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角度研究高校贫困生对学习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2020-11-04 07:54丛智超曹美玉
数字通信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贫困生毕业生人工智能

丛智超,丛 尧,曹美玉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而“稳就业”居于“六稳”与“六保”之首。于高校而言,如何提高贫困学生就业质量俨然成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就业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影响。2019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深刻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因此人工智能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是当前社会科学中极具现实性、技术性和挑战性的课题,同时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而相应调整增强就业技能、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也迫在眉睫。

1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表1),大学生就业压力也逐年增大。为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各高校在完成正规教学任务的同时,均开展了就业指导课程,并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国家也相继出台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并且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增加就业面,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但2019年中国本科生、高职高专生就业报告中显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仍持续缓慢下降。

表1 2010-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人数表

2 贫困生就业存在的问题[1]

我国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其中,高校贫困生,这个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改变命运的群体的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2.1 就业期望值高、择业创业成本高

由于家庭环境、思想观念等影响,多数贫困生就业首选“稳定、铁饭碗”,同时贫困生求职时有“三多三少”的考虑,即考虑东部多、西部少,城市多、农村少,国企多、私企少。东部城市多发达城市,如:北上广深,衣食住行问题使部分贫困生虽身怀抱负,但仍局限于自身经济条件,创业则更使贫困生有心无力、望尘莫及。

2.2 贫困生面临的心理问题和就业歧视[2]

由就业难引起的贫困生心理问题屡见不鲜,主要有忧郁焦虑、自卑、回避社交等。就业难的现实使他们情绪低落、心情苦闷,对周围的世界缺少兴趣,失去学习动力;感到前途渺茫、没有自信、轻视自己、不愿与人来往,就业面临的挑战。在毕业求职时,“就业歧视”是贫困生最难以接受的现实,如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生理歧视、健康歧视、婚育歧视甚至方言歧视等。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值得人们思考。

2.3 自身能力不足是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关键

现今,就业市场形势日趋严峻,对于人才的衡量标准也逐渐提高,贫困生自身能力不足是不能顺利就业的关键所在。自身能力不足主要体现于自我表达能力弱、个人知识与专业能力欠缺、人际交往能力欠佳等方面,这些薄弱点与贫困生在学校的学习以及家庭环境、身心情况等密切相关。其中,贫困生的个人知识与专业能力起到关键性作用,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贫困生对人工智能的学习和了解显得尤为重要,然而,高额的学习经费让贫困生对学习新技术望而却步。

3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以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三次技术革命,都因失业率高而引起“机器替代人”的争论,然而,技术进步是就业替代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并存的,每一次都有更多新的就业机会诞生。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今天是一个技术呈指数级变革的时代,这一次的创造性破坏所创造的新的就业机会可能会少于它所破坏的就业机会。

2013年牛津大学的两位经济学家Carl Frey和Michael Osborne解析了美国702种职业的构成技能,指出在接下来20年内有47%的工作是可替代的。在技术自动化广泛应用的今天,就业岗位会新增200万个,但会失去710多万个,这是早在2016年召开世界经济论坛时就对之后五年进行的预测,并指出在大多数行业的劳动力市场上,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就业生产的影响。

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逐渐加速和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所导致的劳动力成本攀升,使得人工智能及其他自动化技术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市场就在中国。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一定程度上会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的作用。但中国就业人口偏大年龄构成和较低受教育水平的国情,可能会因为中短期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业使得拉大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2018年12月普华永道对中国就业市场研究后认为,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取代人工的潜力)滞后于收入效应(这些技术通过一套机制创造额外工作的能力),这可能导致中短期内失业率上升。

4 扶贫先扶智:人工智能对高校贫困生就业的影响

在2017年,中国虽然在全球新兴人工智能项目上数量已经超越美国,占有51%的,但中国却只有5%左右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的转变以及新型职业和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加强系统研究和政策储备,及时分析当前产业变化趋势,加强就业结构优化与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教育体系改革相协调,以及如何在教育、产业、就业、社会保障政策顶层设计等方面着重关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从各个方面加大了国家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及政策措施。但仍需要探索开展高校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模式,以解决人才培养问题。

随着就业机会日益受到新兴技术的威胁,贫困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传统的高等教育现在正面临着高昂的代价、就业机会的减少和竞争的加剧。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吕梁山区调研时提出,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智和志是内力、内因。因此,在高校贫困生的帮扶过程中,高校应将扶智扶志思想应用其中,积极调动贫困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重培养贫困生的个人科学文化素养、专业知识与能力素养,以及对新兴技术的教育指导等,引导贫困生通过自己的能力以及辛勤劳动实现脱贫。

在高校教育中,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方面应抢占先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也为贫困生的顺利就业、顺利脱贫之路保驾护航。保证贫困生顺利就业,是高校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我国呈现良好态势,因此,人工智能的认识和了解对于贫困毕业生十分重要,各高校应提供良好的教育和指导,综合施策,不断进行机制创新,使贫困生真正从自身做出改变,提高个人能力,努力学习先进科学技术,顺应时代发展,顺利就业。

猜你喜欢
贫困生毕业生人工智能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