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 访 人:王圣才(以下简称王)
采 访 人:许晓俊(以下简称《中钢》)
采访时间:2020年8月15日
采访地点:四川成都
《中钢》:王主席好!您幼承家学,自小习字,在1982年首届中钢大赛(当时名称是“青年钢笔字书法比赛”)中,您获得二等奖(一等奖是3名,二等奖您排名靠前,全国共收到21967件作品)非常不容易。那时您还在部队,部队很重视人才,特别是培养出许多书法人才,请您回忆一下当年创作这件作品的心得。您是哪一届中钢大赛的评委?该届评审工作是如何选拔出高水平作品的?当时硬坛创作的“时风”与“导向”分别是怎么样的,请您作一个评述。
王:我的家乡临武县地处湖南南部的南岭山脉,武源乡是珠江支流北江(武水河)的发源地,四面环山,山青水秀,四季分明,春花秋叶,景色迷人,宜人宜居。我的祖辈自大宋年间就到此居住,垦荒耕作,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就是“言宜慢、心宜善”的家训家风,世代相传的就是重文善艺、重情重义。我的爷爷有三兄弟,他排行第二,因病英年早逝。父亲王功昭,年幼丧父,性格独立,忠厚正直,敏思好学,读书不多,但一手好字,深受乡亲乡邻羡之赞之,凡吉庆之事、乡情告示、公文私信等,先父都有用武之时。也许是基因所传,我从小对写字就有特别的兴趣,小学语文老师钟贤斌的板书字好看又漂亮,我便总是摹仿,一笔一画,反复练习,从规整的汉字中能找到一点快乐。上初中时,班主任邝大光,虽然是数学、化学老师,也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字,更加激起我练字写字的兴趣。那个时代,在我的印象里,没有书法这个概念,也没见过古代碑帖,纯属个人兴趣。因为写字认真、字迹工整,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们也很喜欢,学校的黑板报任务就交给我了,促使自己必须写好字,写好字也就成了自己一生的嗜好和追求。
为乐兴中学写作品
1969年响应祖国号召,应征入伍到了四川成都,在连队当士兵3个月,因为字写得好,就安排我当队部文书。当文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每个月向团司令部军务股报送连队实力情况统计,军务股股长发现我每次报送的实力统计表,既无差错,字迹也很工整漂亮,关注我半年之后,第二年8月份就调我到团司令部担任代理保密员(保密员属干部职位)。当年11月我又被调到师司令部机要科,一星期之后,我又被调整到军司令部机要处工作。只是因为我写字认真、字迹工整,在短短的三个月之内,从连队逐级调整到军机关工作。充分证明,字写好了,工作需要,事业需要,领导和同事都喜欢,有利于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写好字,能改变人生,也能成就人生。
1975年,成都市文史馆发布了:举办书画培训班的告示,我随即报了名,在学习中我才真正看到了古代碑帖,才知道学习书法需要临摹古帖,才知道楷书有欧、颜、柳、赵四大家,有楷、行、草、隶、篆各种书体,书法讲究字法、笔法、章法、布白和布局等等。在余中英(兴公)老师的精心教学和辅导下,一年之后,才真正了解了书法中的之乎者也,才真正找到了书法的门在哪?书法的路在哪?书法的神和气在哪?才知道临帖与创作的区别?书法作品的格式有哪些要求等等,收获颇多,感悟很深。
因为有写字工整的基础和参加书法知识学习的提升,当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关于举办青年钢笔字书法比赛(首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的征稿时,抱着试一下的态度,也没有想着拿奖的念头,按照余兴公老师传授的书法知识和自己对书法艺术方面的领悟,写了一幅竖式的钢笔书法作品。当收到获奖通知时,真有点意想不到,真有点小惊喜。这是《浙江青年》杂志社在杭州这块土地上为我们当时的年轻人提供了首次展示钢笔书法作品的机会,开创了硬笔书法(钢笔书法)大赛和展览的先河,为硬笔书法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振兴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印迹,功不可没,功不可改。