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研究

2020-11-03 06:09张洁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张洁

摘要: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全方面培养学生的智力能力及独立思考的品质,而小学数学不仅帮助初学者掌握数学基本理论概念,也能够打好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促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教学中获取基本知识。此时,教师可以以多样化的策略将抽象事物具体化,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思维能力,方便未来的数学学习。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自小学一年级以来,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思维锻炼与培养作为课堂的一大重要任务,数学思维能力是判断一个学生数学水平和数学素养的一大标准。对数学学习而言,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遇到数学难题时从容应对、灵活思考、积极解决,避免陷入僵化的思维模式导致的无措;另一方面,能为学生打好数学基础,从小学开始对数学产生特定的思维模式,为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提升数学学习能力。对实际生活而言,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小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理解数学的内涵。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问题是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方式。但由于受到年龄限制,小学生对于抽象、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有限。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将数学问题具体化,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进而达到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将数学问题融入到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情境中去发现和分析数学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情境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二)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不是孤立的。小学生对数学产生“难”的印象与他们没有正确认识到数学的生活化有关联。在小学数学的讲授中,教师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弱化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心理距离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教师积极联系生活,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教学效率,也为学生学习数学减轻一定的压力。如,学习《观察物体》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该严格按照教材给出的方式和条件讲解知识,直接告诉学生几何体有多少个面、几条边、几个角。这样的方式只会让学生形成依赖感,无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素质与学习精神。教师不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或是直接让学生观察相同的物体,比如在联想到长方体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的词典,词典本身就是长方体,学生在观察中明白了原来长方体有6个面,用这样的方式培养与鼓励学生形成自学能力、自学素质活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强语言训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活动成果的重要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加强对学生语言训练的方式,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整、正确的表述数学概念。当学生出现对数学概念认知出错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并督促学生改正,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对数学知识的算理进行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新旧知识有机联系,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在各个阶段点的学习整合对比,能够将其整合为完整的知识脉络,加深理解应用。因此,在新的知识学习之前,教师需要在课前引导时列出前后有关知识进行推进及练习,而学生不仅需要温习旧知识,还需要同旧知识之间进行对比,从而以旧知识作为基础,更好更快地吸收、学习、掌握新型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此旧知识作为桥梁掌握新知识,还可以通过不断的联想、类比和比较,有效地寻求正确的思维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才能够实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想及对比,就要求寻求新旧知识之间相近或是相似的问题或是知识之间的区别联系,在深入的分析、思考、对比及总结之后,全方位地认知所探索的问题,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五)激励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激励是“人们需求的心理反映”,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能力的动机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如何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发挥领导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学生自身的生活需要出发,有意识地挖掘出教科书中的知识因素,使他们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考的动力。例如:在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一人法”和“除尾法”教授近似商数的应用问题时,首先要提出一个问题:小强的妈妈将在其中一些散发2.5公斤的麻油、玻璃瓶,每个瓶子最多可容纳0.4公斤。需要多少瓶?然后让学生阅读问题并分析他们的想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数学学习及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和重视,并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方式和途径,促進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玉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学周刊,2020(36):33-34.

[2]王宝.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方法[J].学周刊,2020(35):133-134.

[3]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268.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让小学数学活动绽放数学思维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