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佘春明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15 周年。“两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一幅新时代的绿色画卷正在美丽中国恢弘铺展。
作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主战场的山东省滨州市,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两山”理念,自2008年开始全面实施“林水会战十年行动”,全力打造“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生态品牌;2018年又深入开展第二个“林水会战十年行动”,启动了从“粮丰林茂”到“金山银山”的“二次创业”,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建设富强滨州提供了有力的生态支撑。
十里荷塘
道路绿化
位于黄河三角洲腹地、渤海湾西南岸的滨州市,因地处渤海之滨、黄河之洲而得名,版图面积9660 平方公里,人口392 万,现辖4 县2 区1 个县级市和3 个市属开发区,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94 公里黄河流淌而过,35 公里黄河穿城而动,126 公里海岸线蜿蜒流长。境内的65.31 万亩滨州贝壳堤岛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世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贝壳滩脊——湿地生态系统。滨州市先后获得过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等称号。
“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碱地难收粮,丰年泪两行”,曾经是渤海老区的真实写照。如何让勤劳质朴的滨州人民过上富足安康的好日子,成为了历届滨州市委、市政府“干实事、干真事”的决策源头、奋斗源泉。
穷则思变。滨州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作出全面开展“林水会战”的战略部署,不惜一切代价改善生态环境。滨州人克服土壤盐碱化高、立地条件差等困难,探索实行“政府支持、公司化造林、专业队伍管护”机制,同步推行苗木立体种植,2013年至今造林成活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第一个十年”期间,滨州市完成合格造林156.2 万亩,新建农田林网219 万亩、万亩生态林场14 处,建设绿色通道2476 公里,全市林木覆盖率增长9.2%,“以路为骨、以水为魂、以林为韵、林水相宜”的美丽乡村基础建设框架已然成形。2018年,滨州市又出台新的十年规划,启动从“粮丰林茂”到“金山银山”的“二次创业”,围绕树种多样、品种乡土、色彩丰富、栽种原生原冠的“四化”要求,提质增效推进林水会战“第二个十年行动”,在全省率先推行“林长制”,连续举办了八届黄河三角洲(惠民)绿化苗木博览会。2018年9月,新华社以《“苦海沿边”的绿色崛起——滨州“林水会战”十年观察》为题,报道了滨州市的做法。
在林水会战中,滨州市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林水会战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全域旅游相结合,吸引专业公司、龙头企业、大户、农民以投资、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林水会战,实现了社会得绿、企业得利、农民得益的多赢局面。如惠民县皂户李镇,十几年前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镇,在林水会战中,当地群众在田间地头“口袋地”上种植白蜡、国槐。村里的育苗大户以土地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开展规模经营,形成了育种、培育、销售、物流、采购的完整链条。
勤劳勇敢的滨州人牢记使命,把“淡水盲区、绿化禁区”的渤海湾盐碱地打造成了水网纵横、森林连片的森林城市,从“鸟无枝头栖,人无树乘凉”的盐碱荒滩,到“低头见绿荫,抬头见鸟飞”的“粮丰林茂,北国江南”,林水会战,催生了滨州市的生态革命,成为滨州市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名片”。
邹平村庄绿化 董乃德摄
城区道路绿化
市政府广场 郭华摄
邹平樱花山荒山绿化
万亩生态林场
打渔张森林公园 徐志强摄
自2002年城市森林首次出现在国家战略层面,到《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建设森林城市,进一步提高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地率,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标志着森林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一个新内容。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为森林城市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今年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再次强调“要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对森林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17年9月,滨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部署。相比于山峦叠翠的山地丘陵地区,地处平原的滨州市因为绿色基础薄弱、可绿化空间少,创建难度可想而知。市委、市政府迎难而上,以十年林水会战为基础,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广大城乡居民随时随地能够亲近自然、享受绿色”作为最终愿景,整合资源、集中投入,因地制宜、快速推进,积极构建蓝天碧水、绿树掩映、林水相依、人居相宜的生态滨州。
科学规划。建设什么样的森林城市,怎么建设森林城市,如何找准方向、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滨州市坚持规划引领,精心编制了《滨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一轴,双核,三区,七带,九廊,多点”的森林城市建设空间布局;聚焦“保护黄河、走进黄河”,于2019年4月着手编制《滨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系统修复治理总体规划》,2019年12月与北京林业大学签署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寻求智慧支持;2020年推进实施“幸福黄河工程”,高标准建设黄河风情带,打造一批“美丽河湖”;加快黄河植物园建设,新建续建城市公园、口袋公园40 处,新增绿地65 万平方米,建成各类绿道34.3 公里。一座座美丽公园正串连成城市的“绿色项链”。