之后,我与任平、顾仲安、高继承等首届获奖者建立了很好的朋友关系,同时也都在为硬笔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我是第九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时首次担任评委,当时评委会主任王正良,评委有卢中南、赵彦良、高惠敏、樊中岳、朱以撒等,在峨眉山大酒店进行评审。这届大赛的作品特点是大幅(大件)作品多,精品多,经过初评、复评、终评,采用淘汰制和票决制的方法,公平公正,程序严格,最后确定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名单。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金泽珊的作品,篇幅大,字数多,一丝不苟的欧楷字,得到所有评委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同,理所当然地确定为特等奖。
中钢大赛至今年已举办12届了,其水平、影响力和权威性,勿容置疑已成为硬笔书法界的国赛,受到广大硬笔书法家和爱好者的追捧追寻,也是艺术界有规模有档次有高度的品牌赛事。从大赛作品的趋势和大赛评审的取向,我个人认为,硬笔书法基本功(临帖能力和创作水平)、参赛作品的格式形式和装饰品位,这两点尤为重要。基本功,这是创作作品的基本要求和实力展示,笔画基本功和结构(字的结构和作品布局),一眼就看得出学过哪家?出自哪家?变化在哪?一点一画都能凸现出哪家哪门的笔迹字痕。作品的布局安排和装饰品位同样很重要,力求古朴典雅,切忌花色花样过多过滥,评委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基本都是一致的,一看作品就清楚属于哪个层次,有品位的装饰效果,这样的作品会受到多数评委的认同。
纵观中钢大赛的规模和影响,随着参赛人数逐年上升和作品质量水平的不断提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从古帖中吸收书法营养是不变的时风;从作品创作中突破固有思维模式,站在高位创作出精品是永远的导向。好的作品才能真正感动和打动评委,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参赛成绩。
在克枯小学活动现场讲话
《中钢》:您从部队转业到四川省人事厅工作,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任命书的书写员,听说有的领导拿到由您书写的任命书,感受到书法魅力的同时,提升了任命书的收藏价值。可否谈谈在您担任这项工作的一些感想。
王:1985年部队裁军100万,我们的部队除部分留下归属其他部队管理,其余的全部撤销。当时所有部队干部面临三个选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转业到地方工作。四川省人事厅是主管转业干部分配的部门,由于我当时自己选择了三个去向,这三个单位都主动向转业办公室申报同意接收我。这种单位主动接收转业干部的情况不多,受到了转办领导的特别关注,认真地查阅了我的转业登记表,发现我在部队从事6年干部工作,同时在书法比赛中获过奖。正好当时省政府发文恢复颁发任命书工作,对省政府以往任命的在职副厅(局)长补发任命书,对之后通过任命的副厅(局)长颁发任命书,四川省人事厅是省政府负责任免事项的主管部门,急需一名书写任命书的工作人员。在这种背景下,领导决定安排我到四川省人事厅任免奖惩处工作,负责省政府任免工作人员的办理和任命书的书写任务。从1986年起至退休,我完成了2000多份任命书的书写任务,受到领导的肯定和好评。接受任命书的副厅(局)长,普遍认为省政府任命书的书写工整规范,具有权威性(盖有省长签名章),更具有收藏意义。从此,一些领导喜欢上我的书法作品,使他们意外的是,我在全国硬笔书法界的影响也很大。我在四川省人事厅工作二十多年,在厅内轮换几次岗位,但任命书的书写任务始终交不出去,直到我退休之后,任命书改用打字机打印。实际上,对于书法来说,我是从爱好开始,后来却成为了工作需要,成为了一种责任。完成书写一份任命书,在有限的空间内,不打格子,全凭视觉找准每一个字的位置,单位、职务和姓名不得有误,这就需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书写技巧,整体的合理安排,我也从中找到了书写的乐趣和意义。从我的人生经历来看,把字写好,也会为自己在择业上多一种选择,或许从业的机会更多一些,练习写字的付出,会得到更多的回报。
