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舞台演出中空间转化的巧思

2020-11-02 02:43魏箐
丝路视野 2020年9期
关键词:秦腔

魏箐

摘 要:2020年伊始,秦腔《陕北往事》经历漫长的孵化过程,踏着新年的钟声与观众见面了。这是一部讲述抗战时期人民群众不惜一切代价支援前线,并将革命星火传承下去的感人剧作。演出中,精彩的舞台调度与精巧的综合结构舞美布景相配合,共同在这部内核稍显沉重的写实题材戏剧中,融入了轻盈的写意表达。

关键词:舞台演出 空间转化 秦腔 《陕北往事》

戏剧大师彼得·布鲁克在《空的空间》一书中提道:“剧场思维的本质是,真正的戏剧设计师会设计出这样的舞美:不停地运动、行动,与演员和戏的发展形成互动。换句话说,画家的作品是二维的,雕塑家的是三维的,舞美设计师的则是四维的,因为要考虑时间因素——不是舞台画面,而是流动的舞台画面。”对于舞美设计师来说,要在固定了长、宽、高的方盒子中做出关于四维空间的、流动的艺术作品,无疑是极具挑战性的。而历经前人对舞美形式与结构的不断探索,如今出现在舞台上的舞美设计作品,正逐渐趋向于一种“综合”的形式。

反观《陕北往事》的演出,戏剧开场,首先占据视觉中心的便是两块巨大的、代表着陕北地貌特征的块状布景。它们不规则的折角以及黄土质感的表面肌理像是对任意一处陕北乡村的截取,写实意味十足,为观众带来敦厚扎实的环境感受,而这一切实际上是设计师在一组能够灵活变化的综合结构布景之上所做的装饰。当灯光熄灭,两组巨大的折角布景便能在短暂的暗场中自由移动、旋转和拼插,完成诸多如河边、室内、村庄某处、窑洞顶等复杂多样的舞台空间,同时,还能灵活配合多场群众戏的舞台调度。当然,这一组完整的综合结构布景中,也有着能够与舞台深度和灯光效果相配合的局部景片。如位于舞台后区,长度贯穿上、下场门的两片不规则吊景,它们在不同的场次通过纵向移动配合,将天幕“切”出不同的层次和轮廓,既为每一场的舞台画面提供独特的背景形象,也能与灯光效果配合,产生各种情绪与情境。在舞台最深处,还布置有两道可供演员上下场的高平台,每道平台前方都有着与吊景形状呼应的挡片,在满足整体视觉效果的同时,为舞台空间提供了更全面的实用价值。由此,两块立体布景、两片吊景、两组高平台共同组成了兼具美观与实用性的“综合结构”。

此外,设计者还在这些结构的基础上,做了统一的“视觉包装”,如统一的色调、统一的视觉形态、统一的肌理效果。将舞台画面中出现的一切视觉元素巩固在一个整体的范畴当中。为避免大结构从始至终停留在舞台上产生枯燥、空洞的感受,设计师也在两块立体布景中加入了诸多颇具生活痕迹的细节,窑洞口的鸡笼、铁锨;窑洞内的炕头、油灯都是对现实生活的完全复刻;另有一道配合剧情高潮部分的“青苗”吊景则是在写实与写意之间。由此,在保证舞台空间大写意的同时,也实现了小写实的可能性,帮助演出和观众之间建立充分的情感互动,使整场演出亲切又不失大气。

这种“大写意、小写实”的综合结构布景形态几乎贯穿演出始终。在“凑军粮”一场中,故事主要在窑洞外发生。这一场的两块立体布景围绕一棵大树吊景居中,除了景片上原有的窑洞、小窗、土台阶,还布置有一碾磨盘和小马扎。当“爷爷”从窑洞内出场时,演员躬身掀起门帘,随即坐在小马扎上,将拐杖靠在窑洞口,这一系列动作与景片局部的细节形成互动;瞬间将观众带入写实画面,而随着视线抬高,窑洞分明是不完整的,它与旁边带有土台阶的立体景片一样,不规则的边缘线悄声无息地隐匿在大环境中,一旁大树的形象也只是追求了形似,实际是在薄薄的一片景上做出了单色半立体效果,与舞台后区的两道吊景片遥相呼应。这一系列写意化的处理为后续的换景需求提供了极大地支撑。

当室内景“茹子家”换景至战争场面时,灯光在音乐声中渐暗,仅留下一束月光,演员与换景工作人员一起藏至景片背后,道具也在景片的掩护中快速撤离。随即两块立体景片在夜色中开始缓缓旋转,走了一个大圆场,为观众带来壮阔、唯美的视觉冲击。当景片最终停留在指定位置上时,四个演员已经就位,定点光亮起,演员们紧接着为观众带来一段气势雄浑的四重唱,赢得了阵阵掌声,也将演出的氛围推向高潮。在这一场富有形式感的舞台调度中,布景也充当了一次演员的角色,共同完成了一次精彩的戏剧表现。

这种综合性的空间构思还特别体现在各景片的自身特点中。其中,两块立体布景的表面不仅具有暗示不同地点特征的细节,其本身的折叠结构也能实现多角度拼插,形成多种空间和光影效果。大的一块呈“Z”字形,每一竖立面都与地面形成傾斜角,设计师利用这个角度在景片表面制作的土台阶,为舞台空间提供了一个灵活的“高支点”;另一块则呈“L”形,设计者利用折角内侧布置出窑洞内景,反之折角外侧可作为窑洞外和院落空间使用。在两片吊景与两个高平台的肌理效果中,设计者也融入了局部的陕北元素,这些窑洞、河流纹样由远及近,由虚到实,将观众视角的画面深度拉开,营造出更开阔的舞台氛围。

《陕北往事》运用的这一种综合性、意象化的舞美表现方法,也是顺应了当今舞美设计的多元化趋势,其虽然属于中国传统戏曲秦腔,但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做过再创造后,似乎开始能够为更广泛的年龄层所接受和喜爱。这一场演出,也实在的为传统戏曲走进剧场、走向观众提供了耳目一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秦腔
吼秦腔
在故事中感受秦腔文化的魅力
我与秦腔
华彩文艺:书不尽的文化情怀,舞不尽的传统魅力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循溯因逻辑 品文化传承
我的秦腔半生缘
飘飞的秦腔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