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超声工作站在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的智能化初步应用

2020-11-04 13:40王文利林礼务柳鹏翔郑天成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7期
关键词:医师无线规范

王文利 林礼务 柳鹏翔 郑天成

1.厦门长庚医院超声科,福建厦门 361028;2.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超声科 福建省超声医学研究所,福建福州 350001

超声检查的实时声像图可以通过无线信号传输到电脑、手机和iPad等设备[1-2],动态图像的质量与基本图像的质量基本相同[3],接收的图像可以被准确地判断,间接反映了操作者的实时超声检查质量[4]。超声检查操作规范和超声诊断报告规范是超声医学质控检查的两个核心内容[5],为了更好地抓好这两部分超声质控的工作,通过无线技术搭建的超声工作站,配合多个电子遥控插座和多个无线发射器,可以形成超声检查声像图视频的实时监测,初步探讨其在超声医学专业质量控制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6月~2018年12月,以厦门长庚医院超声科6位超声医师超声检查过程的实时声像图影像为研究对象,其中6位医师均为本科文凭,超声工作年龄为13~16年,同一位医师多次检查均使用同一型号的彩超仪器。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分组方法,其中通过无线超声工作站,在医师不知情下,初期随机选择采集到的12个彩超检查系统的实时声像图视频影像以及经质控改进6个月后再次收集这6位医师相同检查系统的12个实时声像图视频影像,对这些影像进行质控评价的结果作为试验组;而通过超声科常规的超声检查,择期(试验组检查完7d内)再对6位医师及同一病患选取相同部位的彩超检查系统12个,以及6个月后再次检查共两次的实时声像图影像,在医师知情下,由质控小组现场对这些影像进行质控评价的结果作为对照组。

1.2 方法

无线超声工作站的搭建[4],采用笔记本电脑(联想ThinkPad E560)连接视频采集盒(北京嘉恒图像OK_USB20A),后者连接无线影音接收器,同时准备多个与接收器匹配的无线影音发射器及多个电子遥控插座,其中由一个无线影音发射器只连接一台彩超仪器(美国GE Logiq S6和意大利百胜MyLab60),并且该发射器电源连接一个电子遥控插座构成一个遥控组。使用时,通过遥控器开关控制遥控插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性地遥控打开一个无线影音发射器电源,当一个遥控组工作时,其他遥控组均为关闭状态。

通过定期抽查、追踪与整改,采用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行动)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逐条完善超声医学质量控制。在6个月后,对6位医师重复应用随机对照试验的分组方法再次进行质控检查,分析比较其前后期质控检查的变化。

1.3 观察指标

参照福建省超声医学质量控制中心超声诊断报告规范(报告规范)和超声检查操作规范(操作规范)要求[5],分别对检查报告单和操作过程进行质控评分,总分为100分,根据评分结果又分为三个等级,其中甲级:≥90分;乙级:75分≤评分 <90分;丙级:<75分。报告规范质控评分指标[5-6](表1):基本信息(20分)、图像质量(20分)、文字描述(40分)和诊断书写(20分)。我们采用的操作规范质控评分指标(表2):仪器调节(25分)、检查内容(25分)、图像质量(35分)和检后处置(15分)。比较分析两组超声检查报告评分和操作评分的差异,通过6个月改善后,再分析比较两组质控分的差异和变化,同时观察比较两组质控评价等级的差异和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测值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形式来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质控评分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超声检查时间、报告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质控评分比较(表3),初期,试验组的平均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报告分和操作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6个月后再次质控检查,试验组6个月后报告分及两组6个月后操作分均高于初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6个月后报告分与初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平均检查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操作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报告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超声检查报告单质量评价标准(分)

表2 超声检查操作质量评价标准

2.2 质控等级评定结果

两组初期和6个月后报告规范和操作规范甲级数比较(表4),两组报告规范和试验组操作规范6个月后甲级案例数与初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操作规范6个月后甲级案例数高于初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试验组报告规范初期及6个月后甲级案例数以及操作规范初期甲级案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6个月后操作规范甲级案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操作规范的质控检查初期丙级案例有4例,6个月后无丙级案例,对照组操作规范均无出现丙级案例。

