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芳
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平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413
随着老龄化的不断加深,我国老年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但是由于该病罹患时间久,需要长期服药,以致于患者的依从性较差[1-2],从而导致治疗率及控制率较低。已有统计学数据显示,老年高血压总的服药依从性仅5.9%[3],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是现今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研究拟从社区服务入手,对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社区服务站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药学服务干预,通过社区防治形式的开展,观察对于患者血压、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从而探索有效干预措施,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年龄 60 ~ 80岁;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高血压诊断标准[4],且均为1级以上;患者意识清楚,自愿配合,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其他严重的心肝肾等躯体疾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者;拒绝药物服务干预者。
根据上述标准,将自2016年8月~ 2018年8月在我社区服务站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28例纳入本项目中。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予以药物服务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每组各64例。本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观察组患者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60~78岁,平均(72.1±4.6)岁;病程3~18年,平均(8.2±2.6)年;血 压 平 均(156.2±10.2)/(102.9±9.8)mm Hg。对照组患者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61~76岁,平均(72.0±4.3)岁;病程3~21年,平均(8.4±2.4)年;血压平均(153.8±10.0)/(102.4±9.0)mm 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告知遵医嘱、按时服药的重要性,每月举办高血压知识讲座一次,同时进行饮食干预。
观察组:在予以对照组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加用药学服务干预[5-8],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审核处方、用药指导以及生活习惯干预,共计四个方面,如下:(1)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主要由我社区医院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科医生进行组织专题讲座,主要对于高血压的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测量血压的方法以及高血压病因、危害等方面展开,同时每月举办用药咨询讲座一次,印发通俗易懂的教育宣传资料,并对于年纪较大、病程较长者进行家访,以便于进行个体化教育。(2)严格审核处方。由具有药学技术职称的药师负责,主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确认其服药的适应性、安全性,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法,并予以服药计划,以确保患者按时执行治疗计划,同时由于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原因,记忆力不佳,容易因健忘等原因导致的依从性较差而影响服药,因此,选择药物以释制剂为首选,尽可能调配使用单剂量配法。(3)个体化用药指导。了解每例患者服药情况,告知其服药最佳时间,并强调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如有需要调整用药的患者,告知其监测血压,如血压波动较大,或者出现不良反应,则应及时调整用药。(4)生活习惯干预。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的不良习惯进行指导,鼓励多运动,参与社会活动,尽可能清淡饮食,减少脂肪及烟酒摄入,告知其生活习惯对于高血压的影响。
血压改善情况:选择水银血压计进行测量,固定在上午8:00至10:00,连续测量两次,取平均值,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进行监测。
用药依从性: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对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进行比较,主要包括按时服药、按量服药、自行停药等方面,根据结果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
生活质量评定:采用简化舒适状况量表[6]评定干预前、后6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主要包括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共28个条目,分数与舒适度成正比。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与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SBP、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 比 较,观 察 组 的 SBP[(136.8±6.5)mm Hg]、DBP[(90.6±4.5)mm Hg]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血压改善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SBP DBP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4 156.2±10.2 136.8±6.5* 102.9±9.8 90.6±4.5*对照组 64 153.8±10.0 147.3±5.0* 102.4±9.0 97.5±4.0*t 1.214 7.283 0.781 5.263 P>0.05 <0.05 >0.05 <0.05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用药依从率(84.38%)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n 生理 心理 社会文化 环境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64 11.33±3.29 30.99±2.31 18.35±3.23 33.96±3.33 17.13±3.30 26.33±2.27 7.51±1.28 15.12±1.31对照组 64 11.36±3.26 26.38±2.36 18.37±3.26 28.36±3.30 17.15±3.26 22.62±2.29 7.50±1.27 12.61±1.29 t 0.152 3.284 0.165 7.337 0.156 3.262 0.132 3.12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生理得分[(30.99±2.31)分]、心理得分[(33.96±3.33)分 ]、社会文化得分 [(26.33±2.27)分]与环境得分[(15.12±1.31)分]均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建立,药学专业人员在指导与帮助患者选择安全用药、制订用药计划的过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药物服务干预以药师为主体,根据患者的情况,综合考虑排泄、吸收、代谢、体重等因素的前提下[9],制订针对性的服药方案,从而更好的发挥药物疗效,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的合理用药[10]。因此,对于药师而言,不仅要求其单纯调剂药物,更切合实际的要求其走进一线临床,走进社区,更好地指导患者用药,从而打破医药分离的不良现状,保证患者合理有效的安全用药,这既是药学专业相关人员的发展方向,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目前,就社区医院监管而言,尚缺乏有效的疾病监管措施,患者对于高血压认识不充分,以致于服药依从性较差,尤其是老年患者,一方面是患者自身原因,另外一方面也与临床药学服务欠缺有关[11-12]。已有研究显示,患者掌握疾病及用药知识,可有效提高其服药依从性[13-15]。本研究基于此进行探索,对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审核处方、用药指导以及生活习惯干预,共计四个方面的药学服务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用药依从率(84.38%),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随着药师渐趋进入临床一线,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个体化宣传与疾病预防知识宣讲,从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入手,以降低危险因素,改善患者的血压及生活质量为目的[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SBP、DBP)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SBP、DBP均降低明显,生活质量评分中的生理得分、心理得分、社会文化得分与环境得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以及多年的生活习惯,对其的干预尤其是生活习惯的干预,应循序渐进,以鼓励为主。
综上所述,药学服务干预可较好的改善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提高用药依从性,以及改善生活质量,适宜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