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晓宇 孙芳芳 张丽丽 赵丽荣
作者单位:130031 长春市,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电诊科
患者女,40岁,因发现右前臂尺侧及右中指远节背侧皮下肿物2个月,存在压痛,自觉前臂酸麻入院。体格检查:右手中指远节背侧甲床根部可见一大小约0.5 cm×0.5 cm肿物隆起,压痛阳性,肿物无活动,隆起处皮肤无异常;右前臂尺侧可触及一大小约1.5 cm×2.5 cm皮下肿物,压痛阳性,活动度差,隆起处皮肤无异常;右上臂可见范围约4.0 cm×3.5 cm的“牛奶咖啡斑”。超声检查:右中指近甲床处紧邻皮表皮下组织内可见一大小1.1cm×0.4 cm实质性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形态尚规整;CDFI示结节边缘可见稀疏点状血流信号(图1)。右前臂背侧软组织内可见多个不规则分布低回声肿物(图2),上界平肘关节远端体表“咖啡斑”下缘,下界达腕关节处,较大者范围约10.1 cm×1.1 c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整;CDFI示内部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右手中指近甲床处低回声(结合临床症状及部位,考虑血管球瘤);右前臂软组织内低回声肿物(结合皮表“咖啡斑”,符合神经纤维瘤病声像)。于全麻下行右手、右前臂肿物切除术,甲床修补术。术后病理诊断:右中指血管球瘤,右前臂符合神经纤维瘤,局部细胞增生活跃(图3,4)。
讨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为周围神经系统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特征性表现包括牛奶咖啡斑、腋窝和腹股沟区的雀斑样褐色斑、多发弥散分布的皮下神经纤维瘤、虹膜的Lisch结节等。血管球瘤起源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间叶组织,多为良性,20~40岁女性多见,好发于四肢,其中手部占75%,常见于甲下,也可位于甲外如指腹、手指近节掌侧等[1]。血管球瘤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即疼痛三联征:间歇性剧痛、难以忍受的触痛及疼痛有冷敏感性。本例患者右中指近甲床根部软组织内的实质性低回声,在神经纤维瘤病的大背景下,极易误诊为神经纤维瘤,二者超声检查均可表现为软组织内低回声结节,难以区分。近年研究[2-3]表明,血管球瘤与NF1患者的流行病学有关,Harrison等[2]通过对21例血管球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NF1患病率达29%;Brems等[3]证明了血管球瘤作为NF1肿瘤谱的一部分存在,认为NF1会增加血管球瘤的发病率。因此,超声医师在诊断时要意识到两者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