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巩聪聪/通讯员 张宏
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在观光者眼中,山东省地图上的滨州市沾化区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天然临海诗意地带。然而,常年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这份诗意的感受却带着苦涩——大片收成不佳的盐碱地是上天诗意馈赠背后的代价。
位于沾化区东南角的利国乡,多年来就饱受盐碱地之苦——风调雨顺的年份,这里的耕地亩产效益不到1600 元;年份不好的时候,辛苦忙活一年的农户们不但颗粒无收,还得倒贴钱。
如何从盐碱地里产出效益,成为鲁商集团派驻利国乡第一书记工作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绕不开的课题。
2019 年4 月,作为省派第四轮第一书记团体中的一分子,鲁商集团第一书记工作组派驻利国乡开展帮扶工作。工作组由姜勇、王帅、朱思立三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张帆组成,四人均为80 后,姜勇担任组长。根据组织部门的统筹安排,姜勇和张帆帮扶利国一村,王帅和朱思立分别帮扶利国二村和利国五村。
进村前,相比一直生活在城市的朱思立和张帆,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姜勇和王帅信心满满。可是,到利国乡调研一圈后,四个人同时犯了难——没想到当地的盐碱化问题如此严重——作为典型的农业乡镇,利国乡土地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在3.5 亩左右,但是土地盐碱化程度非常高,加上水浇条件差,导致农作物产量很低,种地的收入比较低;种地挣不到钱,又导致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从而形成当地农业经济日渐凋敝的恶性循环。
鲁商集团三位第一书记聚在田间地头商量工作
“我老家是聊城农村,王帅老家是临沂农村。可这里的自然条件跟我们老家的情况差别实在太大了,根本没法借鉴。”姜勇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吐槽”当地水土的盐碱化问题,“不仅土地盐碱化严重,这里的沟渠水和地下水也都是咸的。”
年过五旬的利国五村支书孙友军进一步向记者证实了当地水土盐碱化的问题:“即使是向地下打井3000米,出来的水依然是咸的。多年前曾经有勘探队来我们这边勘探石油,当时打井深度超过3000 米,我们以为深井水会好点儿,结果一尝大失所望。”
如何立足当地水土盐碱化的现实问题,因地制宜探索出一条农业种植优化之路,是鲁商集团派驻利国乡第一书记工作组进驻以来持续实践的领域。其中,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碱地西红柿项目和金银花项目已经初见成效。
“这里的水土特点是盐碱化,我们在引进农业种植项目时,就着重尝试那些适合盐碱化环境的品种。碱地西红柿是我们从辽宁盘锦引进的一个高端西红柿品种,该品种适合盐碱度较高的土地和水质,并且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市面售价达到15 元到20 元一斤,种植成功后经济效益非常可观。”9 月8 日中午,利国五村碱地西红柿试验田中,朱思立带记者参观“试验棚”时指着旁边的水渠解释,“当时把‘试验棚’选在这个位置,就是为了取水方便,便于试验,看看用利国乡的咸水咸地是不是可以种出甜美的西红柿。”
“试验棚”里的温度比较高,记者待了一小会儿就已经满头大汗。近3 个月,为了跟进碱地西红柿项目,朱思立每天都要在“试验棚”里忙活大半天。碱地西红柿幼苗栽种的当天,朱思立和村两委成员忙到凌晨两点多。目前,“试验棚”已经成功收获了第一茬碱地西红柿,第二轮试验正在启动,离大范围推广又近了一步。他们的目标是为村民探索出一条新型农业致富之路。
碱地西红柿项目渐入佳境的同时,利国一村和利国二村的两处试验田里,鲁商集团派驻利国乡第一书记工作组引进的金银花项目已然变现。
“我们引进的这款金银花,是一个耐盐碱耐干旱的品种。”王帅指着试验田里的作物向记者介绍,“作为中药原料,金银花具有比较高的经济价值,且是一次种植多年收益。去年年底进行的试种,产量还不是很稳定,主要想观察一下成活率。等(金银花)进入盛产期以后,每年可以采摘至少三茬,预计亩产效益可超过1 万元。今年我们在利国一村和利国二村分别选了两处试验田试种,刚刚过去的两个月,只是简单采摘了一下,就获得了上千元的收益。”
