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江南百景图》,开启古城一日游

2020-11-04 04:48赵灵佳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仇英沈周文徵明

文 / 赵灵佳

图 /《江南百景图》官方微博和游戏截图

江南古城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红巾军起义爆发。至正十六年(1356年),明太祖朱元璋带兵分三路攻破集庆路(今南京),并将其改名应天府,意为顺应天意。建立明朝后,定应天府为京师。

长江尽头的绵绵水乡,白墙青瓦,小桥流水,烟雨蒙蒙。让我们循着徐徐铺开的“江南百景图”,进入明朝时期的应天府游览一番……

● 汉服cosplay:潮人出街安排上

明朝平民阶层的男子一律蓄发挽髻,着宽衣长袍,穿长筒袜、浅面鞋。女子服饰上衣长,裙装短,即所谓“花冠裙袄,大袖圆领”,颜色偏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应天府的百姓逢年过节也会穿上华贵服装,若有钱甚至能买到锦衣卫这种特殊职业的服装。曾有官员感慨,“满大街望去,分不清谁是普通百姓”。

服饰的阶层性被削弱的同时,明朝人也追起了潮流。得益于领先世界的纺织扎染技术,明朝服装的颜色有一百二十种之多,辅之以西洋面料,新花样层出不穷,中外“混搭风”一度火遍江南地区。

明朝服饰不仅时尚,还很实用。明朝女子有一种特别的配饰,极像现代的钥匙扣:在一条金链上,以环相连四件小物——镊子、牙签、挖耳勺和小刀,每一样都很实用。

选好你的服饰,出发游览吧!

● 闲逛商业街:养生茶了解一下

市肆区自南唐来已逐渐形成风气,应天府的市肆区由商业和手工业自然发展而成,南部连接秦淮河,秦淮河一带也就成了繁华的大商圈。

进入市集,各色人群、各种店铺、各式车轿映入眼帘,房屋工整,路上行人熙熙攘攘。这里既有书坊、学堂,也有面店、花店、折扣店,甚至还有专门的儿童诊所(药室)。

但是,作为一个外地路过的人,可要小心了,明朝小商贩有不少以次充好的把戏,专骗外乡人,也即“调把”。例如在金丝中掺银心,用墨将杨梅染成紫黑色,等等。

逛累了?奶茶虽没有,但茶楼、酒馆可是遍布城市,在水陆码头、繁华市区还集中形成了“饮食街”,秦淮河畔就有“酒馆十三四处,茶坊六七八家”。上流社会和文人阶层崇尚“天然意趣”,喝茶时讲求真水与品茶的和谐统一;市井百姓则喜欢在茶水里放入干鲜果品调味。你若渴了,不妨点上一杯“八宝青豆木樨金橘茶”。

● 打卡网红点:大报恩寺琉璃塔

神龟负众,报恩而去,南朝百寺,楼台烟雨。

永乐十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一声令下,征天下十万役工,散去银钱百万,按皇宫的标准建造江南第一寺,名曰大报恩寺。

大报恩寺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这座半个南京城都能看见的琉璃宝塔,宝塔九层八面,高78.2米,通体琉璃,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我国最高的建筑。

这座琉璃塔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还被安徒生写进了《天国花园》里:“我刚从中国来,我在瓷塔周围跳了一阵舞,把所有的钟都弄得叮叮当当地响起来!”遗憾的是,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琉璃塔惨遭炮击,彩琉四散,化作一地残砾,大报恩寺也被焚毁……

● 盖房需谨慎:防火防水防逾制

随着商业的繁荣,娱乐生活的丰富,“街巷制”取代了“里坊制”,百姓可以沿街建造民居,比如你眼前这些粉墙黛瓦的建筑。

应天府的住宅院落很小,但多设有天井,主要是为了通风和抵御南方大量的雨水。此外,请注意这些高出屋顶的墙,它们被称为“封火山墙”,顾名思义,就是在火灾发生时,在房屋密集的区域“封”住火,减缓火灾蔓延的速度。

作为普通百姓,设计房子的时候还要注意,明朝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百姓屋舍不许超过三间,也不许用斗拱和彩色。不过,偷偷使用一些贴金彩画和砖石雕刻已经是个被默认的操作了,这样的逾制(违反制度)在江南一带十分普遍。

● 多彩夜生活:总有一款适合你

夜幕降临,但不用担心没有wifi,明朝人的夜生活一点儿也不逊于现代。达官贵人的最爱是聚众狂欢开party:“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秦淮河畔,美酒佳肴,莺歌燕舞,银烛荧煌,推杯换盏,奢靡无比。与文人同游,得加点“雅”:既有文字令、筹令、抛香球等酒令游戏,也有即席赛诗的雅趣。

普通民众则可逛夜市。自从宋代废除宵禁制度,民间夜市空前繁荣,酒楼茶肆、勾栏瓦舍比比皆是,小吃摊及各种零售摊更是蜂攒蚁聚,不可胜数。

欣赏杂剧,品尝美食,一日游览,何其美哉!

