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中感受秦腔文化的魅力

2020-04-10 11:02张蕾
语文建设 2020年3期
关键词:秦腔戏曲魅力

张蕾

秦腔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戏曲剧种,是河北梆子等梆子声腔的鼻祖,对北京、安徽、浙江等地区的梆子声腔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些地方戏曲直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都未更名,仍然采用“秦腔”的传统叫法。为了传播秦腔的传统文化,对秦腔的历史发展进行简述,杨云峰编著了《秦腔故事》一书,以新媒体融合出版的方式将秦腔文化以故事的形势带给读者,让读者在故事中感受秦腔文化的魅力,了解秦腔的发展和基本知识。笔者在做2018年度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项目“秦腔中的关中方言研究”(18JK0322)时对该书作了重点研读。

本书由西安出版社出版,收录了《三滴血》《哭祖庙》《火焰驹》等三十篇经典秦腔剧本,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结合的方式将秦腔的魅力展现给廣大读者,有着极强的视听读结合的特点。在每个章节中,作者都详细介绍了故事的背景,并进行剧目的导读,对精彩的故事展开叙述,同时对剧目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价,简析其中的要点,并附有扫码赏戏的环节,让读者通过直接观看秦腔表演的影像资料感受秦腔的魅力。

清代中叶时期,秦腔又一次对我国戏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次影响也使得秦腔自身受到了一定打击,从此走上了衰落的道路。这次运动又被称为“花雅之争”。“雅部”昆曲由于过于人文化,内容生涩,甚至达到了必须借助剧本才能听懂戏文的程度,其华丽的词藻和生僻的典故使得普通观众望而却步,如同听“天书”一般难以接受;反之,以秦腔、京腔等地方戏曲为代表的“花部”内容则大多以家长里短为主,词藻平实,妇孺皆可听,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被人民群众广泛接受。在各大戏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地方戏曲互相竞争,互相借鉴,在对垒中推动民族戏曲事业的发展进入空前的阶段。秦腔在清代的发展与民众的推动息息相关。秦腔表演者对“票房”的一味追求将秦腔的发展一度推向低谷,过于通俗的内容使得曾经拥戴秦腔的大众也对其冷眼相待,秦腔的辉煌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崩塌瓦解。直到辛亥革命以后,秦腔才在毛泽东的推动下得到了又一次的复兴,凭借其“社会教育”的特点走向了又一个巅峰。

正如上文所述,秦腔的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也比较“接地气”。例如,书中收录的《火焰驹》讲述了良马火焰驹千里传信、伸冤鸣屈的故事,以骏马的形象衬托豪杰义士的高洁风度,1958年被拍成了秦腔电影,首次将“中国戏曲化石”搬上了银幕。作者对收录的三十篇秦腔剧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对其中的观赏要点进行例举和评价,帮助读者进一步欣赏秦腔的魅力,读懂剧中的要点。

秦腔作为人民的艺术,在广阔的西北大地上演绎着自己的故事,是西北人民认知和把握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秦腔深深地植根于民众,向听众诉说着仁义,讲述着道德,将人性中善良、宽容、自尊、自立等优良品质传递给大众,默默地传承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秦腔戏曲魅力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