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汉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在高等教育中的发展

2020-11-03 05:45张如怡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外国人中华文化外国

[摘  要:随着中国国际化的不断推动,汉语学习的热潮在世界各地被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的大学,学习汉语或者学习本科,研究生课程,与此同时体验中华文化,了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和五十六个民族的风俗传统,也让中華文化在不知不觉中传遍了世界。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中华文化传播]

一、新时代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蓬勃发展

最新媒体报道,从2022年起,汉语将成为爱尔兰的高考科目之一。爱尔兰政府负责高等教育的国务部长玛丽·奥康纳曾表示,近年来,爱尔兰学习汉语的热潮不断增加,很多爱尔兰人选择到中国去留学,学习中国文化和汉语。菲律宾、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韩国、叙利亚、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尼泊尔等国家汉语学习也在热热烈烈地进行。

汉语学习热引发的汉语国际教育建立的热潮,尤其在中国各地的高校,更多的高校开始建立国际教育学院或者国际文化学院,在推动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笔者探究该现象的本质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深深吸引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来中国学习汉语。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后来,综艺体、整块体、浮云体、变体等各种字体纷纷诞生。这些奇特的字体和五千年的汉字发展史,悠久的文化积淀都让外国人喜欢和沉醉。

2.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广博的旅游资源,五十六个民族的风情,也是吸引各国外籍人士来华的原因。中国的景观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这些风景名胜区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以其主要景观的不同,大体上可分为如下几种类型:湖泊风景区(白洋淀、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武汉东湖、新疆天山天池、青海湖、丹江口水库.山岳风景区(燕山、泰山、衡山等)。森林风景区(西双版纳、湖南张家界等)。山水风景区(桂林漓江、长江三峡等)。海滨风景区(海南天涯海角等)。北京的故宫,颐和园,长城,西安的兵马俑,上海的外滩,以及云南,西藏,新疆等地方都是外国人来华都会选择旅游的热门地区。

除了风景独特的中国各个地区外,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也就是有趣的中国人也吸引了众多外籍人士。以下是对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的调查,国际民众有意愿对于中国人交往的比例,英国人占70%,南非人占62%,外国人认为中国人神秘,理性,半数以上的外国人愿意和中国人交往。

3.中国高校不断提升的教育质量的背景也吸引了更多外国人来中国学习。中国高等学校肩负的传播知识,文化的使命,中国高校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质量,开设各类适合外国人学习的专业,比如:汉语综合课程,管理类,经济类的本科专业,还有硕士和博士专业向外国留学生开各类可以在中国学习到汉语,也能学习到各个学科的系统知识,还可以认识中国学生做朋友,所以来中国高校学习,成为外国留学生来华的重要选择之。

二、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中如何有效的传播中华文化模式方式探究

1.高校在汉语课设置中加入中华文化的元素。高校在汉语课堂学习中,可以适当加入中华元素。比如在教授如何使用汉语来点菜,或者汉语如何来称呼各种食物的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该系列视频受到外国学生的普遍欢迎,因为该记录片从中国美食为切入口,谈及中华文化,还有采访不同地区的中国平民,更有美丽的中国各地风景来作为拍摄背景。外国留学生不仅在学习中国食物的名称,还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中国的饮食文化。

2.鼓励来华留学生积极参加高校举办的各类文化比赛活动。以笔者所在上海为例,上海市每年会举办各类有趣的文化活动来传递中华文化。比如:每年到端午节前后会在华东理工大学举办赛龙舟的比赛活动,让外国学生在龙舟赛的过程中了解中国的端午节,认识爱国诗人屈原;复旦大学每年会举办诗词大赛,让外国人背诵中国传统的诗词,比如《木兰辞》,《满江红》等流传中华五千年的著名诗句,外国学生在背诵中国诗词的同时,穿上中国传统的服装,跳起中国传统的汉服舞蹈,让外国学生非常享受这样的比赛。

3.高校开设一些适合外国学生选择的中华文化选修课程,比如外国学生喜欢选择的中华文化课程包括有:茶艺课,武术课,太极课,中医课,书法课,国画课等待,让外国留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爱好,或者特长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也可以帮助外国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华文化的知识。

三、汉语交际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播过程中注意要点

1.汉语教学不开操之过急。总体来说,汉语对外国学生来说,是一门非常难的语言,外国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的进步也不一定会很快,需要大量的学习时间和练习。耐性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重要的教学素养之一。

2.中华文化各有特色,需要根据外国学生不同喜好和特长来介绍或者传播。比如外国男性留学生往往对中华武术非常感兴趣,而外国女学生对于汉服或者茶艺课程更感兴趣,在文化课程选择上需要尊重外国学生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让中华文化传播更加得体,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祖晓梅.跨文化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朱勇.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张如怡(1983—),女,汉,上海人,硕士,助教,上海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

猜你喜欢
外国人中华文化外国
外国人学汉字
外国人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人排“毒”妙招
外国幽默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