“我们这次金银花试种的成活率达成了95%以上,前景广阔。”利国一村支书孙士礼告诉记者,“这大大鼓舞了试种村民的信心,也吸引了更多的村民前来学习,并表达了种植意向。”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碱地西红柿和金银花等适合盐碱化环境的长远项目,鲁商集团派驻利国乡第一书记工作组还见缝插针地帮助当地农户利用好作物更替之间的时间差。今年上半年,工作组引导村民在小麦与玉米作物之间的更替期加种了一茬西瓜。因为是头茬西瓜,口感格外甘甜,上市后很快被抢购一空,不但没有耽误常规作物的耕种,还探寻出了一条依托现有条件的可行性增收之路。鲁商集团所属的部分单位知晓此消息后,也主动与工作组对接,爱心助农,积极帮助村民进行销售,保证了农户的收益。
利国二村村民在采摘金银花
“除了帮助我们引进适合盐碱地种植的作物,第一书记们还在日常的工作中给我们树立了好榜样,帮助我们更加规范地做好村务工作。”交流中,利国二村支书孙东锋告诉记者,“比如,一些项目的招标、公示等流程。以前我们工作中不太注意这些事情,导致村民对我们的一些工作不理解、有意见,村干部干得还很委屈。现在,在第一书记们的指导下,我们越来越注重规范化管理,村里的氛围也更加融洽了。”
说到规范化运作和内生动力的激发,鲁商集团派驻利国乡第一书记工作组处处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感染着帮扶地基层管理人员和群众。
以碱地西红柿项目和金银花项目的引进为例,两个项目都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广泛征求民意、充分发动群众而确立的。
“群众不愿干的事情我们绝不强行上马,避免‘第一书记点菜,群众不动筷’的现象发生。”姜勇说。
碱地西红柿项目推进过程中,朱思立邀请了“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博士到利国乡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土地板结层实际情况、水浇条件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并对土样和水样进行了化验分析。通过“土壤大数据分析系统”比对、对标辽宁盘锦地区水土条件后,建议种植碱地西红柿品种。通过讨论,利国五村村两委、村民代表普遍认为该项目值得一试。随后,有村民自愿拿出土地充当试验田,朱思立自筹资金3 万元,为村内建设了“试验棚”,并配置了滴灌系统。中科院沈阳生态所无偿捐助了碱地西红柿幼苗3000 余株和最新型的生物菌肥,并派技术人员给予种植指导。
同样,金银花项目推进过程中,王帅请教了山东省金银花行业协会的专家,并针对专家的推荐,奔赴临沂、无棣、利津等地实地考察。鲁商集团派驻利国乡第一书记工作组与当地村干部充分论证了在利国乡种植金银花的可行性,并在村民中公开征集试种者,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
还有,为了帮助当地群众掌握具有技术含量的谋生技能,姜勇他们在听取当地政府意见后,又深入村民中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与村两委充分讨论,与乡、区政府积极沟通,最终形成整合使用第一书记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资金,构建利国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实践中心的方案。培训与实践中心即将引进的儿童羽绒服加工生产线,也是在充分考虑当地留守妇女居多的基础上,精准帮扶特定群体。
从项目决策的视角看,碱地西红柿项目、金银花项目、农民培训与实践中心项目均呈现出明显的规范化操作特征。事实上,早在入驻伊始,鲁商集团派驻利国乡第一书记工作组就对帮包的三个村庄进行了全方位的入户调研,了解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建立了定期访问党员、贫困户、群众代表的工作机制。正是这种规范化操作,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帮扶地的村务管理工作。
“一开始是我们村干部带着第一书记们去走访,后来熟悉了,就不用我们带了,村民们都亲切地喊他们‘勇书记’‘帅书记’。第一书记来之前,我们村申请入党的人很少,自去年4 月第一书记入驻以来,已经有5 人向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而且都是90 后。”孙东锋说的这些有趣细节,生动地反映了第一书记在当地的深入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先扶志。我们第一书记来到基层,不单单是帮助村民引进几个项目,还要把我们党的好政策和科学工作方法传递下来,帮助基层建立起规范的工作机制。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题中应有之意。”王帅深有感触地说,“影响当地群众的同时,我们也深受当地群众影响。比如,我们现在基本都养成了早上五六点钟起床的习惯。村民们都很勤快,天刚亮就下地干活了,我们第一书记也不能落后。”
鲁商集团第一书记朱思立自筹3万元资金搭建的碱地西红柿“试验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