协会更名后,在协会会址为协会吊牌揭牌
《中钢》:1988年您参与了发起筹备四川省硬笔书法学会,这完全是一种奉献与责任,请您谈谈学会早年工作开展的艰辛,并与读者分享一些成功的快乐。
为广元市特殊学校写“善行天下”
王:自1982年“首届青年钢笔字书法比赛”获奖之后,极大地鼓舞我在钢笔书法上去下功夫,特别是找到了一条钢笔临古帖的路子,尤其喜欢《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帖,在用毛笔临帖的同时,尝试用钢笔临写《圣教序》,逐步产生了兴趣,有了一些感悟。因为钢笔的笔画没有粗细变化,用钢笔临《圣教序》重点注意两个问题:一是笔画的取势,二是结构的形似。这样反复思考,反复临习,硬笔临古帖就会渐入佳境,古为我用。几年的钢笔书法临帖,不时地与朋友们分享,大家也从中得到启示,渐渐地对钢笔书法产生了兴趣,从此爱好钢笔书法的人越来越多,时常在一起商议举办展赛之事。首先由黎明(时任成都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处长)发起组织举办“老山杯”全国钢笔书法大赛,经过征稿和评审,唐德明(四川凉山)和熊少军(部队)两名特等奖,一、二、三等奖若干名,大赛很成功,在地方和部队的影响很大。二是1988年由我组织联络,由四川省文化厅等部门主办,举办“四川省省级机关首届钢笔书法大赛”,征稿对象为省级机关干部,经过征稿和评审,易中平、刘敏、卢果平、陈光建、陈道和等10人荣获一等奖,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三是由唐坚负责组织,将以上两个大赛的优秀作品,加上在全国征集了部分钢笔书法作品,于1988年12月在当时的成都“万岁展览馆”(现改为四川科技馆)举办了“四川省首届硬笔书法艺术展”,展出作品500多件,启功题写展名,部分领导和庞中华先生出席开幕式,参观人员众多,在成都市引起了轰动,让广大市民第一次看到高水准的硬笔书法作品。在举办两个大赛和艺术展的期间,由唐坚、黎明、王圣才、刘敏、涂泽江发起筹备“四川省硬笔书法学会”的成立,1988年12月经四川省社科联批准成立“四川省硬笔书法学会”。经过准备,于1989年1月29日在成都岷山饭店召开成立大会,杨启泉任会长,钱来忠、李成春、诸葛行、周浩然等任副会长,唐坚任秘书长,黎明、王圣才、涂泽江等任副秘书长,由团省委主管,会址在团省委办公楼。1989年5月在成都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工作报告和《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经理事会选举产生了会长、副会长和秘书长。1992年按照国务院关于《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由省民政厅核准登记。从此,四川的硬笔书法组织走上正规化、规范化和合法化。
在眉山开展“文化进企业”活动上写作品
协会作为一个民间社会组织,是由一批硬笔书法爱好者自发组成的新文艺组织,在长达30多年的经历和发展中,遇到许多这样那样的困难。首先是经费问题,前阶段省文化厅每年给我们解决1万元的办公经费,紧缩财政开支后,取消了这笔经费。每当组织大型活动和举办展赛活动,主要依靠企业的资助和赞助,由于许多企业的自身发展越来越难,争取赞助就难上加难。二是会员的管理问题,目前我们协会会员超过1000人,随着硬笔书法的影响力,会员将会越来越多,会员的要求各自不同,会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么多人的协会,这么大一支队伍,管理好会员成为协会的重要课题。三是展赛活动的常态化问题,活动是协会和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凝聚会员力量和增进会员之间感情的重要平台,没有活动,协会将失去生命力和凝聚力,久而久之,感情淡化了,影响没有了。我们协会的长久兴盛,主要得力于许多老领导的关心支持,得力于一大批老会员的坚持和带领,得力于一批又一批年轻会员带来的活力和生气,大家齐心协力,长期坚持,共同提高,在四川艺术界名声大振,被誉为硬笔书法家硬得起来,硬笔书法家协会有硬实力。
《中钢》:2007年学会更名为“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您任第一届主席,当时主管部门是共青团四川省委。为什么提出要加强“开展硬笔书法理论研究”?
