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努力践行“两山”论推进生态富民脱贫攻坚

2020-11-03 08:44李健飞李军赵雷杰
国土绿化 2020年9期
关键词:管护造林攻坚

◎ 李健飞 李军 赵雷杰

山西省历来重视林草生态建设,林草工作在攻坚克难绿化三晋、修复生态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建设摆在治国理政、全面小康的战略位置上,重视程度之高、政策措施之实、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砥砺奋进,寻求生态脱贫新方式

近年来,山西省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把生态保护修复作为转型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林草事业紧紧围绕“塑造表里山河生态美好壮丽形象”战略目标,大力弘扬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右玉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太行精神,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启动实施太行山、吕梁山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联动推进“绿化彩化财化”系统性增效,生动诠释了“两山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荒山栽苗

合作造林生态扶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产业蓬勃发展,生态扶贫惠及群众。立足贫困地区生态脆弱与深度贫困高度重合、互为因果的实际,山西省提出“在一个战场打赢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联动实施生态扶贫“五大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在生态修复保护中脱贫致。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期间,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山西省围绕“东药材、西干果”产业布局,发展经济林1950 万亩,年产值150 亿元,红枣、核桃面积产量居全国前四位;深入挖掘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山水生态资源,围绕“一核两山十二集群”布局打造100 个森林康养小镇、100个基地、500 个特色村。3年来,全省不负重托,不断拓宽生态扶贫路,每年增收约10 亿元,惠及52 万贫困人口,在让三晋大地提升颜值的同时,也让贫困群众露出了增收的笑颜,为全国生态扶贫提供了“山西方案”和“山西路径”。

绿色惠民,人民群众享生态红利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西省创新“增绿”变“增收”的有效机制,将贫困县的造林任务采取议标方式承揽给扶贫造林合作社,打破不能干的制度壁垒,补齐不会干的能力短板,防范不公正的分配漏洞,让贫困群众在绿化家园的过程中即可营造更多彩化的景观,又能收获沉甸甸的金山银山。基于新一轮退耕还林农户补助标准比上一轮偏低的问题,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国家每亩补助1600 元基础上再增加700 元补助金,将贫困县造林投资每亩增加300 元达到800 元。经过近3年的艰辛努力,全省首个林业生态扶贫PPP 项目成功落地,89.71 亿元融资总量全部落实,61.76 亿元首期融资合同已经签订,第一批20 亿元资金基本到位,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资金正在慢慢充盈老百姓的口袋。国家林草局、国务院扶贫办在山西省召开全国林业扶贫现场观摩会。中办国办《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中,将建立扶贫造林合作社作为脱贫攻坚重要举措。国家林草局、国家发改委、国务院扶贫办下发通知将山西做法向全国推广,让“山西创造”成为“全国路径”。

右玉精神守护绿水青山,坚持绿色发展打造金山银山

右玉县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处理好“种绿”和“种富”的关系,壮大林业产业惠民,每年新建2 个经济林示范园,每年完成以经济林为主的20 个村绿化任务,不断提升林业建设的经济效益。依托丰富的沙棘资源,实施“小灌木大产业”战略,右玉县引进沙棘加工企业12 家,年产沙棘各类产品3 万多吨,产值2 亿多元。实施生态治理脱贫,联动实施造林务工、退耕奖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特色林产业增收五大林业扶贫项目,右玉县成为全省首批退出的三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发展森林文旅产业增收,大力培育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文化旅游产业,加快苍头河国家湿地公园、西口古道国家森林公园、黄沙洼国家沙漠公园建设项目,建成了小南山城郊森林公园、四五道岭、松涛园等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景区,生态旅游业成为右玉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宁县探索生态扶贫路径,促进农村林业发展

大宁县位于吕梁山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西省深度贫困县,为限制开发的国家生态建设区。近年来,大宁县落实“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区”任务,坚持深化改革,统筹生态民生,高质量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农村林业发展,蹚出一条成功之路。

一是购买式造林,增绿增收互促共赢。积极探索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化造林机制,由政府统一规划布局,通过议标的方式将造林任务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占80%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与乡镇政府签订购买合同,由合作社投资投劳造林,当年验收合格后兑现30%工程款,3年验收合格后全部兑现,树随地走,林权不变。购买式造林压实了造林护林者的责任,架起了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的桥梁和纽带,投资直付造林主体,节约了层层代理成本,扎牢了造林工程“不能腐”的笼子,用30%的政府投资撬动了70%的社会资本参与造林。

合作社造林成效

二是市场化营林,放活集体林经营权。积极探索小农户和现代林业发展有机衔接机制,让老百姓的林子在市场运作中实现收益增值。开展林业资产性收益改革,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群众以林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以及财政补助资金折股量化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不改变林地使用性质、保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鼓励支持创办股份制林场、家庭林场。昕水镇罗曲村、徐家垛乡李家垛村分别成立了股份制林场,入股农民146 户、林地2962 亩,积极探索森林碳汇,对近3年新造的13.5万亩林子进行林业碳汇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项目开发,依据林木固碳释氧量给林农以经济补偿,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途径。

三是资产化护林,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按照“管护有价、损失赔偿”的原则,对集体林资源采取3 种模式实施管护:补偿管护模式,补偿资金与管护成效挂钩;合作社管护模式,将流转到合作社的林地,由合作社进行集中管护,工资报酬与管护成效直接挂钩;购买服务管护模式,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择优选聘护林员,根据管护成效兑现管护工资。同时,启动县级脱贫攻坚生态效益补偿专项基金,从2017年起大宁县财政每年投资150 万,每年给予每亩新造林地5 元的生态效益补偿,巩固造林成果,助推脱贫攻坚。

如今的山西,已经摆脱林草资源极度贫乏、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状况,重点区域生态治理成效突出,步入“生态脆弱”向“生态良好”转变的相持阶段,正在向生态良好区间快速推进,过去以黄色和黑色为主色调的山西,呈现出绿色大增、景色大变的景象,莽莽荒原的吕梁山不少地块开始见绿了,生态效益显现;水旱成灾的太行山如今拥绿叠翠,清水长流下津门;风沙蔽日的雁门关外现在满眼碧绿,清风送往京津冀。

猜你喜欢
管护造林攻坚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沿海地带造林实践与探讨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雄安千年秀林
——近自然造林开先河
浅议造林的意义
营林生产中造林规划设计与造林技术的探讨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