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代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可见,“校长”这一称谓重逾千钧,它承载着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和每一位家长的期望。
自2013年调任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校长后,我从事并深入接触了七年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在这七年中,经过不断的思考、实践和创新,心中的理想信念愈发清晰坚定———教育的职业理想就是育人,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一校之长,就要胸怀大格局,兼备教育大情怀,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努力实现专家治校、学术兴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回首这七年的风雨历程,我亲眼见证了太原十九中翻天覆地的变化。刚调入这所学校时,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仅有460分,2019年录取分数线升为531分,连续几年中、高考成绩飙升,学校正向着具有先进办学理念的创新型特色学校阔步前进。太原十九中取得的跨越式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以‘智慧课堂为突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倾力打造多元特色三晋名校”的办学目标。
从一线教师到一校之长,30余年的从教之路,我经历了从“两代师表同抓”的师范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服务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到培养后备基础人才的普通教育。在这段风雨征程中,我不仅积累了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到普通教育的丰富阅历,更对国家教育改革精神、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有了全面细致的认识,特别是对叶澜教授倡导的“生命实践”教育理论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并尝试着将这些感悟应用到教育管理实践中。
7年前,我刚来到太原十九中,就率先带领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积极学习先进的办学思想,认真总结以往的成败得失,确定了学校的办学方针:以“文化建校,文化立校,文化兴校”為发展主线,以“养正立德,多元树人”核心理念为引领,以“特色引领发展,科研提升能力”为抓手,以“小班高效,多元特色”为策略,以“培养基础扎实、学有所长、个性发展的阳光学子”为目标,持续发力,扎实践行,致力于把太原十九中办成使学生成人成才、让家长放心满意的有特色的三晋名校。
为将“文化兴校”的发展理念在全校师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和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统一思想,全方位丰富、深化、细化和宣传校园文化,全方位落实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核心的行为文化建设。几年来,我校逐渐更新完善了校园文化阵地布置,并将学校文化有机融合到党建、团建、教研和教学等多个领域,让校园文化处处生辉,不断丰厚学校文化底蕴,营造了浓厚的学校文化氛围。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逐渐由单一变为多元。学校作为育人之地,必须顺应时代发展变化,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能感受到时代洪流滚滚向前,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让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在深入分析学校的生源情况后,我同班子成员一道仔细把脉、反复琢磨,最终确定了“小班高效、多元特色”的办学策略。我校以“关注个体、全面多元”为育人方针,创立了“1+X”特色办学路径,即培养学生扎实的学业能力为“1”,多种渠道、量身定制地引领和培养学生学有所长的多元化办学方式为“X”,开发和建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体系。
近年来,我校陆续为学生开设了棋类、篮球、书法、绘画、健美操、啦啦操、舞蹈、摔柔、影视编导、播音主持、机器人以及日语等多个专业的校本课程科目,努力推动学生多元化发展。同时,为适应新课程改革,我校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与高等院校、专业艺术院校合作,通过聘请专业教师来校指导、参加高规格比赛、建立层级日常训练激励机制、开展重大活动展示等多种途径,全面提升学校特色创建水平;通过与高校对接、教学走班化等方式,实现全面惠及学生的特色办学初衷,并取得了一系列骄人成绩。
2018年和2019年,由我主编的《高中生涯规划》《初中生涯规划》专业教材先后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和北岳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发行,填补了我省在该领域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列入了学校征订教学用书目录,被省内几十所学校定为生涯规划教材。近年来,我校学生棋队作为山西省代表队两获全国智力运动会金牌,多次获得世界锦标赛、亚洲锦标赛金牌,为学校赢得“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健美操、啦啦操、篮球等多个项目亦获得全国、省、市各级竞赛奖牌,涌现出一批大师级、健将级、一二级运动员等优秀人才,为学生成才和升学插上了翅膀。连续三年来,特长类学生高考升学率达到90%。2017年,我有幸代表学校出席了全国“双先”表彰大会,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追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水平教育,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课堂是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模式决定了人才培养模式。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课堂和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培养出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才真正进入了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课堂不变,教育就不会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会变。所以,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主动求变,教育才能真正发展。
“智慧课堂”是一种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新模式。同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同,它更加侧重于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真效益。在“智慧课堂”中,每一位学生都会感受到被尊重、被允许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
经过长时间的校外考察学习和校内调研摸底,我校于2016年9月正式提出“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总结出“走下讲台,共同育人,重在生成,自觉觉人”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并通过确定实验对象、课题理论研磨、课堂实践评析、经验总结推广四个步骤有序进行。我们还积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各方代表和有关专家对“智慧课堂”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进行充分科学论证,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智慧课堂”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践性。
作为“智慧课堂”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特别是对“智慧课堂”改革认识是否到位、理解是否深透、操作是否娴熟成为“智慧课堂”改革成败的关键。为此,作为校长,我亲自主抓,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和深入反思。我校领导班子也经常与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一起座谈,共同探讨“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解决教师们心中的疑惑,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以更坚定的信心和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智慧课堂”教学改革之中。我校倡导并积极引领教师树立“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专业成长理想,鼓励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作为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通过课题组的调查、探索、协作、论证,科学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我校本着“大定位、小计划、重落实”的指导原则,积极践行“生命实践”教育理念,稳步实施“多元发展,阳光育人”方案,我校“智慧课堂”为教师搭建起了多元发展的舞台,促进了学校智能时代云建构、大数据等教育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运用,并以疫情防控期间线上线下教育有机整合为契机,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努力构建智能高效的智慧课堂,全力打造由智慧课堂到智慧校园、智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通过建构智慧课堂,我校在实践中努力探索和感悟智慧教学的具体展现形态,加强师生互动,建构智慧课堂样态,形成智慧教学方式和智慧教学课堂形态的典型案例,从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家校共育是教育现代化、民主化、个性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在充分了解了十九中學生及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我依据实情、立足学情,决定采取“走下去、请回来”的方式开展家校共育工作。“走下去”即进行家访,我校对学生家庭有“三必访”:贫困家庭必访,单亲家庭必访,学困生家庭必访;“请回来”即组织校园开放日,把家长请进校园参观,请进教室听课。此外,我校每月定期开展家校共育讲座,并举行研学活动家长培训会和生涯规划家长培训会。每逢期中和期末考试后,我校都会召开家长会,进行详细的学情分析,在点滴处引领家长尽可能多地陪伴孩子成长,不断提升家校共育合力,以实现“培养基础扎实、学有所长、个性发展的阳光学子”的育人目标。
对于学校而言,新一轮课程改革既是自我审视和自我超越的新契机,同时也是高中学校管理体制面对严峻挑战的艰难时期。在此背景下,只有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时机才能完成华丽转型。2018年,在我的积极倡议和组织下,太原市二十三所中学与太原十九中共同成立了以“融合·变革·共享”为主题的“太原市新教育研究共同体”。成立至今,新教育研究共同体围绕新课程改革、新高考研究及学校内涵发展等,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方法、搭建新平台,先后组织例会12次、各种展示交流活动10次,参与教师达2000余人次,受益师生有30000余人。这不仅在共同体内部产生深远影响,也吸引太原市更多学校和省内各地校长和同仁前来参访,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也为太原市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试验场和实践范例,为助推全市教育均衡发展贡献了应有力量。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智慧课堂”为突破,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准确把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倾力将我校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三晋名校,为太原教育率先发展、为山西转型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好奋进之笔!
(作者系太原市第十九中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