王:硬笔书法,从1982年举办首届青年钢笔字书法比赛开始到2007年,整整走过25年历程,由于各种大赛和展览,有力地推动了硬笔书法艺术的创作,创作力量的整体性和创作水平的艺术性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以历届中钢大赛特等奖作者为代表的精英队伍已经形成。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没有理论的支撑是难以再深入发展的,没有理论的引领,创作的方向和质量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学会更名后,在部门设置上,我们专门设置了理论与创作部(2017年更名为学术与创作委员会),由副主席陈沫吾兼任主任,选配具备学术理论研究水平的会员,专门负责对硬笔书法艺术从学术方面做理论研究。四川是硬笔书法大省,如果没有理论支撑和学术引导,就很难进入到硬笔书法强省。
学术与创作委员会在陈沫吾主任的组织领导下,设置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向,组织会员开展经常性的研讨活动。在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之际,将会员的学术理论研究成果汇编成集,在硬笔书法学术理论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四川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为硬笔书法创作明确了方向。同时,在助推四川省书法水平测试大纲的科学制定与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出了理论学术支撑作用。特别是在今年协会组织会员开展的临创活动中,学术与创作委员会根据临古帖内容,安排成员撰写临古帖导语,为会员正确临古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在临创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使临创活动效果越来越明显,会员的临帖能力和创作水平得到普遍提升,临创活动方兴未艾。
《中钢》:2014年你们协会的主管部门由团省委变更为四川省文联,是什么原因引起省文联重视的?
王:当时学会成立时主要考虑硬笔书法爱好者多数都是年轻人和中小学生,争取了团省委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团省委作为协会的主管部门,在这期间,在团省委的领导下组织开展了许多有意义有影响的硬笔书法活动。到2014年,协会建设和硬笔书法事业发展已经整整25年了,硬笔书法艺术被社会和艺术界普遍认可,硬笔书法活动也不仅仅限于青年和学生,会员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60岁以上的退休人员逐年增加。省文联是主管文艺团体和各类艺术家的党群部门,从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一个民间社会组织,如果不归文联主管,你这个组织就始终徘徊在艺术圈和文艺界之外,你的那些会员就永远上升不到艺术家的层次。鉴于此,做好一些资料准备工作后,我和蓝天果副主席一起到省文联,向时任党组书记蒋东生专题汇报了我们协会的发展历程、开展活动情况、硬笔书法艺术的发展、组织机构情况和会员队伍情况。蒋东生书记听了汇报后,对我们协会的情况和硬笔书法艺术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此同时得到了蒋东生书记的充分肯定,要求我们抓紧向省文联报送变更主管部门的请示,并征得团省委的同意。随后,我们很快完善了变更手续,并经省民政厅批准同意,2014年10月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的主管部门由团省委变更为四川省文联。主管部门变更为省文联,对于我们协会和硬笔书法事业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我们协会成为了四川文艺界的一个重要成员,硬笔书法成为四川文艺界的一项重要艺术,硬笔书法家成为四川艺术家的一部分。省文联主管后,我们可以经常性地向省文联汇报工作,可以参加省文联组织召开的各种会议和举办的各类活动,可以与其他艺术团体联合开展活动。在省文联的领导下,我们协会的工作和活动更加规范,标准要求更高,对外交流的机会更多。2018年,我们与四川省川茶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了“四川省川茶文化硬笔书法作品展”,以川茶文化诗词歌赋为书写内容,面向全国征稿,取得了圆满成功,既宣传了川茶文化,又展示了硬笔书法艺术。今年7月,由省文联主管的《现代艺术》杂志策划,我们协会与钢笔画协会联合开展“硬笔书名人经典、钢笔绘大美风光”创作活动,我们组织20名会员用硬笔对应书写20位四川历史名人的诗词歌赋,作品已刊登在《现代艺术》杂志2020第8期,受到社会、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点赞。
我们协会自从省文联主管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一心,努力奋进,弘扬传统,开拓创新,用我们的行动和成绩,进一步确立了在四川硬笔书法领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硬笔书法发展方向的引领作用和硬笔书法艺术创作的指导作用。
《中钢》:作为省级硬笔书法家协会,四川是做得最好的省份之一,影响也很大,主要靠协会主席团的正确决策和秘书处的强有力执行,请您谈谈用人的原则和策略,以及工作运转情况?