江南风俗志

● 红白喜事“随份子”

在明朝,婚庆做寿是“红喜事”,高寿之人去世是“白喜事”。喜事丧事放一块儿便成了“红白喜事”,传递出“走过一生、体验过人生百态,何不是喜事一桩”的民间大众生死观。

文学家徐渭(一说为唐寅,此处采用《江南百景图》的版本)的邻居就碰上过红白喜事——迎娶儿媳过门时老伴正好过世,为了缓解亲朋的窘迫,徐渭吟了一首红白诗:“红灯银烛两辉煌,月老无常共举觞。今日逢凶偏化吉,一堂吊客贺新郎。”

明太祖朱元璋还在向全国颁布的《教民榜文》中提到,婚丧嫁娶等是家家都会遇到的大事,贫困人家遇到这种事,邻里间要帮助周转。如果拿不出钱财,也可以出米接济,“各家或出钞若干,或出米若干资助”。以帝王之尊强制民众“随份子”,历史上怕是绝无仅有的了。

● 名片拜年不嫌简

春节是明朝最盛大的节日,明朝官场的春节拜年习俗比较特别。正月初一一早,各家大人就出去贺节,只在家中放上笔墨纸砚,贺客来了只用在薄上写名,就算拜过年了,实际上主客都没见到面。官员们整天都忙于“换家”大业(互相串门拜访),着实辛苦。

好在宋代沿袭下来的“飞帖”——类似新年贺卡,完美解决了这个烦恼。各家在门口挂一个红纸袋,上写“接福”,小厮仆役们只需将飞帖放入即可。文徵明就写了《拜年》一诗:“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可见,这一化繁为简的礼节深受大家喜爱。

● 以孝治国新风尚

太祖朱元璋出生的时代社会动荡,天下烽烟四起。在他十六岁时,瘟疫夺走了父母和大哥的生命,无法奉养父母对他是个巨大的打击。当上皇帝后,朱元璋立志不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再发生,制定了“以孝治天下”的国策。

因此,明朝养老和优老的政策几乎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免除杂役是明朝善待老人的开端,政府还颁布了给予物质奖励的政策,不仅为老人提供米、粮、布等,各州府还设立了“养济院”,与今日的养老院颇有些相似,无人赡养的老人们可以互相交友,避免生活孤独。

江南名仕传:“明四家”的平行人生

沈周

才艺值:★★★★★ 明星值:★★★★★ 生命值:★★★★

沈周,一生布衣,但在当时名气非常大。同为“明四家”的文徵明就曾说:“我家沈先生不是凡人,是神仙中人。一百个我加起来,也抵不过他。”

沈周的画在江南红极一时,临摹造假的人也不少,据说早上画出来的画,不到中午就被模仿出来了,不出几日就随处可见。每天早上,他家门外的河道里都挤满了前来求画者的船只。

沈周的人品也为人称道,他称自己“天地一痴仙,写画题诗不换钱”。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只要答应了对方,他就会认真作画赠与。曾有人为救母模仿了沈周的一幅画来卖,沈周不仅不怪罪,还帮他改画题款,是个“暖男”无疑了。

唐寅

才艺值:★★★★★ 明星值:★★★★ 生命值:★★

唐寅,字伯虎,江南四大才子之首。明朝著名“斜杠青年”,画家兼书法家兼诗人。因“风流才子”的人设,人们当他家业殷实,挥金如土,实际上他是个命途多舛的“吃土少年”。

29岁那年,唐寅进京参加“会试”。以他的聪明才智进入仕途本该易如反掌,但是,由于考试“写得太好”,他反而被卷入“考场舞弊案”,最终被判永不录用为官。

可能由于他自称“桃花庵主”,命中犯了桃花劫,两任妻子都没能与他白头偕老:一任难产而死,一任在他潦倒之际离他而去。官场和情场的双重打击,使唐寅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酒鬼”,他也在54岁那年抱憾离开了人世。

文徵明

才艺值:★★★★ 明星值:★★★ 生命值:★★★★★

仇英

才艺值:★★★★ 明星值:★★ 生命值:★

虽同为“明四家”,但是文徵明属于“幼不慧”者,简而言之就是先天不够聪明。出生于官宦世家的文徵明九次参加乡试均不中,54岁通过“内推”才得到了一个小小的职务。

文徵明虽然在考取功名上郁郁不得志,但书画方面却极富盛名。也正因如此,他遭到同僚排挤,当官三年后,找到了人生方向的他便放舟南下,辞官回乡了,余生专攻书画。

文徵明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加之豁达的心性,他算得上是一位长寿老人,年近九十还在帮人书写墓志铭。写着写着,放下了笔就端坐着驾鹤西去,也算是活出了理想的一生了。

仇英能跻身“明四家”全凭一个字——苦。

他出身寒门,迫于生计学习漆工为人彩绘建筑,整日拿着刷子涂涂抹抹,时间久了就喜欢上了画画。但仇英的画从来不是娱乐,他以严肃的态度过分要求画面的严谨,而那十分消耗眼力和耐力。长时间不间断作画迅速耗尽他的精力,让他不到五十岁就英年早逝。虽然留下了大量传世的精美艺术作品,但为他人作画一辈子的仇英,死后竟连一个墓志记载也没有。

仇英的苦甚至持续到了今天。2020年,筹备了近十年的本该在美国举办的“真相所在——仇英的艺术”展览,由于疫情的暴发被迫停办,真的是苦到家了。

猜你喜欢
仇英沈周文徵明
明 沈周 仿子久富春山居图卷
明 沈周 京江送别图卷
对牛弹琴
仇英的绘画人生
三姐,钱够吗?不够问我要,开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沈周油画作品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国
纸间书画馆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写字,好好活着
大秦岭·山水
文徵明诗咏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