高位推进。滨州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挥部。市政府连续三年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重大工作部署,把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预算。2017年以来,全市每年增加3500 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造林奖补,各级财政每年用于造林的资金都在8 亿元以上;同时,按照“事业工程化、工程责任化、责任数字化”的要求,坚持“数字说话、结果评价”,对40 项创建指标逐一进行了细化、量化、具体化、数字化,明确分管市领导、牵头单位和责任人,抽调相关部门单位人员成立工作专班,实行市级领导干部包保县市区机制和一线工作法,将任务逐一分解到各县市区,按照时间节点逐项绘制“施工图”“计程表”,确定施工队长,明确施工期限,倒排工期、压茬推进。
生态优先。以重点工程为主的林业重大生态工程是森林城市绿色崛起的主因,挺起了森林城市建设的绿色脊梁。滨州市先后实施了绿色通道全覆盖与近郊林带绿化美化提升工程、水系绿化工程、生态林场建设与改造提升工程、农田林网建设、林下经济基地建设、重点生态区位及生态脆弱区域的生态修复、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经济林品牌建设等重点工程。2017年至2019年“创森”期间,全市完成造林面积70.86 万亩,完成道路绿化2061.97 公里、水系绿化1116.53 公里、农田林网52.17万亩、林下经济17.06 万亩,创成省级森林乡镇8 个、省级森林村居90 个、市级森林乡镇30 个、市级森林村居200 个、国家森林乡村22 个,城区街道树冠覆盖率达到25%,“推窗见绿,与森林比邻而居”成为现实。
全民参与。大力开展森林文化活动,每年的植树节、世界湿地日和爱鸟周期间,滨州市都会通过召集座谈会,组织展览、摄影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增强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每年植树节当天,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党政事业机关工作人员近万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树木近10 万株,其他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和社会各界也适时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深入推进绿地认建认养、古树名木保护,助推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良好时尚;抓实抓细森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为守护森林城市建设构筑起坚强防线。
林产融合。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是总书记的关切,也是滨州市的发展实践。滨州市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布局,把特色林果、种苗花卉、林下经济等林业产业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生态环境质量更好、生态经济效益更高。沾化冬枣、阳信鸭梨、无棣小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等传统特色林果产业果品年产量90 万吨,直接产值53 亿元。沾化区农民人均年冬枣收入超过8000 元,主产区下洼镇农民人均冬枣年收入过万元,该镇8120 亩冬枣园通过了中国森林认证体系(CFCS)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国家级非木质林产品认证的鲜果类产品。全市林木种苗产业稳健发展,育苗面积达到28万亩,苗木产业直接产值达40 亿元。
宣传“创森”
市民绿色活动绿色畅游 中新摄
森林文化
杏子垂垂叶底青 高士东摄
密林深处—新立河公园 焦守俊摄
森林防火演练现场
滨州市还积极探索林苗、林菌、林药、林禽、林特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全市林下经济面积超40 万亩,年产值20 亿元。与此同时,林果产业与特色种养催生的生态旅游产业方兴未艾。惠民县大年陈的万亩桃花游等特色旅游,与黄河风情带、全市4 处森林公园、17 处湿地公园一起,构筑起了滨州全域旅游的基干。
创新机制。针对以往造林成活率不高、投入不到位等实际问题,滨州市探索建立了“政府带动、公司化造林、专业队伍管护”的造林机制,将造林质量与造林者利益挂钩,解决了因产权不清、利益不明等造成的投入不足、成活率不高等问题;对重点造林工程实行公司化、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确保了造林标准;通过招投标选择专业造林绿化公司,或建立专业护林队伍进行管护,保证了树木栽得上、管得好、保得住;探索建立“政府引导、企业造林”的路子,有效破解了造林资金瓶颈,实现了“群众得益、政府得绿”的目标。
严明纪律。用好督查通报“利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滨州市建立了常态化、实时化现场督导机制,推行任务预告、进度预警、问题督查、任务销号“四单”管理,对市主城区及各县市区工作进度、成果质量实行“日调度、周通报”,利用“龙虎榜”点名道姓晒进度、比差距、找问题、亮优点;对现场督查情况,及时向被督导单位负责同志进行反馈,对行动迅速、成效显著的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消极怠工的公开曝光,责令整改,以督导问责倒逼责任落实,有效避免了“工作永远在路上”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如果其他各方面条件都具备,谁不愿意到绿水青山的地方来投资、来发展、来工作、来生活、来旅游?从这一意义上说,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滨州市通过全力以赴促修复,坚定不移抓保护,为建设富强滨州提供了有力的生态支撑。“低头见绿荫,抬头见鸟飞”已成为现实,“富强滨州”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生态红利不断显现,绿色版图持续扩大。滨州市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扎实做好造林治山理水文章,努力让树更多、山更绿、水更清、景更美,给生态加“绿”,为小康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