在成都市新苗小学辅导学生写字
王: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的工作和发展有目共睹,得到了省文联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30多年来一直坚持不放弃、坚守不动摇,这与协会主席团的团结、齐心、努力和坚持分不开的。我从部队到地方从事干部人事工作32年,分管和办理过干部考核、任免、奖惩、职位管理、教育培训、辞职辞退、申诉控告等业务工作,对干部的使用政策、原则和程序,用人识人的方法等都比较熟悉。我们协会主席团成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机关干部、书法名家和年轻才俊。从事过机关工作的人懂政策、讲规矩、按程序;在书法界有影响的名家,艺术造诣高、学术理论功底深厚、作品创作经验丰富;年轻人有活力、观念新、随时代。这三部分人组成一个集体,各具优势、各有特点、各有作用,既是最好组合,也是最强组合。我作为主席,我的任务主要是四件事:一是把好发展方向和宣传口径,我们的一切言行和所有活动,都要服从党的领导,都要符合“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省文联的领导和要求下做好各项工作;二是把人才用好,用人之长,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坚持任人唯贤、能上能下的原则,要培养和使用年轻人;三是督促检查,任何工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不仅要有安排、有分工、有要求,更需要有检查,每件事都要落到实处,不能说了不做,更不能说了不算;四是择优选用大家的合理意见,主席团成员各自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角度不同,同一件事有多种看法和意见,我的责任就是把大家的智慧和意见集中起来,分清哪些可采取,哪些暂不采取,最后做出正确决定,这就是集体领导原则和智慧。
协会秘书处是执行机构,对主席团决定的事项去抓好落实。首先是要有坚决执行的态度,不讲价钱,不折不扣,不推诿,不怕困难;二是按程序抓落实,主要是抓好任务、分工、责任、时效和总结几个环节;三是随时沟通情况,掌握进度,解决执行中出现的新问题。执行力是秘书处工作的重要标准,综合协调是秘书处工作的显著特点,热情服务是秘书处工作的基本要求。各个部门的工作都与秘书处有关,都要主动参与,秘书处从中做好协调、沟通、检查落实等工作,这样才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因此,要求秘书处成员要年轻化,综合素质要高,服务态度要好。当然,秘书处成员也是主席团成员的后备力量,事业要发展,事业需要年轻人。
主席团成员和秘书处成员都是因为共同爱好而承担一定的责任,只有付出没有回报,只有奉献没有待遇,兢兢业业,无怨无悔,为了共同的事业,他们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借此机会,我向历届主席团成员和秘书处成员的努力付出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地感谢!
在克枯小学与学生在一起
《中钢》:您的人生经历塑造了“剑胆琴心”之品质和“一身正气”之品格,从事书法艺术的人特别看重这一点。请您与读者分享一些为人处世的感想?
