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樾 杨蒙
◆摘 要:對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教师在引导其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对其分享意识以及分享行为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能力提升的重要表现之一。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精细化研究,要到幼儿园中班进行实地考察。进过考察之后可以看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其自我中心意识开始逐渐发散,幼儿自身的分享水平不断提升,更加倾向与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物质资源。基于此,本文也尝试对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指导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分享行为培养
一、区域活动中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研究
(一)年龄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应用单因素法对幼儿园中班不同年龄的幼儿分享行为水平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中班幼儿中不同年龄的幼儿往往在分享次数以及分享程度上存在一定差别,6岁以上幼儿的分享次数要明显高于4岁幼儿,其在分享程度上也要略高于4岁幼儿。
(二)性别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经过对幼儿园不同性别的幼儿分享行为水平进行分析之后,可以看出,男生在分享次数上要高于女生,而女生在分享程度上要高于男生。同时,男生与女生在物质分享上的次数较为接近,但是在物质分享的程度上有较大差异,男生的分享程度要高于女生。而在非物质分享上女生的分享次数要略高于男生,分享程度也要略高于男生。
(三)是否独生子女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
经过对幼儿园中班的调查之后发现,中班中非独生自己与独生子女的分享水平大体相同,但是非独生子女幼儿在分享次数上要明显高于独生子女幼儿。
二、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指导建议
(一)适当丰富区域活动的主题、材料
我们可以看出,区域活动对提升中班幼儿分享行为是有很大帮助的,丰富的材料以及主题也是幼儿活动有效展开的基本支持,幼儿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教育资源的支持是区域活动展开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对空间、主题进行合理运用,通过这种方式来尽量提升幼区域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二)对区域活动的时间结构进行合理安排
对于幼儿园来说,想要使区域活动的展开取得理想效果,应该注意对活动时间结构进行合理安排。在对部分幼儿园教师进行访谈之后,我们大概发现了中班幼儿区域活动展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较,其需要消化的“知识”更加丰富,因此,中班幼儿往往有一定压力,教师在对区域活动时间进行分配的时候往往很难实现对结构的合理设定。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应该意识到对幼儿社会行为进行培养的重要性,这也促进幼儿性格综合发展的关键,因此,教师应该保证中班幼儿有较多的时间参与到区域活动中,这样可以使幼儿的分享行为意识以及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三)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适宜的分享行为教育
对于幼儿园中班的幼儿来说,年龄通常在4~5岁之间,对于这一阶段的幼儿来说,往往自主学习以及自主参与活动的意识较差,正处在“自我中心”的过渡阶段。分享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之一,其是一种有利行为,可以帮助幼儿构建起新的思维观念,有利于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展开分享行为教育的时候,应该对这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充分把握。例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区域活动的时候,应该投放与该年龄段幼儿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材料,通过这种方式来暗示幼儿进行自主的分享行为,这样了仪式幼儿的分享意识得到培养。
(四)在中班幼儿区域活动中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指导作用
分享行为属于亲社会行为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对于此种表现形式来说,有利于对孩子的社会意识进行有效培养。教师通过引导幼儿产生分享意识,可以使幼儿意识到分享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和剂,同时也使得幼儿可以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人们对他的欢迎以及接纳。教师应该注重向分享的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连接,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幼儿积累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对教导幼儿分享行为有重要作用,从而使得幼儿可以逐渐学会分享、喜欢分享。教师除了要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指导教育之外,还应该让幼儿更加真切的体会到分享行为所带来的乐趣。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设定一些合作性较强的内容,从而使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热情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提升了幼儿自身的社交能力。教师可以尝试应用移情训练法,其主要是指让幼儿体验他人的情感以及情绪,从而使得幼儿在他人的情感和情绪中找到共鸣,分享行为较多的幼儿往往要比分享行为较少的幼儿移情能力更强,更加容易融入到他人的情感以及情绪当中,从而获得更加真切的行为体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中班阶段的幼儿来说,心智刚刚发育,教师对其分享意识以及分享行为进行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再进行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区域活动的时间结构进行合理设定,从而使得幼儿在活动中可以产生更加强烈的分享行为意识。教师是一个终身职业,同时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以及完善的职业,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对现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情况有深入了解,通过对幼儿分享行为进行培养的方式来进行一步提升幼儿的亲社会意识,让幼儿理解分享行为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婧.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培养中班幼儿分享行为的指导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卜晴,李岩.室内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J].神州(中旬刊),2014(08):154-154.
[3]刘桂华.室内区域活动中幼儿分享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培养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17(0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