戏的设计、体育游戏教学内容的组织,不断呈现出多元化、综合化、趣味化的发展趋势。考核部分的内容包括了理论部分、技能部分、实践部分三个方面:了解幼儿体育活动的目的及相关的体育与健康基本理论知识、幼儿体育活动实习的基本原理、组织幼儿进行体质测试的相关基础知识、科学设计幼儿体育游戏的基本方法;幼儿教师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包括走、跑、跳、投、韵律操、体育舞蹈、三大球类、体操队列队形等等。儿童体育游戏的设置与编排过程中要符合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遵守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基本特征,让他们在情感、态度、观念等方面通过体育游戏都有所发展,符合学前儿童体育运动的基本规律,游戏活动过程中要考虑儿童所能够承受的负荷量以免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造成伤害。体育运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积极引导幼儿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在幼儿阶段,幼儿教师应该对儿童体育活动有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规划,其中包括每周体育活动的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学期计划、年度计划、多年计划,科学的计划是保证又是体育能够持续开展的前提条件。幼儿教师应该掌握学前儿童体育游戏的教学基本原则:寓教于乐原则,体育游戏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体育游戏的组织形式是否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幼儿在体育游戏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体育游戏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全面发展原则,在体育游戏过程中不但要发展儿童的身体运动能力,要求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合作、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在体育游戏过程中考虑幼儿核心素养教学目标的体现;安全保障原则,幼儿心智水平受发育的限制,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不集中、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要把安全意识放在第一位。同时,要保障儿童体育游戏场地器材的安全,体育器材的安全隐患也是引发儿童体育游戏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养成及时检修室外体育器材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