表3 两组初期和6个月后的质控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初期和6个月后的质控评分比较(,分)

注:试验组组内比较 A1 vs. A2,t=0.140,P=0.891;B1 vs. B2,t=5.503,P < 0.001;C1 vs. C2,t=36.231,P < 0.001;对照组组内比较 A1 vs. A2,t=2.157,P=0.054;B1 vs. B2,t=0.573,P=0.578;C1 vs. C2,t=14.789,P < 0.001

6个月后质控分检查时间A1(s) 报告规范B1 操作规范C1 检查时间A2(s) 报告规范B2 操作规范C2试验组 12 269.4±64.2 90.0±2.6 77.4±5.7 266.6±75.7 94.2±2.4 86.8±5.3对照组 12 351.8±84.7 96.7±1.7 84.2±3.9 304.6±58.3 96.3±2.3 91.9±2.7 t 5.829 8.636 6.957 2.242 2.106 5.225 P<0.001 <0.001 <0.001 0.046 0.059 <0.001组别 n 初期质控分

表4 两组初期和6个月后报告规范和操作规范甲级数比较

3 讨论

超声临床工作中,有时为了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和满足临床科室的需求,减少检查的时间以及患者的等待时长[7],也可能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导致部分超声医师检查操作速度过快,操作不规范和不全面,容易出现误诊和漏诊[7-8];与病患沟通时间短甚至无沟通,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鉴别诊断和讨论就出具报告,内容不规范,甚至自相矛盾,这些都容易导致医疗纠纷[9-10]。因此,在超声科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质控检查是必要的。

超声医学专业质量评价包括定性与定量,定性和定量的质控监测是可行的[11],指标体系成为该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12],定量指标是重要的、定性指标也不可或缺[13]。超声图像的质控是临床诊断中必不可少的步骤[14],通过动态实时的声像图来对疾病进行诊疗,具有显著的操作者依赖[15],成像质量受检查时操作规范的影响[16],因此声像图的质量控制是检查操作规范的根本内容,规范的操作是产生规范的报告单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操作规范评价将操作过程这个定性的指标转化为定量的指标,便于统计、分析和追踪,更容易实现超声检查操作质量的持续改进。超声检查报告是病案的重要组成部分[17],报告规范是超声质量评价体系最重要的环节,有助于减少医疗纠纷,建立行之有效的报告规范评价标准是超声质控持续改进的重要保证[18]。操作规范和报告规范是与每位超声医师息息相关的质控指标。

传统现场评价模式质控中,超声医师会花费较多时间更为认真地执行检查操作和报告单书写,这样的结果往往表面上令人满意。故初期对照组的检查时间比试验组长,报告分和操作分都比试验组的质控分高(均P<0.01)。在6个月改善后,对照组报告分仍较高,试验组的报告分和操作分以及对照组的操作分均较初期有明显的进步(均P<0.01)。操作规范因未执行定期质控检查,而报告规范每月定期检查,故其问题相对比较少,评分较高,除了报告分外,两组的检查时间和操作分仍然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如此说明,现场质控检查模式存在着形式主义,使得对照组的成绩常令人满意,也说明了智能化模式的质控,更能反映超声医师的真实工作状态,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故在PDCA循环6个月后复查中,试验组报告分和操作分均有较大的提高(均P<0.01),体现了质量持续改进的要求[19-20]。等级评价方面,试验组操作规范虽然不再有丙级案例,但甲级数仍未能增加达到满意,短期改善较难,所以,操作规范的定期质控检查十分必要,单纯的报告规范质控检查是不够的。无线超声工作站在操作规范定期质控检查中具有方便实用的应用价值,但也存在着设备数量多,无法连接到手机和无法监测检查医师的操作手法等问题,其智能化使用方法及在质控中的应用值得深入再研究探讨。

综上所述,无线超声工作站的智能化初步应用模式,可执行随机抽查法对超声检查操作质量进行评价,真实反映超声医师平常的操作水平,避免形式主义,有助于提高超声检查的品质,在质控检查中值得借鉴和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医师无线规范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中国医师节》
来稿规范
《无线互联科技》征稿词(2021)
无线追踪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