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 张静
摘要:课堂教学重在理论素养之培育,专业素养之形成还需仰赖高效劳动课的实践教学予以贯彻。多元化的高校劳动课设置是基于高素质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目标之产物,但也造成法律风险的现实复杂性,继而导致法律框架下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失灵。在实现高等教育与消解法律风险的竞合之下,探索化解劳动课中的法律风险矛盾成为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劳动课 风险 预防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落实党中央的决定各高校纷纷设立劳动课,但是由于劳动课的特殊性不免在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学生伤害的事件,因此会引起学生与学校间法律赔偿纠纷,如何认定学校应承担的责任,如何减少学校承担与过失不相称的责任成为一个必须的思考的问题。
谈及劳动课,不少人会想到学校卫生的大扫除不就是劳动课吗,为什么还要专门设置劳动课?其实二者并不是完全一样的,劳动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不是简单地铭记课本上的原理、定理而是学会通过自己的思考用这些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而它鼓励培养高效解决生活问题的科学思维,辅之以多动手、会动手的基本技能。劳动课的形式极为丰富,它包含实践、理论、社会接触三个方面。高校学生虽然不同于未成年人,其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的缺乏、较弱的情绪管理能力、贪玩或者好奇的心理以及不安全的设施环境,致使很多情形下,缺乏保护自我的意识最终极易在劳动课的过程中造成对自身的伤害。
因此推行劳动课必然是存在法律风险的,而對于劳动课风险引发的纠纷成为保障劳动课实行的重要条件。《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者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 成年学生或者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直接提起诉讼。” 民事纠纷除了常见的这三种解决方式外,仲裁也因其特定的优势为人们所青睐,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将仲裁也作为一种纠纷解决途径。
前文提及劳动课引发纠纷后的解决机制,那么如果从源头上规避这种风险呢?目前为止并没有一部专门的规范性文件对高校学生伤害事故进行具体的规定,这也会使得若在劳动课中出现学生伤害事件将面临法律责任认定的难题。近年来高校伤害事故频繁发生,学生自杀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很多时候即使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家长也会将责任归于学校,采取不理智的手段闹事,严重地损害了学校的形象。因此教育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有必要完善《办法》的规定或出台专门的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规范性文件,对责任的规则原则、适用情形、赔偿方式、赔偿限额等作出明确规定。一方面为日后的纠纷寻找解决的依据,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和家长理智谨慎的处理纠纷。
第一、建立家校联合管理机制。对于特殊的劳动课,学校可以要求学生事先征得家长的同意,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向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身体状况以及其他不适合劳动课的特殊原因(必要时可以出具相关证明),若是出现不适合参与劳动课的情形则校方应当免除该生的劳动课的任务。家校联合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增强学生、家长的责任感,规范学生的行为,减少家庭悲剧的产生。同时对学校而言,通过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使得决策更为理智和谨慎。另一方面,家校联合管理的机制会提高学校为学生服务的积极性,若是学校经常因为学生伤害问题而面临舆论的呵责和沉重的法律赔偿必然会对学生的教育服务采取消极的态度,这显然对于即将步入社会工作的大学生而言是不利的。当然若想落实家校管理的机制,全社会应当破除一种观念,认为学生交学费给学校,学校就应当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完全负责。学校作为公益组织,它为学生提供的服务并不是学生学费的等价服务,学生和家庭都应有义务配合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
第二、建立严密的学校内部的预防管理机制。学校在出台劳动课的实施办法的同时,也应当出台相关的安全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应当具体到每个部门的职责,包括设施的维护部门、劳动课的策划部门、教师管理部门以及应急部门等。对于专业劳动课的教师要尽可能的想到学生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以及使用工具的危险程度并且配备预防危险的相关工具。另外学校应当经常对老师进行管理培训,改进老师对学生的管理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技巧,关心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确保劳动课顺利有序的进行。
第三、加大宣传安全教育。调查结果显示, 仅有9.24%的学生和3.51%的教师熟悉对意外事故处理的程序。有 20.22%的学生和31.35%的教师根本不了解对安全事故的处理程序。 而劳动课绝大部分是在户外进行甚至是校外陌生的环境,学生和老师若是能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办法,可以减少伤害的发生。所以劳动安全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工作,学校应当邀请相关专家根据劳动课的设置内容确定学生和教师应当掌握的安全知识制成小册子下发。除此之外也应当进行一定安全演练,确保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安全知识达到保护自我和他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