王:我曾经是一名军人,也曾参加1979年的自卫还击作战,军人性格就是忠诚、勇敢和坚韧;我是一名老党员(已入党50年了),作为党员,应该是无私无畏,有情有义,先人后己,见利就让,见困难就上。因此,您提到的“品质”也好,“品格”也好,这都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何况我这种经历的人。我曾在《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上表明过我的观点:人正乃书正。我们书法家创作的书法作品,一是要给人看的,你写的内容不是正能量,你写的字别人看不懂,这就失去了书法创作的意义;二是你的作品挂在公共场所或别人家里,见字如见人,别人会联想到你的人品,你的为人处世,你的社会形象,别人是有议论的;如果你的人品不好,谁会看你的作品,如果你的形象不佳,谁会要你的作品,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人正乃书正”,应该成为书法家的座右铭,时刻提醒和警示自己。
我的人生经历很简单,从部队到机关,从军司令部机关到省政府部门机关,从干部工作到人事工作。我相处过的人,多数是正能量的人;我做过的事,都是依法依规的事。特别是从事干部人事工作的人,与干部打交道多,与领导打交道多,习惯性对人总有一些基本看法,你说几句话,你办一件事,我会判断你这个人属于哪一类哪一层,可交不可交,可信不可信。
在大足石刻开展活动时与协会办公室人员合影
在成都林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文化活动上写作品
人在社会,为人处世很重要一点,就是要让别人相信你。如何相信你,首先是诚信可靠,说话算数,不要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二是格局要大,海纳百川,不能小心眼,不要小看任何人;三是替别人着想,设身处地,人人都有不容易,不必太苛刻,无须太绝情,留条路给别人;四是心地要善良,与人为善,大爱无疆,互相尊重,互相帮忙,人人为我,我也要为别人;五是让利就让,人生想要的多,需要的不多,不能只为名利忙,利无止境,要适可而止。
我在上世纪80年代,就给自己的书斋定名为“后乐居”,雅号为“后乐居士”,以此勉励自己,凡事不可先乐,要沉住气,时间会证明一切,何须先乐,后乐无妨。退休后,将我的客厅定名为“三悟堂”,雅号为“三悟堂主人”,意为人生经历就三个阶段:30岁之前为学习阶段,更多的是需要“领悟”;40至50岁期间,走上社会,遇到无数的人和事,看清了很多是与非,明白了许多道理,开始“醒悟”;50岁之后,知天命,慢慢“觉悟”起来,觉悟的定位就是三无主义:无所谓、无所求、无牵挂。这些只是一己之见,可一笑。
《中钢》:四川有两个硬笔书法组织,硬笔界的很多朋友不是很了解,您可以作些简单介绍吗?
王:是的,我们是“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前面谈了很多了。另外一家是“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一字之差,没有“家”字。于1988年由重庆市教育局的干部蓝钟灵发起成立,当时叫“中国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四川分会”,会长唐嗣田(重庆人,时任《四川日报》社副社长),秘书长刘国熙(重庆人,时任《四川日报》社广告处处长),会址在重庆,不知哪年更名为“四川省硬笔书法协会”。重庆变直辖市后,不能再用“四川省”,于是1999年移交给成都的张肇培(重庆人,任秘书长)手上。
1991年以来,我曾与那家协会的蓝钟灵、张肇培、张百林、李书忠、罗云等进行过多次交换意见;我们协会陈沫吾、李放鸣、康俊、廖茂森、刘燕等副主席都曾为两家联合做出许多努力,本着从大局出发,从全局考虑,两家联合是必须的,应该是大势所趋。2010年双方意见已基本达成一致,而且还召开了联合大会,后来在年检之前,不清楚何原因,他们毅然放弃了,本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无缘无故地没能联合成功。之后两家又多次协商联合之事,由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如愿。
我们一直认为,同在一个行政区域,同属一门硬笔书法艺术,完全有必要合二为一。我们也相信和坚信,在四川省文联的领导下,四川硬笔书法同仁有智慧有能力解决好自己的事情。为此,我代表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感谢全国硬笔书法同仁一直对四川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硬笔书 李邕《登历下古城员外孙新亭》
硬笔书 徐夤《萤》
硬笔书 王维《山居秋暝》
硬笔临 王羲之《兰亭序》
硬笔书 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毛笔临 王珣《伯远帖》
毛笔书 化志成墨泼豪情 执梦为卷绘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